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古道荒漠多時,近年才陸續有古道研究探勘、布農族人重返家屋等行走紀錄,屬於迷人卻挑戰的古道探勘行程。路線兩端入口分別為東(卓溪山登山口)及西(東埔),可採東進西出或西進東出;東段路線原始自然,沿途參天大樹、林相優美,仍多處可見清古道之完整石階群及布農舊部落家屋,只是路徑原始自然且古道部分崩塌,必須過多次湍急溪水,仍具有危險性,請務必具備優良的路徑辨識能力、困難地形繩索架設登山技能,並請謹慎評估天氣與溪水水量狀況。
清古道荒漠多時,近年才陸續有古道研究探勘、布農族人重返家屋等行走紀錄,屬於迷人卻挑戰的古道探勘行程。路線兩端入口分別為東(卓溪山登山口)及西(東埔),可採東進西出或西進東出;東段路線原始自然,沿途參天大樹、林相優美,仍多處可見清古道之完整石階群及布農舊部落家屋,只是路徑原始自然且古道部分崩塌,必須過多次湍急溪水,仍具有危險性,請務必具備優良的路徑辨識能力、困難地形繩索架設登山技能,並請謹慎評估天氣與溪水水量狀況。
基本資料
交通方式
路線地圖
人文生態
相關GPX
- 所在縣市
- 南投縣信義鄉,花蓮縣卓溪鄉
- 里程
- 90.5公里
- 步道類型
- 高山步道
- 步道型態
- 雙向進出
- 海拔高度
- 302~3256公尺
- 高度落差
- 2954公尺
- 路面狀況
- 自然山徑、溪床、石階
- 所需時間
- 9 天
- 難易度
- 高
- 所屬園區
- 玉山國家公園
- 山脈
- 中央山脈
- 最適季節
- 全年
- 基點
- 1.伊波克山/2637M/無基石
2.公山/2565M/二等三角點/編號:1681
3.阿不郎山/2152M/補點
4.阿桑來戛山(阿桑來山)/1664M/三等三角點/編號:內補346(新中橫04號)
- 開車
- 【東埔登山口】
1. 南下:國道3號234K名間交流道左轉往集集、名間方向→彰南路(省道台3線,右轉)→員集路、名水路、水信路(省道台16線,19.6K叉路取右)→新中橫公路(省道台21線,102.4K右轉)→東埔道路→東埔登山口
2. 北上:國道3號243K竹山交流道左轉往名間方向→集山路(省道台3線、台3丙線,右轉)→名水路、水信路(省道台16線,19.6K叉路取右)→新中橫公路(省道台21線,102.4K右轉)→東埔道路→東埔登山口
【卓溪登山口】
玉里火車站出發→大同路→民族路→富國街→新興街左轉穿越花東鐵路平交道後,右轉往卓溪鄉方向→卓溪路左轉往卓溪下游部落,從部落旁左側產道進入卓溪河谷,續往溪的上游行進,便可到達開墾地旁的登山口。(產道路況不佳,需行駛高底盤) - 大眾運輸
- 【東埔登山口】
1.於水里搭乘員林客運6732台灣好行東埔線、6734台灣好行東埔線至東埔,沿開高巷依八通關古道指標前行,步行約30分鐘可達。
2.於集集搭乘員林客運6734台灣好行東埔線至東埔,沿開高巷依八通關古道指標前行,步行約30分鐘可達。
【卓溪登山口】
無大眾交通工具可抵達,可連絡當地接駁車。
- 路線規劃
-
清朝八通關古道全線請輸入出發地
- 出發點
- 東埔登山口/卓溪登山口
- 路線
- D1:東埔登山口→(4.0K,120分鐘)→ 雲龍瀑布→(1.7K,60分鐘)→ 樂樂山屋→(0.7K,25分鐘)→ 乙女瀑布→(3.6K,100分鐘)→ 對關→(4.1K,150分鐘)→ 觀高坪→(0.5K,15分鐘)→ 觀高工作站(宿)
D2:觀高工作站→(2.8K,130分鐘)→八通關草原→(4.0K,90分鐘)→中央金礦山屋→(3.7K,170分鐘)→杜鵑營地→(4.0K,120分鐘)→南營地→(2.1K,70分鐘)→大水窟山屋(宿)
D3:大水窟山屋→(2.5K,120分鐘)→2960m大平台→(4.0K,240分鐘)→米亞桑溪(宿)
D4:米亞桑溪→(3.0K,210分鐘)→伊波克山→(1.5K,30分鐘)→公山→(2.5K,150分鐘)→Nunusun 舊部落→(2.2K,90分鐘)→那那托克Nanatuq耕地遺址→(1.5K,70分鐘)→馬霍拉斯溪(宿)
