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2017年8月21日台北訊,公民記者洪佳如報導
在野外遇到野生動物受傷、生病,該怎麼做才是最佳的救援方法?小鳥身上沾有人類味道,鳥爸爸、鳥媽媽真的會不要牠了嗎?撿到受傷鳥隻,鳥籠、打洞紙箱與保麗龍,哪一個最適合當作救援容器?
嘉義市政府及林務局嘉義林區管理處協同主辦淺山生物多樣性保育特展,策展團隊挺挺網路以「三生不息好生活」為講座主題,第三場講座邀請野生動物急救站保育員蔡昀陵以「野生動物SOS」為題開講。
蔡昀陵介紹野生動物保育員的工作範疇。攝影:洪佳如。
蔡昀陵大學時期就讀昆蟲系,之後在澳洲攻讀野生動物救援的她,目前在急救站負責解說教育與哺乳類動物的野放訓練,身為一個野生動物保育員,平時需要辨別野生動物,受傷或感染如何照料,如果有國際研討會也必須與各界專業團隊交流,蔡昀陵笑稱每一位專員都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自己更是時常以動物為師,學習第二外語。
活動一開始,蔡昀陵以問答方式引導現場的大小朋友思考,萬一在野外遇到野生動物受傷、生病,要怎麼做呢?
她建議,如果是在地面練飛的小鳥,首先,先看牠是否處在健康狀態,之後,再將小鳥放在附近高處的樹枝或圍牆上,並且不要站在樹枝下方觀看,以免造成成鳥不敢靠近,離開現場約2、30分鐘後,再回來觀察狀況。
如果是一隻全身光溜溜,完全沒有毛的雛鳥,連著巢一起落下時,可以將雛鳥跟著天然巢、人工巢,一齊放回樹上,一樣觀察鳥爸媽會不會回來,若是發現雛鳥全身溼答答時,可以以吹風機吹涼風的方式,撫摸鳥隻身體溫度,確認鳥隻體溫是否比手心高,再用雙手溫或用暖暖包為小鳥保溫。想要安置雛鳥,可以找一個打洞的紙箱,在紙箱裡面鋪報紙或毛巾,方便清理排泄物,並且將暖暖包放在箱子內的一側,讓雛鳥可以自己選擇冷熱區域,如果經過保溫,鳥隻還是狀況不佳,再將之送到救援單位。
蔡昀陵以過去保育經驗教導大小朋友如何分辨不健康的小鳥,一般而言,健康的鳥隻眼睛相當透澈,身上羽毛非常服貼,受傷小鳥則是眼睛瞇瞇、羽毛蓬蓬,如果看到羽毛蓬鬆,很可能處在不舒服的狀況,再檢查身體各處,若是屁股有大便沾黏、眼睛有分泌物,這些都是小鳥不健康的徵兆。如何為受傷鳥隻挑選合適的容器也是大學問,蔡昀陵詢問民眾,鳥籠、打洞紙箱與保麗龍,哪一個最適合當作救援容器?
