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源
- 草山水道系統使用的水源是位於竹子湖下方1公里處的第一水源滾水頭湧泉及位於紗帽山南麓紗帽路第一展望台下方的第三水源湧泉。
- 水管橋
- 水管橋為輸送水的橋。草山水道系統內共計有三座水管橋。第一水管橋跨越磺溪支流在大屯瀑布旁,第二水管橋跨越磺溪支流在小隱潭前公車站旁,兩座橋都是輸送第一水源來的水。第三水管橋位於第三水源前方跨越淞溪,因必須同時輸送自高處來的第一水源及幾乎同一平面的第三水源,於是橋面設計為兩種,一半為水管,運送第一水源的水,一半為水渠,運送第三水源的水。由於第一水源的水來自高處,水管容易受衝擊而破損,因此水管上方的路面才不密封,造成只有一半有草生長而水渠上方無草的情形。中山橋(明治橋),則是負責輸送由圓山貯水池跨越基隆河至台北市區的水,所以也是當時的水管橋之一。
- 黑色大水管
- 水管路旁供行人行走的路則稱為水管路步道(天母古道)。從調整井開始下山到三角埔發電所的部分,輸水管大多位於階梯步道旁,而且多為露出地面的大型黑色金屬製水管。這段是利用水的落差將水送至三角埔發電所發電。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此水管原為陶瓷製,後來才使用高壓鋼鐵管取代。
- 三角埔發電廠
- 三角埔為天母地區的舊名。三角埔發電所是全台灣第一也是唯一用自來水發電的發電廠,完工於1931年。其位於草山水道系統進入台北盆地平原的地方,因此利用上方調整井(標高300公尺)與發電所(標高91公尺)之間落差(209公尺)來進行水力發電。在日治時代,此發電廠被視為重要之設施,因此整棟建築漆上迷彩。但在日本離台之後改漆為白色,只留下懸掛在建築上的牌子為迷彩色。
- 第三淨水場
- 位於文化大學附近的第三淨水場已有超過70年歷史,由於當時台北人口逐漸增加,飲用水不足,總督府於現紗帽山南麓湧出的地質水做為民生水源,第三淨水廠即在此時完成開發。
- 調整井
- 調整井完成於西元1929年,水在此大量儲集後,就從標高約300公尺處藉由黑色大水管以重力衝向標高90公尺的三角埔發電廠發電,不過此一供水功能在民國76年翡翠水庫完成後已被取代。
- 藍色石泉
- 「藍寶石泉」最盛名的就是那源源不絕地藍寶石色的水流,其名原因是泉水從紫蘇角閃安山岩湧出,散發著如同藍寶石般的透亮光芒而得名,又因位於陽明山第三水源取入井處又名「第三水源」、「陽明湧泉」。藍寶石泉水屬於火山礦泉,水裡富含納、鈣、鋅、鉀等元素,因位於無污染的山裡,不需要經過再次過濾就可以直接飲用。
- 圓山水神社
- 自昭和5年(西元1930年)之後,隨著皇民化運動的推行,台灣的神社數量遽增,圓山水神社也是在這個時期所興建,落成於昭和13年。當時為了撫慰因開鑿草山水道而殉難的亡靈並且守護水源,所以在圓山貯水池旁設立了神社。神社位於臺北自來水事業處陽明營業分處之內,鮮為人知,或許拜此之賜,圓山水神社除了主殿、鳥居被拆毀以外,仍大致保有當初的模樣,1990年經過整修後,狀況堪稱良好。神社分為三層,由參道進入後,首先映入眼簾的是手水缽、石燈籠,第二層是一對表情生動的狛犬,最上層則是主殿。
- 圓山貯水池
- 圓山貯水池由鋼筋混擬土建造而成,部分在地上、部分在地下,水池有效水深約3.6公尺,當年是臺北城重要的蓄水所,也被稱為「台北第二貯水庫」。西側通氣塔門框上的「活水頭」三字,是昭和六年(1934年)由當時的臺北市尹(市長)武藤針十郎所題。至今仍可看到當時用來測量水深的水裱、調節水壓與水量的八角配水井以及通氣孔等古味盎然的器材。
