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走在歷史的記憶上:八通關日古道(上)

這一次是因應原民會的舊部落遺址等數位典藏計畫,終於有機會跟傳說中的安睎與阿譚上山調查。本次上山預定走完日古道沿線駐在所遺址以及週邊的舊部落踏查,以及行程當中最令人期待的是要前往太魯那斯與馬西桑,塞珂與華巴諾。雖然因為天氣不佳影響拍攝畫面因此取消太魯那斯的行程,但是整個過程當中是沉靜在濃厚的布農與日治味道下進行著………..

正式開始前,安睎特地安排了地利部落的巡禮,讓我有機會看到兩個自給自足經營民宿的典範,都是夫婦倆胼手胝足花時間慢慢打造出來的民宿。

一者是巴庫拉斯民宿;剛好位在舊部落的位置,從地利丹大林道上的產業道路進去,感覺翻上一條小稜又下到溪谷。民宿旁邊是昔日的學校位址,堆砌的牆垣駁坎都還健在,民宿的主人並非在地住民,但打造的風格與材質卻很在地,石板與木板建築契合而成,建築上很自然,連工作的方式也很自然,不靠貸款有多少就做多少,查詢才發現他也用交工來請人蓋房子http://blog.roodo.com/lostnews/archives/5925007.html。看到的是一個正向的力量慢慢堆砌與實現著,這裡鄰近關門古道的入口,於是地利達人老鄭又帶著我們去看看當年他調查的區域-關門古道入口。「就是在對岸那條稜上過去一點點,關門古道的入口在那邊」看著看著也看不出所以然,想到要涉水過溪又不自覺發懶,於是只在這岸打盹休息,安睎和阿潭則在對岸撿起漂流木升起小火。「生火」在我們這12天的生活當中似乎是不可或缺的過程。

另外一個民宿則是叫做蘇斯共香草花園,這一個是真的颱風季節有可能會與外界失聯的地方,隔著河床與地利對岸相望。車子無法到達,只能靠步行或是野狼機車來接駁。民宿主人是老鄭作關門古道就認識的長輩,Dama 悟淞與Gina Ali都是很好的人,這個在山腰下的平臺剛好可以對望溪谷,種滿了各式各樣的香草植物,最誇張的是園區裡還有石板屋遺址以及剛落成的石板屋民宿。許多的設施與建築也許看來都不是那種精雕細琢之品,但是卻很有一種部落風味,再加上環境舒服以及民宿主人的笑容,總之舒服就很迷人。這些成品都不是一夕之間出來的,而是經年累月的努力。這陣子開始想像未來的生活,目前的想像八九不離部落民宿生活。在地利兩對朋友的加持下,也覺得看到了不一樣的典範。

終於在看完民宿之後我們也要開始了八通關日古道的行程。一路上嘻嘻哈哈的來到東埔的登山口,已經時值9點多,想不到老鄭還一派悠閒的叫阿潭去東埔接上繳交費用………背負著12天多的重量開始啟程。艷陽在天,腳上不自覺發軟,除了爬山以外其實我沒啥在運動,到了懷念的愛玉亭當然不免俗的要享用此行最後一場消費,雖然那口味已不如當年(還是當時是下山總覺得特別好吃)。接下來的一路一直是太陽下走路,而步道沒有多大變化。

我們這一路的任務主要就是要拍攝八通關上駐在所的畫面以及周邊的舊部落,東段已經有林一宏等研究團隊做完測量與調查,因此在測量部分主要以西段的沿線駐在所為主,樂樂、對關、觀高、巴奈伊克、中央金礦、八通關、杜鵑、南營地、大水窟以及其上的州廳界。除了日古道以外偶爾還會發現交錯的清古道遺址,從八通關古道開始之際,安睎就比劃著對岸清古道的路線,總覺得當年領路人是不是故意拖延時間帶那~麼難走的路啊!

除了東段部份是上橫跨數條溪穀每天上下一千以外,西段的開路方式看來也不太輕鬆,雖然實際里程數也許差不了多少,相較於採腰繞策略的日古道那條清古道就是看來操了點。在西段這邊的駐在所也許因為看不出太大的駁坎結構,加上有的作為山屋地址,在沒有解說牌的指示下,應該很少人會去特別注意。比如樂樂山屋,我之前也是經過他而已,並沒有上看下看,後來在經高人指示後才發現山屋上面還留有石板駁砍,還發現仍留有瓶塞的酒瓶。要呈現駐在所的平面圖就必須先看出地上的端倪,有些地基看起來也許只是高高突起的草堆,但是當他連成一線,明顯與週邊迥異時,有可能就是當時主建築的地基所在,日據時代的建築以尺作為單位所以通常為3的倍數(一尺=30公分)。

在觀高因天氣不佳流滯的時候遇到一位傳奇的人物-伍玉銧先生,他是伍玉龍前輩的弟弟,瘋狂走山的事情講不完,在中之線警備道上還有一個以他為命名的玉銧大崩壁。他從巴奈伊克巡山一早下來,原本預計中午離開,也許是因為有相同為布農的拉虎在與我們相談甚歡,連準備要日後要祭拜的米酒和陳年威士忌也喝的差不多了,於是又帶我們走了一段通往無雙的郡大林道晃一晃他的秘密基地。Dama告訴我們有關東埔這邊山區的狀況日後都一一浮現,讓我們在往後的路程每天都想起這位長輩。

 本次的目的主要是測量駐在所、周邊部落以及拍攝數位元元影像,不過一路上的駐在所實在太多了,只能就比較有印象或有感覺得的部份描述…..

