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錄】發展山岳旅遊與登山安全政策公聽會

  • Pan Pan
  • 3,020次點閱

為什麼要召開公聽會呢?

為了促進山岳旅遊,以及針對登山安全政策的修正,立法委員羅致政在7月20日下午邀請各官方單位、民間團體以及山友一起在立法院召開公聽會。
本公聽會內容涉及面向相當廣,筆者以一位山友的身份參與,這邊僅記錄當天部分發言內容。關於當天公聽會內容,若有表述不完整之處,請在文末留言處補充、討論。文末附上公聽會現場錄影連結,供各位山友們瞭解當天實況。

本公聽會主要探討兩大議題:

一、2020年 脊梁山脈旅遊年

觀光局將2020年定為脊梁山脈旅遊年,全力發展台灣山岳旅遊。台灣擁有豐富的山岳旅遊潛力,超過3000公尺的高山就有268座,中級山、郊山也有著豐富的林相與生態系統。

本次公聽會中,林務局與各國家公園管理處均表示配合觀光局政策,鼓勵外國人來台灣登山旅遊,讓台灣的山林之美行銷至全世界。

二、登山安全政策

近年來,國安法第五條關於「山地治安」的部分調整後,原先由警政署辦理的「入山證申請程序」有可能改變,甚至取消。然而,若是此機制取消,那麼政府缺沒有辦法掌握民眾入山資訊(時間、地點、隊伍人數...等),一旦發生山難事件,消防單位無法在第一時間掌握資訊,此舉將耽誤救援時間,因此期盼政府有完整對應策略。

公聽會內容

觀光旅遊層面

1. 開闢合適營地,增加住宿乘載人數。

不少民間單位建議政府,設立廣大營地以容納更多登山客,同時也教育民眾以友善環境的方式跟山林共處。

2. 「親近自然,是人類的權利。」
國立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陳永龍副教授表示,不應該一昧管制人民入山。他提到,在瑞典的戶外環境中,國家公園的指示牌常以「正面表列」的方式教育民眾,如:我不會破壞山林、我不會干擾野生動物...等。反觀台灣,皆以危險、禁止等字樣來限制人民走入山林。

登山安全層面

1. 由入山管制,改為入山報備制。

不少以登山結盟的民間團體提議,官方單位應設立單一入山報備窗口,或是在登山口前設立入山報備信箱,同時宣導民眾主動於該窗口報備登山計畫,以便發生山難意外時,警消單位能有效縮小搜救範圍與時間。

然而,主持人羅委員表示,設立單一窗口並不容易,因為在台灣爬山,相關的行政機關除了林務局、國家公園管理處之外,還有警政署、消防署等多個機關。

 2. 山友入山前,攜帶良好通訊、定位系統。

消防署則表示,在台灣的山難案例成因中,有一半的比例歸因於迷途與失聯,因此消防署呼籲民眾上山前務必攜帶良好的通訊與定位系統。

羅致政委員總結

關於入山管制,內政部各部門皆盡可能放寬、取消。至於未來入山管制開放後,將有消極面與積極面可探討。其中消極面就包含保育生態方面仍有待強化,否則可能帶來生態衝擊,包含盜採山老鼠、垃圾量增加等;安全部分,發生山難事件後的救援機制也需強化。

積極面來說,不可忽視登山產業動能,應請政府單位研究相關資訊,探究登山產業若發展起來,將帶來多少產值?或是至少估算出台灣有多少登山人口,未來才有可能進一步評估產業效益。

本公聽會有參與單位

行政機關
行政院農委會林務局、教育部體育署、內政部營建署、內政部消防署、交通部觀光局

國家公園管理處

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雪霸國家公園管理處

民間團體、山友
中華民國山岳協會、中華民國健行登山會、中華民國山難救助協會、台灣山岳文教協會、台北市山岳協會、新北市山岳協會、桃園市山岳會、桃園長青登山協會、台灣戶外安全推廣協會、山谷登山會、台灣福爾摩沙山難預防協會、台灣登山推廣教育協會、中華民國永續發展學會、歐督探索旅行社黃建雙、藍天登山會、國立體育大學休閒產業經營學系吳冠璋主任、國立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陳永龍副教授、弘光科技大學運動休閒系張嚴仁副教授、政大登山隊。此外,還有多位山友一起參加這場公聽會。

公聽會錄影檔
Part 1    Part 2
錄影檔來源:羅致政委員臉書粉絲團直播影片


看完後我覺得...

相關文章

留言

預設頭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