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戶外百科】三種輕量化打包思維

  • Hanchor
  • 7,073次點閱

(圖/Hanchor)


爬山健行的時候,常常氣喘呼呼,覺得怎麼樣也跟不上同行的隊友?

當然鍛鍊體力是一個解決問題根本的辦法,但減輕背上的行囊是另外一個立竿見影的特效藥,而且沒有副作用!這個道理很簡單,就像是去健身房做重量訓練,20kg 的重量你能做五下,10kg 的重量可以做八下,5kg 的重量則可以做到15 下,套用在健行上也是一樣,如果背10kg 你能維持一種速度,背5kg 肯定就可以走得更快一些。

話說回來,這麼多的裝備,要怎麼樣才能背得更輕一點? 我們可以先不用想著升級輕量化裝備,首先要建立的是底下這三種打包思維:

1. 避免重複用途的物品

人的體力是很有限的,尤其是在劇烈耗氧的登山環境,沒有經驗的人背包裡往往會出現不少重複功能的東西 ( 或是功能相當近似),這樣的打包思維會讓行囊的重量直接倍增。

舉例來說:帶了頭燈又帶手電筒,保暖的衣物同時帶了多套,因為覺得會冷就將羽絨衣、飛行夾克、保暖大衣一股腦兒地往背包裡塞,卻忘記了這類的衣物基本上我們身上只會穿上一件;又或者糧食的部分,想說中餐可以吃麵包、可以吃肉乾,也可以吃泡麵,每項食物都放進背包,可是我們一個人都只有一個胃,多帶的也吃不下。


2. 用不到的東西不要帶

這一點看起來很像無用的囉嗦叮嚀,但在出發前認真看看自己打包的東西,通常會別有一番領悟。

除了行前一定要仔細想一遍自己是否帶的東西都有必要攜帶外,要特別注意家裡鑰匙、零錢、皮包這類很容易稀哩呼嚕就放進背包,但實際上在山上卻是一點用處也沒有的東西。


3. 選擇同樣功能但較輕巧的那一個

少了重複用途的物品以及用不到的東西,想必你的背包已經輕上不少,接著要減少一些具有同樣功能但是負擔大的裝備。一般都市設計的物品因為非人力攜帶,所以往往對重量較不計較,但我們在打包上則相反,對每一克重量都應該斤斤計較。

舉例來說:大罐的保溫瓶換成小罐的,行動電源大容量多次充到飽的可以改用小容量好攜帶的,雨傘平常習慣拿大把可以改帶摺傘,如果非要帶平板選擇比較沒有負擔的iPad Air。


三個原則,重複功能的不帶、用不到的不帶、選比較輕的那一個,看起來直接到有點像廢話,不過打包的時候由這三個原則去思考打包,新手絕對可以有效避免不少負擔與重量,原則往往很簡單,只是忘了去執行,分享給你正在為背包沉重感到痛苦的朋友吧!

原文出處

看完後我覺得...

相關文章

留言

預設頭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