 

觀高駐在所

在觀高滯留兩天後開始前進,現在的停機坪是當年日古道與中支線警備道(或稱郡大林道)交會處駐在所,面對的東方正式秀馬等山峰,在邊坡部分的駁坎還很清楚,北側附近仍有一些似小圍牆駁坎的隔間(推測也許是廁所),有路通往下方平坦(見到酒瓶牆,茶壺。但目前已長滿建築還有懸苟子類的有刺植物)。鞍睎每到一個駐在所就會畫成美美的平面圖,回去要按照比例尺畫成更詳盡的平面圖,相信當年日治時期應該會有建築設計上的資料,只是也許改朝換代的變革有些文書已被燒毀吧!

此處動物排遺甚多,發現不少完成新鮮的山豬排遺。離開觀高坪後會有一段綠色隧道,可惜短短的,接著就一直看著金門銅斷崖前行,安睎又說了清古道是從對岸上八通關草原,在那邊非人哉的路上只有一條通往八通關草原的稜上還尚稱有少許植被…………還是覺得「應該是被故意的吧!」

 

八通關駐在所

終於在緩緩腰繞中我們繞進了廣闊的八通關大草原,雖然時值三月底四月初,高山花草似乎還在蘊釀當中,草原仍顯得有點單調,粉白的高山杜鵑已經開始開跑再加上一點點小蘖的黃花。上次來破舊的山屋仍在現在已被撤除了,我和安睎去參觀清古道可能翻上來的路徑,走到崖邊覺得崩塌的更誇張了,不過他還是找到翻上來的路徑,雖然那1.9公尺寬的路徑對我來說很像是巧合,不過我想長期累積起的敏感度應該是不容置疑,就這麼巧的那邊只有一個隘口比較人模人樣。

八通關駐在所有五層平臺,主建築在第三層,此外還有軍械室(但目前堆滿垃圾),一個看似比較後期打造的建築,從隔間來判斷有可能是當年鼓勵日人來到這邊登山而搭設的登山小屋,在駐在所的下方。在通往玉山的路徑上還有一棟類似哨站的房子,但實際功能仍不明。駐在所的植被長相就是跟周圍迥異,看照片就知道,被翻動過後的土地會冒出一些跟原來不同的植物。這邊除了是日古道的據點以外,也是清古道的營盤址。這是我第一次看營盤址,只見那在箭竹草堆裡突起的一條小小的壟。

接下來經過的兩個駐在所:巴奈伊克以及中央金礦已被現代山屋取代,因此看起來也沒太強烈的感覺,只覺得當時駐守在巴奈伊克的警手還真可憐,那麼小一間。在中央金礦山屋遇兩位登山客早上從東埔踢進來,原本覺得還真猛啊!但是次日出發早上就發現其中一位發現自己心臟怪怪,後來決定回撤。

 

杜鵑駐在所、南營地駐在所、大水窟駐在所、州廳界

日古道從中穿越而過,駐在所的下方有清古道駁坎的遺跡,且下方有防堵通電的鐵絲網。這邊找到一些當時的琺瑯材質臉盆,以及一些當時所使用的小器皿、當然不乏空酒瓶。相較於東段,西段的駐在所似乎不被重視,也沒有豎立解說牌,只看到營地的解說牌。南營地駐在所也是個很大的駐在所,展望極佳可以望見南二段上的草原山頭,長長的駁坎一直綿延,總共有兩層,上層有員工宿舍。此處已經海拔三千多公尺,天氣雖不雨但也不好。遠遠的就看到我們要接上的大水窟那片草原,但仍舊也看著底下清古道漸漸的與我們交會,終於來到大水窟山屋了!

過年的時候聽說大水窟池沒水,還好此時的湖面仍有一池春水,雖然湖底看來充滿水鹿踩踏的腳印,湖水顏色看來帶有淡淡的咖啡色。素聞這邊的水鹿不怕人,晚上幾乎每整點往外照,大家努力在門口尿尿,阿潭吃完飯後幾乎守在門口等Dahu開門看水鹿,每次一打開幾乎門口就有幾隻水鹿在舔尿,往周邊一照更覺得我們被水鹿包圍了,最高紀錄一張照片有六雙眼睛,這樣的水鹿群似乎只在高海拔這樣的箭竹草坡地形才會看到。另外在大水窟山屋看到一幅有趣的畫面,這裡的廁所整個被風吹掉,只剩下基座而已……..在大水窟池旁有一個高臺是當年的州廳界,有涼亭,看東往西來的人群。此處展望極佳也可以望見清古道綿延而去的路徑。續往大水窟駐在所,那邊有昔日山屋的遺址。告別大水窟後就邁入東段的領域了。

原文出處

 

更多文章

看完後我覺得...

相關文章

留言

預設頭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