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山安全】當今台灣登山事故的課題(下)

大量缺乏推動登山教育的基本背景資料

近幾年岳界對於山域事故發生的討論,預防面的課題已逐漸從登山教育的不足為主,兼論大量缺乏相關推動所需的基本背景資料,光是台灣登山人口數字就無法有答案,當然這牽涉到如何認定的問題,若改以風險面的分類,進入這種一旦失蹤受傷就面臨與平地顯著救護資源落差的山區活動的人口數,亦是重要所需的資料,由於不論是上山採藥、觀光、登山、或是其他活動,只要進入這些地方,所面對的風險與需要的協助其實大同小異。進一步針對這些人分析其年齡層、基本登山安全知識程度、入山動機、團隊組織類型等,才有機會針對不同對象推動適當的教育,尤以當今科技發展迅速,有別於當數十年前必備紙本地圖或山區通訊不良的情形,若妥善運用科技,將對於救援的效率有不少幫助。除了運用過去入山證與入園證所留下的資料外,如何在合乎個資安全下,建立完善的有助於推動登山教育基本資料庫,是當今十分困難的問題。


結論:

1. 重新檢視社會對風險運動的態度

風險社會之中,許多日常活動都具有潛在的風險,不應基於風險的實現,而負面看待這個本來是中性的生活行為,以當今登山活動甚至嚴重會有刑罰處罰的狀況,是民主自由社會需要嚴格檢討的。再者,登山、攀岩、衝浪等種種具有風險性的戶外運動,本質上也是展現自由的一種形態,國家自不應基於「為你好」這種家長權心態過度限制,只是當展現自由有侵害他人之虞時,也需要釐清與分擔符合公平正義的責任。但不論如何,國家可以不帶任何價值取向地看待登山活動,或是採取正面的態度,而不宜消極負面,否則將加深山友與社會間想法上的衝突,對於解決問題並無好處。

2. 山難搜救政策應留給公民社會更多討論機會

當今山難搜救的媒體話語權幾乎掌握在政府手中,受困的山友可能尚未下山就已經有大量負面新聞,不僅可能在事實尚未明朗下,散佈片面的資訊,亦可能有偏頗、轉移焦點之餘。之後又留給許多不登山的人謾罵與網路罷凌的空間,行使自以為是的正義,高喊使用者付費卻沒有經過仔細思考。倉促順應民意推動完全的使用者付費,不僅過程中未有任何與未來受影響的山友進行實質討論,這種純粹為了撫平憤怒與看似有效率的收費方式,在法律上更是難以站得住腳,到最後很可能還是被法院撤銷。節省資源浪費有很多種方式,而倉促推動一個未成熟的政策最後結果卻是白忙一場,也許浪費的資源反而更多。因此應留給山友與公民社會、政府一個理性對話的空間,建立符合台灣狀況的救援與收費制度,才是真正的節省資源。

(圖/123rf)

相關文章:當今台灣登山事故的課題(上)

原文出處

看完後我覺得...

相關文章

留言

預設頭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