D5:馬霍拉斯溪→(1.5K,180分鐘)→Banhilan舊部落→(3.5K,180分鐘)→石階群→(4.0K,120分鐘)→阿波蘭谷地(宿)
D6:阿波蘭谷地→(1.3K,60分鐘)→2891峰南鞍→(2.5K,180分鐘)→石階群→(2.2K,180分鐘)→馬戛次托溪(宿)
D7:馬戛次托溪→(3.3K,240分鐘)→溪溝活水源Sipsip →(3.5K,240分鐘)→LaMbas(宿)
D8:LaMbas→(0.5K,40分鐘)→阿不郎山→(3.5K,240分鐘)→Qaisul家屋→(2.0K,180分鐘)→塔洛木溪(宿)
D9:塔洛木溪→(5.5K,300分鐘)→ 阿桑來嘎山→(3.1K,150分鐘)→玉里山叉路口→(5.7K,240分鐘)→卓溪產業道路 - 備註
- 1.古道沿途有多處崩塌,部分山徑濕滑、獵徑交錯,需小心通過和判定方向,務必攜帶岩盔、繩索等器材,並具備優良路徑辨識能力、困難地形繩索架設等登山技能。
2.需多次過溪,夏季水量通常較大,水深且湍急有其危險性,建議可選擇冬季前往。
- 清朝八通關古道
- 同治十三年,日本藉口牡丹社原住民殺害琉球海難漁民,大舉進犯,清政府派船政大臣沈葆楨來台交涉。事後,沈葆楨力主開山撫番,於是兵分三路,自北、中、南三線開闢道路通達東部。中路由林圮埔(竹山)開山東進,途中侵佔許多原住民領土,經大坪頂、鳳凰、牛轀轆(原隸鹿谷1955年改隸水里現稱永興村)、茅埔、楠仔腳萬、東埔社心、八通關、大水窟、以迄璞石閣(玉里),於光緒元年(1875年)由總兵吳光亮率領飛虎軍,歷時十個多月完成,全長265華里(約152公里),即今所稱「清八通關古道」。開闢此路目的,主要希望廣招中國內地漢人至後山開墾,但招墾成效不彰,對古道少利用、維護後繼無力,光緒十七年緊縮台政後, 撫番政策名存實亡,清八通關古道便逐漸荒沒。
- 八通關日治越嶺古道
- 舊稱八通關理蕃道路,為日治時代,日人為了實行理蕃政策及連線台灣東西部的交通,於1921年闢建完成的道路。古道全長約125公里,以大水窟為界,西段自信義鄉久美村至大水窟,長約42公里,東段自玉里至大水窟,長約83公里。日古道的特色為沿山腰等高線修築道路,避免過大的坡度起伏,不採用石階,以方便拉車及小型砲車。日古道與清古道修築方式的差異,說明了雙方治理台灣理念的不同。
- 阿不郎(Abulan)
- 布農舊部落名稱,abul 指石灰,abulan 指有石灰的地方。
- 阿波蘭池(Qaqatu)
- Qatu 的意思是「凹形」,此處位在布干山南稜西側,地形上為一凹谷,整體看來呈現一個類似碗狀的凹形,故得名。
- Nunusun
- 布農舊部落名,位置在 Nanatuq 南方。Nusun 的意思是「臼」,Nunusun 指「很多臼」,延伸指這個地方長有很多可以用來製作「臼」的樹。
- 動物
- 步道跨越區域廣大,動物生態也包羅萬象,蘊藏多種兩棲類、節肢動物、昆蟲、鳥類和哺乳類動物,可見蝴蝶、蛾、椿象、蠟蟬、天牛、金龜、竹節蟲、螢火蟲、藍腹鷴、冠羽畫眉、紅嘴黑鵯、蝙蝠、山豬、台灣獼猴、山羌、台灣黑熊、水鹿、長鬃山羊、黃喉貂。
- 植物
- 海拔落差將近三千公尺,步道植被囊括熱、暖、溫、寒四種森林植被帶,可見榕、楠、樟、殼斗科、檜木、杜鵑、人造杉林、人造松林和箭竹草原,種類豐富且多樣化。
- 地形地貌
- 全線可見出露的岩層有板岩帶和大南澳片岩帶,常見峽谷、瀑布、斷崖、裸岩、崩壁、皺褶、向源侵蝕等地形。其中,八通關是中央山脈和玉山山塊間的鞍部埡口,同時也是陳有蘭溪與荖濃溪分水嶺,更往東去則為拉庫拉庫溪流域。
- 特色
- 由清幽的低海拔森林到開闊的高海拔草原,越過無數溪谷吊橋和清代遺構、布農家屋等人文史蹟,而東段為魔法森林般的杜鵑林,林相優美、原始蠻荒。
最新討論
發表新討論相關相簿
看更多相關心得
看更多路線評論
發表評論
目前沒有此路線的評論喔!
點擊「我要評論」,發表你對此路線的看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