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首部自然保護區域空拍紀錄片 《保島》今首映 看見臺灣繽紛生態世界

林務局今(1)日在華山文創園區光點華山電影館舉辦「《保島》臺灣自然保護區域紀錄影片」首映會。該片由林務局與生態攝影師詹家龍耗時2年規劃及合作拍攝完成,也是臺灣首部利用空拍技術記錄臺灣自然保護區域的紀錄片,涵括全國49處自然保護區域,為臺灣的棲地環境和物種生態多樣性留下許多珍貴畫面。首映會吸引超過130位關心生態保育的學者專家、生態導演及熱愛自然的民眾到場觀影,並舉行映後座談,深度探討自然保育。

臺灣目前共劃定了95處自然保留區、野生動物保護區、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自然保護區、國家公園及國家自然公園等自然保護區域,約占臺灣陸域面積19%,其中85處由林務局管理。為了讓國人有機會了解這些區域內獨特的地景和生態、進而提升保育觀念,該局104年委託生態攝影師詹家龍,採用專業大型空拍機,並運用縮時攝影、高速攝影、軌道、升降機等技術及設備,耗時2年,艱難地完成這部從海濱至3,000公尺以上高山的自然保護區域紀錄片。

林務局說明,《保島》影片架構是以「人體」比喻臺灣這座島嶼,將不同保護區所屬的生態系統在大自然中的角色,類比為人體器官的不同功能。島嶼的脊椎是中央山脈,森林植被像肌膚,河流好比動脈,而溼地就是肝腎等等,使環境的「健康」更具體易懂。而臺灣的這些器官都有著不同程度的健康問題,藉由中央山脈保育廊道與各保護區域的規劃,就像是暢通全身經絡,串連整座島嶼的保護機制。最後以臺灣人與這片土地曾經有過的緊密連結與高度都市化後的疏離意象作為對比,期盼將人與土地的關係再度連結起來,凝聚全民共同守護臺灣的共識。

導演詹家龍表示,《保島》有別於過往的生態紀錄片以單一物種生態或特定地區環境介紹的傳統,首次以整個臺灣為格局,闡釋自然保護區的重要性,並完整描繪臺灣49處保護區的面貌,更帶出中央山脈作為脊梁生態軸線的角色。從自然、人文、藝術、科學等不同面向,交織出環境與人的緻密關係,以訴求人類與土地的情感。拍攝團隊同時使用微距及空拍呈現,帶領觀眾由基礎知識出發,從高山到海岸,進入自然生態的浩瀚世界,進而理解人類對環境的干擾與破壞,以及這些干擾對人帶來的負面影響。「希望本片能打動不同觀看族群,跨出同溫層,召喚更多人對生態保育的關心與支持。」詹家龍說。

林務局局長林華慶表示,「目前國內已劃設的保護區域雖保全了臺灣的自然環境生態原始樣貌,但在保護區以外,每天仍上演著野生動物與人的衝突。」臺灣多山,淺山地區以往物種生態豐富,但由於土地開發、交通建設及產業活動導致棲地破碎化,加上氣候變遷等因素,若只憑藉中央山脈保育廊道作為避風港,是遠遠不夠的。必須藉由積極鏈結森林周邊的農田、濕地、埤塘等淺山生態系,並以河流串連起海岸和山林,才能縫合原已破碎的生態網絡,使生態、農業生產和自然人文地景永續共榮。

因此,以中央山脈為軸線,整合東西向河川作為保育廊道,連結從山到海整體的生態保育網絡,以減低棲地破碎化的衝擊,營造豐富的棲地環境,使野生動物能有安全的遷徙路徑及移動通道,就是林務局明年將啟動「國土生態保育綠色網絡建置計畫」的目的。

隨後的映後座談,詹家龍導演和觀眾分享他拍片的理念和過程,無論是紫斑蝶的陪伴,抑或是如何從專注於昆蟲的微距視角到鳥瞰臺灣的宏觀,他「對焦」的點滴故事,都帶給觀眾更多體會。參與本片審查的東海大學生命科學系特聘教授林良恭和中山大學生物科學系副教授顏聖紘,也分享了各自的見解,共同進行這場深度交流。

首映會後,協辦的玉山銀行也將在設有玉山圖書館的多所小學進行《保島》影片播映推廣,讓對自然環境的知識與情感深植孩子心中。

《保島》DVD共有中英日語三個版本,長度45分鐘,售價350元,民眾可在國家書店及五南文化廣場政府出版品展售處購買收藏,或上林務局影音資訊平台(http://media.forest.gov.tw)觀賞。

詳細圖文與現場錄音請至:  https://goo.gl/eSsrJT
保島宣傳影片  1分鐘         https://goo.gl/iLNRsz
保島宣傳影片  3分鐘         https://goo.gl/V7YWw7
保島宣傳影片10分鐘         https://goo.gl/9tZXm8

資料來源: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

看完後我覺得...

相關文章

留言

預設頭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