- 陽明山放牧史
- 日據時代,日本人在陽明山地區設立牧場,築土牆飼牛,當時的牧場有三個:其中在陽明山、大嶺一帶是第一牧場,稱為大嶺牧場(今擎天崗一帶)所放牧的牛最多;烏塗窟、萬里、大坪和崁腳一帶是第二牧場;風櫃嘴、雙溪、三角股、東湖國小一帶則是第三牧場。國民政府來台後,成立陽明山管理局,牧場一分為二,一邊稱為陽明山牧場,翻過石梯嶺後,則稱為台北縣牧場。隨著農牧業的沒落,牛隻數量銳減,由最盛時期的千餘頭,至現在僅剩幾十頭,多已無人看管,牛隻野放日久,已具野性,還是儘量保持距離,以策安全。
- 週遭古道
- 頂山–石梯嶺步道沿線有多條古道銜接,最有名的當屬昔日金山(舊稱金包里)漁民運送漁獲前往士林販售的「魚路古道」,一端在金包里城門與擎天崗相連,另一端至許顏橋或番坑瀑布或八煙。又如「高頂山古道(俗稱荷蘭古道)」是過去坪頂地區香對聚落上山拓墾的道路,一端在至善路三段370巷巷尾,一端在高頂山草原,有小徑可通往頂山石梯嶺步道。還有內雙溪古道、瑪礁古道、淡基橫斷古道、雙溪溝古道等等皆可串連相通,唯行前宜詳查地圖資料和天氣狀況,或與有經驗的夥伴同行,才不致有迷途之虞。
- 磺嘴山生態保護區
- 位於陽明山國家公園東邊,範圍以磺嘴山與大尖後山連稜為中心,面積約435公頃。本區具有完整錐狀火山景觀,包含有磺嘴山、大尖後山火山錐體及磺嘴山火山口湖等特殊地形地質景觀。區內擁有許多珍貴的自然資源,目前開放擎天崗端及鹿崛坪端兩個出入口供民眾申請進入參觀,路程約3~4小時,開放時間為9時30分至16時,未經申請擅闖者,罰款一萬五千元。
- 磺嘴池
- 山頂可以看見明顯的火山口地形與積水形成的火山口湖-磺嘴池,由於火山口緣因湖水及溪流侵蝕切穿形成切口,造成磺嘴山山嶺的外型貌似馬蹄。
- 翠翠谷
- 翠翠谷位於磺嘴山、大尖山與大尖後山之間。為一長約500公尺的狹長型谷地。由於地形封閉,水氣不易飄散,因此終年雲霧繚繞,谷地內土壤排水不良,形成面積約3公頃的沼澤區,是陽明山最大的沼澤區。
- 動物
- 哺乳動物以赤腹松鼠最常出現,偶爾會看到牛隻穿梭於水池草地之間。常見的山鳥有竹雞、綠繡眼、紅嘴黑鵯,山紅頭、繡眼畫眉等;草原灌叢裡比較容易見到尖尾文鳥、灰頭鷦鶯、粉紅鸚嘴;春秋兩季則可見到赤腹鶇、黑臉(巫鳥)等冬候鳥。在林相鬱密的步道上,喜陰暗的蛇目蝶及蛺蝶較為常見,而陽光充足的路段能看到鳳蝶、粉蝶、斑蝶、小灰蝶等翩翩飛舞。蟬的種類也多達20餘種,譬如最早登場的草蟬、薄翅蟬、蟪蛄與活躍於七八月的陽明山暮蟬、台灣騷蟬、熊蟬等等,因種類不同,鳴聲互異。此外,石梯嶺一帶曾有蛇蜥的發現紀錄。
- 植物
- 頂山以以金毛杜鵑聞名,每年三四月盛開,另有唐杜鵑、玉山杜鵑、西施花、守城滿山紅等。步道旁可見開闊的類地毯草,有時會穿進一片柳杉森林,柳杉又稱「日本杉」,是原產於日本的針葉樹種,因山谷潮溼,樹幹和石階都被青苔附著。沿途點綴著一叢叢由假柃木為主的小灌叢,伴隨著胡麻花、倒地蜈蚣、菝葜、山菅蘭、島田氏澤蘭、灰木、野牡丹、藤本和蕨類等,有時能發現一、兩棵紅楠在矮灌叢中突出的身形。石梯嶺附近的步道還能看到有「活化石」之稱的雙扇蕨,又稱「破傘蕨」。秋冬之際,步道上常見一片芒海迎風搖曳。
- 地形地貌
- 頂山、石梯嶺一帶的山峰,是昔日大屯、七星火山群熔岩覆蓋所形成的,山多平緩,不見明顯山形。頂山是瑪鋉溪與內雙溪的分水嶺,一邊屬於瑪鋉溪流域,流向萬里入海,另一邊為基隆河流域,最後匯入淡水河。頂山的登山口在風櫃嘴,位在五指山和頂山之間的鞍部山凹處,冬天的東北季風由此灌進台北盆地,常刮陣陣強風,故名風櫃嘴。
- 特色
- 春賞金毛杜鵑、夏觀碧草如茵、秋見芒花飛舞、冬行幽靜柳林,集山巒、草原、森林、水牛、池塘景觀於頂山石梯嶺步道,恍若走進了世外桃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