- 楓香觀景台旁的石椅子
- 早年十八份的農民多用扁擔將自家產的農產品挑到北投市場去賣,但農產品上肩時需要先捆紮,當時在楓香觀景台附近種蔬果的菜農,很愛在大楓香的樹蔭下捆紮農產品,於是就搬了不少石頭來樹下方便坐下來作業,有些石頭還被加上石板成了石椅子,現在這些不起眼的「石椅子」還散落在楓香觀景台週遭,見證了昔日曾為農民作業場的樣態。
- 紗帽山
- 紗帽山位於陽明山國家公園西南端的紗帽山是七星山的寄生火山,當七星山噴發時,火山頸受到熔岩流堵塞,熔岩流油側邊裂隙噴發形成。因外形酷似古代官員的烏紗帽而得名。奇特優美的山形、遼闊的展望、豐富的生態、火山和歷史遺跡,是陽明山國家公園內能見度最高的名山。
- 動物
- 中型哺乳動物以赤腹松鼠、臺灣野兔、鼬獾及臺灣獼猴族群數量較多,白鼻心、穿山甲與麝香貓偶可見之,而臺灣獼猴、臺灣野豬、山羌、穿山甲、臺灣大蹄鼻蝠、臺灣小蹄鼻蝠、臺灣葉鼻蝠、臺灣管鼻蝠都是臺灣特有種。以鳥類來說,常見的有粉紅鸚嘴、繡眼畫眉、竹雞和五色鳥等。在兩棲類中,以臺北樹蛙、澤蛙、長腳赤蛙、盤古蟾蜍等族群量較大。爬蟲類中,則以黃口攀蜥、印度蜓蜥、麗紋石龍子、赤尾青竹絲、花浪蛇、紅斑蛇及青蛇等較為常見。每屆春夏季,常見炫麗斑斕的蝶青斑蝶類,上演著群蝶飛舞的壯觀景象;還有引人注目的鳳蝶,以大鳳蝶、大紅紋鳳蝶、烏鴉鳳蝶和黑鳳蝶較為易見。夏日的蟬、秋夜的螽斯和其他數以千計的昆蟲,更豐富了陽明山國家公園的生物多樣性。
- 植物
- 整體植物社會受火山地質及東北季風之影響深遠,冬季的低溫、高濕特質,造成部份原本棲生於2,000公尺中海拔的植物,如臺灣龍膽、昆欄樹在此有海拔分佈的「北降現象」。植物景觀大致可分為水生、草原及森林植被三大類:水生植被以火口沼澤地、貯水池為主要分佈區,而以水毛花、針藺、荸薺、燈心草等較為常見,「臺灣水韭」更為臺灣特有種,位於七星山東南山麓的夢幻湖是目前所知其唯一的自然棲地。包籜矢竹及白背芒為草原景觀之主要植被,廣見於600公尺以上地區。森林植被則以樟科植物為優勢種,如紅楠、大葉楠等,其他如楊桐、昆欄樹、墨點櫻桃亦極為常見,人工造林樹種則以相思樹、柳杉、楓香、黑松、琉球松等數量較多。隨著季節的更迭,植物亦會更換多變的外衣,值得您慢慢品味。
- 地形地貌
- 以大屯火山群為主體,地質構造由火山岩和沉積岩所組成,外型特殊的鐘狀火山或複式火山體、爆裂口、火山口和火口湖,構成本區獨特的地質地形景觀。噴氣孔與溫泉主要分佈於北投至金山間之「新莊斷層」週邊。它們的形成,在於地表水下滲地底,被地下熱源加熱後,再由地殼裂隙冒出地面,形成火山活動的特殊景觀。大油坑、小油坑、馬槽、大磺嘴等地,都可見到強烈的噴氣孔活動;而分佈於園區內的多處溫泉區,更早已遠近馳名。除上述火山及地熱活動等景觀外,園區內特殊的礦床、岩層、壯觀的瀑布,及呈放射狀向四方奔瀉的溪流,亦成為陽明山國家公園重要的景觀資源。
- 特色
- 草山水道系統是全台灣第一個設置自來水水管橋的水道系統,也是唯一於系統內包含水力發電的水道,它有著許多在歷史上的重要性,同時也有著迷人的看點。像是捷運劍潭站附近的圓山貯水池與水神社,明明在車水馬龍的路旁,卻有著與世隔絕的獨特風景;或是天母水管路步道,漫步在林蔭間,順著大水管「逆流而上」,沿途的自然與人文風景值得讓人一來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