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難】土葛山難事件(上)

故事要從2018年2月的登山行程說起, 成員有領隊卡夫卡,嚮導CC,隊員梁聖岳、林翎、黃智鴻與我。其中我和卡夫卡、CC在2017年7月共同走過一支12天的高難度探勘行程。

林翎是我大學登山社的學弟,平常擔任攀岩教練,梁聖岳、林翎、CC是新竹高中的同學,我們這群人都認識彼此。CC是黃智鴻中央大學山社的學弟,平常假日有空都會相約去桃園附近的山區爬山。

整支隊伍的成員都是登山探勘界的好手,我們在寒假前共同決定要爬一條富有歷史意義的路線:日治時期八通關越嶺古道,並探勘附近的布農族舊部落與二次大戰後廢棄的日本警察駐在所。   

早年八通關越嶺古道是熱門的登山健行路線,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曾經有系列學術調查,甚至耗資鉅額,整治好所有研究路線。在中央山脈東側的古道,建造大跨距的鐵線吊橋與新式避難山屋。除了鼓勵國民登山外,或許是為了讓登山客安全走過八通關古道。        

但是領隊卡夫卡在向玉山國家公園申請入園時,發現八通關古道花蓮端東段只開放到步道里程12公里處的瓦拉米山屋,有條件單向開放到里程25公里處新康山岔路口,學術研究申請至步道40公里處大分部落遺址山屋。而西段開放東埔至大水窟,中間長達25公里的古道已經封閉近10年。玉管處理由是該區域地基流失、崩塌嚴重不開放申請。不過實際上山友長年都有在利用古道。        

在出發之前,我們必須蒐集歷年的登山紀錄作為路況參考,估算行徑時間。然而八通關古道被玉管處長期封閉之後,山友便不敢公開登山紀錄,深怕被有心人士檢舉,因此我們無法找到最新的資訊。努力一兩個月後,資料依然蒐集不齊全,最後是以口耳相傳的方式,私底下向有走過此條古道經驗的學長請教,才大略瞭解路況。     

在資訊極度不流通的情況下,登山者無法即時回報山區路況。若缺乏公開的登山紀錄,會使其他隊伍卻步,不敢走該區域。在惡性循環中,山徑無人利用導致逐漸荒廢,沿途只見到少數的山友互助的指示路條與繩索,路基被植被掩蓋、土石崩坍,更加提高登山風險。   

雖然登山紀錄稀少,但是要完成這區的「探勘」,對於我們而言,並非完全窒礙難行。如果吊橋歪斜,我們可以把背包分開,減輕重量再吊掛過溪谷;古道如果大坍方,我們能翻越上百公尺的稜線,避開崩解的岩壁。萬一路徑不明,依照我們以往的經驗,即使在大雨、大雪之中也能找到替代路線。因此,為了完成親訪歷史遺跡的心願,我們還是做足萬全的準備出發。   

為了要符合現行的規定,許可證必須要分路段申請,避開中間的不開放區域,因此我們申請到的證件路線是支離破碎的。整個行程預定爬十二天,第一份入山入園證,是前六天從東段的花蓮端入口原路來回、第二份是後六天入山入園證則從南投端入口原路來回。代表在國家公園的申請系統中,我們在花蓮爬完六天的山,立刻驅車繞過大半個台灣,再從南投上山。承辦人員可能會覺得有異,但程序上合法,實際上代表入山申請制度早就淪為官僚式的文書作業。    

2018年2月16日啟程,從登山口就諸事不順,領隊卡夫卡被警察盤查。雖然警察看我們的背包異常巨大,不像是只走短天數的樣子,但是因為我們有申請花蓮的路線,最後警察還是放行。接下來的第二至四天,逐漸往中央山脈深處推進,順利完成拍攝大分部落及華巴諾砲台的內容。       

f1f6d29f5ae53cc17ffba539377e99f4.jpg

(圖/盧威聿)

1a85ff1c2993ef2df71436b4f6332dcb.jpg

(圖/盧威聿)

5695a4494bf41b1e63b8b9a1a4f1d21e.jpg

(圖/盧威聿)


看完後我覺得...

相關文章

留言

預設頭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