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市】走過瑞芳小粗坑古道 時空交錯的廢墟感

九份的地標雞籠山

 

您會選擇用什麼樣的方式走訪九份,是到瑞芳車站前搭基隆客運,還是開車到九號停車場轉搭接駁車?

而我,選擇用走的方式,先搭車到侯硐,再沿著先民開墾而出的古道走到九份,這樣的方式就像我之前書寫的大粗坑古道一樣,不只避開觀光的塞車人潮,也更深一層的認識土地,了解九份採金的歷史。


悠悠基隆河

 

礦業鉅子顏雲年

離開侯硐的麵店,沿著柴寮路而行,再訪侯硐,陽光顯得耀眼許多,那年走過大粗坑古道的記憶仍在,而那所因象神颱風所損壞的侯硐國小也依然伴隨在大粗坑溪旁。

西元1893年(清光緒19年),潮州李姓人家沿著大粗坑溪而上發現小金瓜露頭,同年採金人進而又發現大粗坑、小粗坑及大竿林等金礦,開啟金九一帶的採金繁華歷史。


越夜越美的悲情城市

 

書寫小粗坑,不得不提九份的礦業鉅子顏雲年。九份一帶因為清朝留下的舊坑道數量眾多,日本人對其管理與開採不易,遂而放棄經營,而顏雲年便向日本當局租下礦坑,逐步擴大規模,並分租給中間的資本家,中間資本家再分租給小資本家和採金者,形成一種特有的「三級租包制」。

日據時代,顏家更是名列台灣五大家族之一(另四者為板橋林家、霧峰林家、彰化辜家、高雄陳家),可見其事業規模之大;今小粗坑古道的九份端出口「頌德公園」,便是為歌頌其造就九份的黃金時期而立。


頌德公園

 

而小粗坑聚落,正是顏雲年發跡的地方,最鼎盛時期甚至居民有兩百餘人,行走在此,一頁頁的採金歷史就在腦海中湧現,不管是人去樓空的舊聚落或是已被蔓草掩蓋的侯硐國小「小粗坑分班」,時空交錯的廢墟感就這樣瀰漫著。

 

一段抗日的台灣民主國史詩

而這樣的金礦小聚落,往前追溯更記載著一段「台灣民主國」的抗日史詩。西元1895年(清光緒21年)日軍自鹽寮登陸後,吳國華所帶領的廣東兵勇在此發生血戰,九份山區的地形特殊,更讓抗日志士得以藏匿其間。


小粗坑聚落

 

古道的中段大多是階梯駁坎,不同於大粗坑的芒草艷陽空曠,小粗坑顯得蒼鬱陰涼許多,廢校的國小旁還留有兩座鞦韆,想必當初這應是學校的操場。那搖搖欲墜的木製踏板,終會有一天禁不起風吹雨打而損毀。

舊往的繁華村落,今日已被樹根所盤據,校門口拎樹藤爬滿在圍牆上,解說牌寫著這小而美的分校設有一間教室和一位老師。我走進教室內,留有一塊石碑,字體斑駁陰刻著「德至寶堪求」,雖不懂其意,但定是也有段故事。


小粗坑分班遺址

 

古道也因為這些遺址的存在,多了份歷史的價值,從這還可通往標高305m的粗坑口山,可俯瞰迂迴的基隆河,並有一顆編號63的台陽基石。而我們選擇回到聚落,續往九份而行,早期這些採金人不也是如此的往返豎崎路,過著燈紅酒綠的夜生活。

 

山神廟

採金人相信山裡的一切都是山神所賜給的,要開採前須先擲杯同意,也因此金瓜石、九份一帶就奉有許多萬應公、土地公和山神廟。


西元1918年設置的山神廟

 

這不僅僅是聚落礦工的重要信仰,也是登山客在此休息敬拜的中繼站,廟身的兩側刻著「山貯黃金歸大德,神留至寶濟群黎」,這句對聯也為這段採金古道下了最佳的歷史注解。

廟旁石階下的「巴西鳶尾花」正盛開著,藍白相間的花瓣,為荒涼的古道帶來些許的優雅。即便古道得不斷拾階陡上,但一路上欣賞廢墟、漫步行走,倒是悠閒輕鬆。


優雅的巴西鳶尾花

 

過山神廟後,即接上往小粗坑山的登山路徑,此段的五節芒,夏秋來訪應該是一片火紅之姿。而登上山頂,山下的九份聚落也清晰可見;望著雞籠山,大肚美人之姿盡收眼底。

 

小粗坑山

小粗坑山,標高485m,有一顆編號62的台陽基石,台陽礦業也是顏雲年所開,可見其事業版圖連山區測量也有觸及。


從小粗坑山對望九份山區

 

而我喜歡站在此看海,不管是九份或是金瓜石的陰陽海,這麼多年來,它總是有一股魔力驅使著我專程北上,或許是大、小粗坑的採金歷史,或許是電影「戀戀風塵」、「多桑」的懷舊情感,或許是九份老街的芋圓美味……

從貂山、大小粗坑、到以後會再書寫到的無耳茶壺山,即便人家說九份已不是九份,但我相信這裏的山與海是永遠不會變的。


通往九份的指標

本文轉載自環境資訊中心網站

 

更多文章
看完後我覺得...

相關文章

留言

預設頭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