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資料
交通方式
路線地圖
人文生態
相關GPX
- 所在縣市
- 台北市北投區
- 里程
- 單程1.6公里
- 步道類型
- 郊山步道
- 步道型態
- 必須折返
- 海拔高度
- 118~412公尺
- 高度落差
- 294公尺
- 路面狀況
- 石階、木棧道、石板
- 所需時間
- 40 分鐘(往返)
- 難易度
- 低
- 所屬園區
- -
- 山脈
- -
- 最適季節
- 全年
- 申請入山
- 否
- 申請入園
- 否
- 基點
- 無
- 開車
- 【貴子坑水土保持教室】
1.國道一號五股交流道(泰山/新莊)出口→五股交流道(八里/五股)出口→新五路二段(107甲)→成泰路三段(107縣道)→成泰路四段、龍米路一段(103縣道)→關渡大橋→民權路(台2乙)→中央北路四、三段→秀山路161號。
2.國道一號台北交流道(重慶北路)出口→重慶北路四段、百齡橋(台2乙)→承德路五段、六段、七段(台2乙)→大業路→豐年路二段→中央北路二段→秀山路161號。
貴子坑水土保持園區有免費停車場,水土保持教室大門旁即是下青礐步道口。 - 大眾運輸
- 【貴子坑水土保持教室】
1.搭乘216、216區、218、218直、218區、223、602、承德幹線,至貴子坑水土保持園區站下車。
2.捷運淡水線新北投站下車,轉乘216、216區、218公車至貴子坑水土保持園區站下車。
3.自捷運復興崗站步行約2.1公里,出站後沿新興路行走,左轉稻香路後,接秀山路直走即看到貴子坑水土保持園區站牌。
貴子坑水土保持園區公車站牌往秀山路方向行走約850公尺,即抵達貴子坑水土保持教學園區,水土保持教室大門旁即是下青礐步道口。 - 路線規劃
-
下青礐步道請輸入出發地
- 出發點
- 貴子坑水土保持教室
- 路線
- 貴子坑水土保持教室→(0.9K, 15分鐘)→打印台→(0.7K, 10分鐘)→復興三路步道口→原路折返→(1.6K, 15分鐘)→貴子坑水土保持教室
- 下青礐
- 菁是可供提煉藍靛染料的植物種子,清代大屯山區頗多生產;礐意思為坑池,「青礐」是指大青浸泡池;19世紀咸豐、光緒年間,此地為北台灣大菁藍染的產業聚落,開發歷史悠久,遠自清乾隆末年, 即有泉州移民進入此區開墾,大屯山區有三個聚落設有菁礐,依位置高低分別命名:頂菁礐、中菁礐、下菁礐。清天宮位於大屯山系延伸而來山稜山腰處, 地名為「中青礐」,更高處的地名為「頂青礐」, 而山腳地帶則為「下青礐」。
- 貴子坑
- 台北地區最古老地層的五指山層位於貴子坑,約形成於3,000萬年前至2,400萬年前,其中蘊藏的黏土礦(高嶺土,俗稱北投土),可作為製造陶瓷的原料。北投自日治時期,即成為重要的陶瓷業集中地,生產之陶瓷品「北投燒」、「大屯燒」聲名遠播。因長期大量開採白瓷土,1977年薇拉颱風侵襲造成嚴重土石流災害,而後即禁止採土。1994年開設為貴子坑水土保持教學園區,設有水土保持教室及多項休閒設施。
- 動物
- 生態環境良好,步道沿途可見大鳳蝶、小眉眼蝶、藍紋鋸眼蝶...各式蝴蝶豐富,區常見的鳥類有臺灣藍鵲、五色鳥、翠鳥、大冠鷲、白頭翁、小白鷺、紅嘴黑鵯、樹鵲、白頭翁、領角鴞、小彎嘴、繡眼畫眉等;蛙類以斯文豪氏赤蛙為最多,另有赤腹松鼠、鼬獾等動物。
- 植物
- 為包括溪流、濕地、草原和森林等自然環境,以及農田、果園等人為生活的淺山生態系,常見植物包含落羽松、相思樹、青剛櫟、茄苳、香楠、桑椹、竹林、小葉桑、血桐、山黃麻、構樹、白匏子、野桐等植物,菊花木、森氏紅淡比、台灣石楠為下青礐步道為特殊性植物。
- 地形地貌
- 位在大屯火山群的週邊地帶,屬臺北盆地最古老的地層,裸露之「五指山層」內含純度極高的高嶺土及石英砂。
- 特色
- 老少皆宜之舒適親子路線,可串聯貴子坑親山步道進行地質生態探索;健腳亦可挑戰串聯環台北天際線第六段(內雙溪-淡水)。
最新討論
發表新討論相關相簿
看更多相關心得
看更多路線評論
發表評論
-
Dino Lai
過了貴子坑親山步道往下青礐步道後,若想要 O 型繞回來,沿著路繼續走,有長草和青苔的石階,沿途有幾個倒木需鑽過,看到布條後沿著布條走,石階路到此,接下來走在落葉叢中,沿著布條泥土路便會下到溪邊,再沿著水管便會走出叢林到圳溝旁接回拓印亭。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