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臺灣日日新報》為始於1898年5月、終於1944年4月臺灣日治時期發行時間最長的報紙。此文作者為臺灣日日新報記者、於昭和2年(1927年)搭乘森林火車至太平山遊歷時所寫,全文共五集,此文為第四集。(看第一集、第二集、第三集)
文中所敘之太平山為日治時期舊太平山區域,約為今日加羅山一帶,當時的旅遊行程是由羅東轉乘營林所經營的森林鐵道前往土場,再續往太平山,以舊太平山為據點前往源、栂尾、穆魯羅亞滬高地(今加羅山、加羅湖一帶)等地遊覽探勝。
記者: 九臯生 / 翻譯:凱瑞
太平山的檜木自然林可用一百五十年
以阿里山式的經營、日後搭火車就能遊覽全地
在太平山有這樣子的名勝之地,是任誰都沒有預料到的,甚至連營林所的很多職員也都不知道。因為這裡的美麗,在太平山工作的職員們便利用這個絕佳的機會宣傳,努力的讓本來為臺灣八景候補地的太平山贏得了第六名。近藤先生說明以上狀況後,便將話題轉到與山有關的伐木事業上。
太平山位於台灣本島中央山脈,為一大片的檜木純林,其事業地面積估算有九萬五千八百四十五甲步,根據大正十四年(西元1925年)末的調查,此處針葉林有兩千五百九十一萬多石,而造材以六成來看的話,有一千五百五十四萬六千石,若預定像現在這樣每年砍伐十萬石的話,光是天然林就足夠今後一百五十五年以上的採伐運輸。此外,尚有闊葉林兩千六百九十九萬四千多石,兩者合計就有五千兩百九十一萬多石的木材。樹種有扁柏、紅檜、亞杉、鐵杉、雲杉、櫧類、楠樹、柯樹、烏心石和樟樹等等,其中針葉林佔了八成。
現今太平山集材是以木馬道、假軌道或滑道等舊式方法執行,日後將積極將一部分改用集材機,而這種機器現在正在嘉義的工廠製作中,所以實際使用也是指日可待。目前從事集材作業的人員大約有三百名。
運材軌道以太平山為中心,往南湖大山方向與三星山、南澳方向等兩線分歧,並隨著伐木事業步步延長,現在延伸的長度是儲木場往上三萬四千八百九十五間(約為209,370尺)。以往沿著軌道將木材運到儲木場之前是以水牛拉動,但從大正十五年(西元1926年)開始,大部分都改用纜車與軌道柴油車等先進的機械來拉動,這實在是非常巧妙。
膾炙人口的阿里山大檜木林的壽命被認為只能再維持二十年左右,太平山卻能在今後一百五十年能保有其生命力,這是非常值得自豪的事情。此外,此處在伐木後會再進行造林,因此就算自然林被砍伐殆盡,造林木也能隨之派上用場,因而太平山的伐木壽命是沒有盡頭的。
營林所在不久的將來也會在太平山進行阿里山式經營方式,當計畫實現時太平山的遊覽將會變得更自由,有著「日本輕井澤」之稱的穆魯羅亞滬風光將更為一般人所知。然而即使如此,還是希望能夠不要染指那附近一帶的大森林,保持它的原樣就好。
報導原文(圖/宜蘭縣史館)
*接續看第五集:太平山の探勝(5)─未來的木材山是太平山
*返回看第三集:太平山の探勝(3)─穆魯羅亞滬與給里洛山一帶
*返回看第二集:太平山の探勝(2)─從熱帶到寒帶至名勝「穆魯羅亞滬」
*返回看第一集:太平山の探勝(1)─從羅東至土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