首先,鳥籠原為寵物鳥設計,若是受傷的野鳥反而容易因看見人類而心生緊張,甚至有野鳥撞到鼻孔骨頭裂開的案例,可能會二度受傷。
鳥籠原為寵物鳥設計。圖片來源:Kenming Wang(CC BY-SA 2.0)
此外,保麗龍箱屬於不透氣材質,同樣不適合裝載動物。曾有民眾將受傷的鱉裝在打洞的保麗龍箱內,以宅配方式送到急救站,但抵達時早已死亡、發臭,因此,蔡昀陵特別呼籲民眾,活體動物請避免用保麗龍箱盛裝,以免造成憾事。
紙箱最好選擇小鳥兩到三倍的大小,裡面鋪上報紙與毛巾,避免鳥類身上沾滿排泄物而失溫或髒污,救傷運送過程中需注意封箱,讓野生動物不容易逃脫。
現場民眾提問,如果小鳥身上沾有人類味道,爸爸、媽媽會不會不要牠呢?事實上,鳥類溝通方法主要用視覺、聽覺,不會只因為身上有人的味道而不要牠。但如果是哺乳類動物救援,因為嗅覺比較靈敏,建議戴手套進行。
為了深刻了解野生動物在野外面臨嚴峻的生存危機,蔡昀陵邀請現場民眾以遊戲互動的方式,體會野生動物如何生存不易。首先以繩索上下擺動代替鳥網,並且由雙人滾動瑜珈球當作汽車在路面行駛,最後由一位小朋友扮演獵人,阻攔大家前進。扮演野生動物的民眾,需要閃躲層層關卡才能抵達終點。然而對動物而言,生存不是一場遊戲而是每天都會遇到生死關頭。
現場遊戲互動交流。攝影:洪佳如。
根據統計,路殺是目前野生動物致死高居不下的緣由,蔡昀陵提及「公民科學家計畫」,假使民眾發現野生動物橫死在馬路上,可以將屍體用塑膠袋包起,再與合作黑貓宅急便以冷凍宅配方式,寄到特生中心,並註明在哪裡、什麼時候撿拾,寄來後特生中心會做成標本,統計哪一個路段的路殺發生率,之後才能改善該路段的車禍狀況,不僅能幫助野生動物改善生存處境,對人類安全也有莫大益處。除了路殺問題外,架設鳥網、毒藥與黏鼠板等人類使用行為,均會造成嚴重傷亡,尤其獸夾無等差攻擊,無論人類或動物均有可能受害。
在野外若是遇見獸夾,如果上頭沒有動物,可以撥打電話給保七總隊第五大隊、縣政府進行處理。如果今天上頭夾到的是大型動物,因動物容易因傷而做出激烈的攻擊動作,因此不要貿然行動,一樣打電話給相關單位,單位將會偕同獸醫師前往,為動物施打麻醉,避免發生不必要的意外。若是小型動物,蔡昀陵則建議則可以找打洞紙箱,將動物連同獸夾一併盛裝帶往相關單位救援。
許多民眾撿到野生動物,都曾有好好照顧將之野放的念頭。但往往因為不瞭解食性反而弄巧成拙,一片好心卻造成動物嚴重的第二次傷害,蔡昀陵舉例,每年都有領角鴞雙腳骨折、翅膀畸形的案例,這是因為營養不均衡所導致的鈣質不足問題。也有小雨燕被民眾餵食塞到下巴骨折,嘴巴內潰爛,或是餵食麻雀雛鳥吃麵包、小蝙蝠吃八寶粥,使之腸胃無法吸收,導致食物堵塞胃部無法消化,這些都是因為民眾不了解食性,無心對動物造成的嚴重傷害。
講座的尾聲,蔡昀陵戴上手套、神秘的邀請動本日的動物大使——斑龜大媽上臺,斑龜為台灣數量最普遍的本土澤龜,每年4到6月為斑龜的產卵季,母斑龜為了前往河岸產卵橫渡馬路,相當容易遭遇路殺意外。大媽就是被車子撞到整個殼破裂,在獸醫師耐心治療下好不容易才痊癒,為大媽照射X光時,發現體內有五顆蛋,小寶寶孵出後順利野放,然而大媽的脊椎因車禍撞斷,導致後腳無法靈活活動,若是在水中游泳會陷入淹死的危險,特生中心經評估後永久收容。
蔡昀陵保育員戴上手套介紹本日動物大使─斑龜大媽。攝影:洪佳如。
蔡昀陵曾經到學校進行保育宣導,當她問孩子們「這輩子不會傷害野生動物的舉手?」許多小朋友毅然舉手,但是日常搭乘飛機、農藥噴灑等等皆有極大的可能造成野生動物傷亡。最後,蔡昀陵再次提醒民眾,斑龜大媽不是唯一的野生動物個案,今日介紹的案例也僅是野生動物救援的冰山一角,也許我們平時不易看見野生動物的蹤影,但牠們的生存權利與我們息息相關,期許民眾將今天所學習的初階救援方式放在心上,下次當發現動物受傷該怎麼辦,就能適時伸出援手,回應動物哀慟無聲的SOS。
參考資料
- 淺山生物多樣性保育特展豐富系列活動與講座,請見官方網頁報名:https://goo.gl/sr4SY6
資料來源:環境資訊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