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台灣苔蘚世界居冠 受重視程度成反比

  • 上下游
  • 14,091次點閱

有一種植物,它的身高只有幾公分,卻幾乎遍佈整個世界,就連極地或高山也可看見它們的蹤跡;它是最早定居陸地上的植物,它的存在見證了植物從水生過度到陸生的經過,因為具有吸收降水、固氮等能力,又常被拿來作為園藝栽培的土壤介質。它,就是苔蘚植物。

全世界約有2萬3000種苔蘚植物,台灣記載的苔蘚植物多達1500種,其中國際認定的稀有種多達300種,台灣特有種則有150種,就單位面積的種類來說,密度比中國、日本、北美、英國都還高,堪稱世界之最。但相較於世界其他國家投入苔蘚的研究或應用,台灣則相對匱乏許多。

日本的苔庭造景。(photo by Yen-Chi Chen @ flickr)日本的苔庭造景。(photo-by-Yen-Chi-Chen-@-flickr)

苔蘚植物的個體非常「嬌小」,除海洋之外,無論是南北極地、高山寒原、沼澤森林等地都可發現它們的蹤跡,苔蘚沒有維管束,也沒有真根,只依靠由細胞組成的假根固著、吸水,因此大多生長在岩石、樹皮、泥土等潮濕的環境中,仰賴孢子繁殖。

苔蘚植物包含蘚類、苔類和角蘚類三種,從外型來看,苔蘚植物大致可分為葉狀體和莖葉體兩種,葉狀體類的苔蘚植物呈扁平的片狀,像常見的地錢便屬此類,另一個莖葉體的苔蘚植物是直立狀的,具有莖和葉的外型,例如金髮蘚。

金髮蘚(photo by 黃基峰 @flickr)
金髮蘚(photo by 黃基峰 @flickr)
毛地錢(photo by mutolisp @flickr)
毛地錢(photo by mutolisp @flickr)

台灣苔蘚密度世界最高 國際高度重視

全世界約有2萬3000種苔蘚植物,台灣記載的苔蘚植物多達1500種,其中國際認定的稀有種多達300種,台灣特有種則有150種,就單位面積的種類來說,密度比中國、日本、北美、英國都還高,堪稱世界之最。

台灣苔蘚植物分布的多樣性原因和蕨類大同小異,農委會特有生物研究中心主任秘書楊嘉棟表示,台灣地處熱帶與亞熱帶間,海拔高地差多達4000公尺,因此兼具熱帶、亞熱帶、溫帶和寒帶等各型氣候垂直分布,成就適合苔蘚生長的環境。

農委會特生中心曾在2005年展開為期6年的苔蘚普查,研究人員發現,台灣的苔蘚大多分布在海拔1000到2000公尺之間,而高海拔地區也有發現珍貴苔蘚,像是有活化石稱號的高木苔,就出現在海拔3000公尺的玉山北峰上。

楊嘉棟表示,當時台灣苔蘚的多樣性曾引起國際高度重視,例如美國密蘇里植物園、日本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等,都曾派人來台採集數百種苔蘚回去研究。


日本、國際大力投入苔蘚 台灣研究人力極端不足

楊嘉棟曾為文提到,早期台灣苔蘚植物調查多由歐美和日本學者進行,台灣本土學者大多自1960年開始投入,但深入研究苔蘚的人員大約僅有5、6位,亟需吸引更多人才投入野外調查、採集和分類等工作非常重要。

反觀鄰近國家日本,除學術研究上的表現外,善用苔蘚的功能做庭園造景在日本非常流行,更有趣的是,近期日本更流行起「組團賞苔蘚」的休閒活動,深受女性族群喜愛。此外,日本還有座名為「西芳寺」(苔寺)的廟宇,以庭園富含120種苔蘚植物而聞名,每年都有全球訪客排隊等著造訪,台灣雖擁有比日本更多的苔蘚植物,卻完全沒有得到相應的重視。

日本的西方寺又有苔寺之稱。(photo by kevinfu619 @ flickr)
日本的西方寺又有苔寺之稱。(photo by kevinfu619 @ flickr)

苔蘚極具研究價值 國內待迎頭趕上

特生中心普查台灣苔蘚時曾發現,台灣較為稀有的細鱗蘚生存環境有被壓縮的狀況。楊嘉棟說,在氣候變遷導致溫度上升的環境下,全球水分分布會越來越極端,苔蘚植物因為世代交替速度快以及對水分敏感的特性,相較具有抗逆境性的木本植物,很容易就循著水分狀況的改變而遷移。

楊嘉棟解釋,細鱗蘚喜愛生長在其他植物葉面上,相較其他苔蘚植物,細鱗蘚對環境更敏感,只要大氣的水氣狀況有變化,細鱗蘚便感受的到,再加上幾乎不產生孢子,僅靠雨水傳播,當氣候暖化時很難往更高處傳播,但低海拔的植物會往上移動,細鱗蘚的生存區域便會遭到壓縮,不過他強調,目前國內對於苔蘚的研究時間還不夠長,還必須持續蒐集更多數據,才能完全驗證這樣的假說。

細鱗蘚(圖片提供/楊嘉棟)
細鱗蘚(圖片提供/楊嘉棟)

不過楊嘉棟提到,歐美等國沼澤地廣泛分布的泥炭苔,具有很高的園藝價值,常被用來應用在蘭花栽培,英國更有多處發電廠,使用長年沉積在泥炭苔底部的泥炭土,進行泥煤發電,但這些年來國際研究學者發現,泥炭苔的分布狀況逐漸朝極圈方向移動,是全球氣候暖化最有力的證明。

楊嘉棟表示,特生中心去年底正如火如荼準備一項計畫,希望能結合現有動植物分布狀況、過往標本資料,和全台低、中、高海拔試驗站的資源,建立一套生物多樣性監測系統,計畫期望能在106年通過開始實施,屆時物種資料將會更完備。

(本文為財團法人建蓁環境教育基金會專案贊助人事經費,但完全不干預新聞選題與採訪寫作,確保新聞獨立性)

資料來源:上下游

看完後我覺得...

相關文章

留言

預設頭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