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處六龜重要聯外道路台27甲線以及荖濃溪畔的十八羅漢山,峰峰相連,遠觀如一尊尊或坐或臥的羅漢,守護六龜,也延伸許多有趣的在地傳說,連結著地方居民情感。山腳下的六龜隧道的開通與臺灣林業史更有密不可分關係。民國81年因其具有礫岩的特殊地形地貌、珍稀動植物資源,劃設為「十八羅漢山自然保護區」。為使生態環境保育結合更多在地參與,林務局屏東林管處開辦環境教育解說培訓課程,首批結訓並獲得認證的學員,在9月16日成立「十八羅漢山自然保護區環境保護暨解說服務團隊」。林務局副局長廖一光、屏東林管處處長張偉顗、茂管處處長簡慶發、立法委員管碧玲、六龜區長宋貴龍皆與會觀禮。46位解說員從來賓手中接過證書,成為串聯地方發展、將環境教育帶入生態解說的第一批種子。
解說員於保護區外解說在地特色(圖/屏東林區管理處)
林務局副局長廖一光說,六龜是客家、外省、原住民族多元族群共處的大家庭,希望十八羅漢山自然保護區環境解說團隊成軍後,一起為地方的永續發展努力,為人與動物的和諧相處、永續利用,開啟好的案例。透過解說服務帶入環境教育的起點,串聯並開啟六龜區朝向環境教育、生態旅遊、深度旅遊、多重觀光發展的型態。
從討論在地參與保護區經營管理的機制,到招募在地解說員達131位報名,最後由46位解說員正式認證的過程,讓屏東林管處處長張偉顗說:「看見六龜在地社區的齊心協力的凝聚感,授證只是開始。」六龜區區長宋貴龍也感謝林務局以開放正面態度面對地方的聲音,一起討論建立新的合作模式。促成解說團隊成立及後續經營的,還有茂林國家風景管理處,及六龜地方耕耘多年的在地社區組織如寶來人文協會、荖濃溪環境藝術促進會攜手協力。
此次受林管處委託偕同在地團體進行培訓課程的屏科大森林系主任陳美惠,長期於屏東陪伴生態旅遊部落、社區。她指出,培訓課程包含室內、室外、現地實習等,除了六龜地方人文、歷史、產業的軌跡,動植物、地理地質等珍稀生態資源,還包括生態保育的觀念、進入保護區的注意事項。除了密集扎實的培訓內容,更需要後續的地方經營、持續的人才培力。因此本次培訓對象皆為最熟悉六龜的當地居民,透過保護區的珍貴自然資源、地景介紹,帶給地方機會,串起六龜文化、環境的可能性。「面對遊客,除了能在解說服務中帶入環境教育,更藉此機會引領大家認識六龜,深入社區。」
解說員團隊與來賓大合照(圖/屏東林區管理處)
未來將推出的遊程分為保護區內、保護區外。保護區內需事先申請,區內可看見蝙蝠群聚、珍稀特有植物、以及特殊的U形谷地質地形景觀。保護區外沿著荖濃溪,可沿途體會精采的人文、景觀以及農特產品。
解說員張運正為社區工作者、亦是一個積累多年的文史工作者。他說:「以前我做石雕,就常愛往野外跑,大自然是我的老師。參與培訓之後,更了解生態保育和自然的知識,在看大自然是會更反思。」他也將自己調查在地文史的多年功力融入解說,化成生動的順口溜和故事傳達給遊客。
他也介紹,六龜的農產品有新威里的木瓜、寶來里的梅子、新發里的原生山茶、中興里獲得專利認證可的玫瑰,豐饒的物產、地理、人文風采,保護區環境教育遊程是個嶄新的契機,希望透過來客在認識保護區的環境教育的同時,了解六龜的歷史,進一步走進六龜,成為各社區發展整合的機會。
解說員特地準備六龜當地特別培育並取得專利的玫瑰花,獻花給貢獻專業、投入培訓過程的老師們,場面溫馨。會後也由解說員自發準備茶飲點心,皆是當地的農特產美食,如芒果、梅子、平埔傳統食物香蕉mai(米買)、愛玉、鳳眼果等,招待嘉賓。透過以家鄉農產和手藝,展現六龜物產豐饒及各社區特色,也期許讓更多來客認識六龜。
保護區進入申請方式請參考屏東林管處網站公告:http://pingtung.forest.gov.tw/70000076/0061263
十八羅漢山自然保護區環境保護暨解說服務團隊聯絡窗口:請於Facebook粉絲專頁搜尋「十八羅漢山生態之旅」,進行聯繫。
資料來源:屏東林區管理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