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農業遺產-傳承給下個世代的美好農業風景」新書發表
林務局籲正視農業生物多樣性價值:生態、文化與產業
現代農業因全球化經濟、氣候變遷與人口變動等因素面臨衰退的危機,為響應全球永續發展的號召,聯合國糧農組織(FAO)於2002年發起「世界重要農業遺產系統(Globally Important Agricultural Heritage Systems,GIAHS)」認定,期待透過這套系統讓傳統農業文化及農業生物多樣性重新被賦予價值,進而獲得保護。林務局特別與臺灣環境教育協會共同出版「世界農業遺產-傳承給下個世代的美好農業風景」1書,並於12月20日下午在林務局舉辦新書發表會,希望國人關注如何維繫人和自然環境的永續共存,也了解保存農業生產的傳統智慧及文化地景的重要。
2002年,聯合國糧農組織於南非舉行的「永續發展世界高峰會議」上提出「世界重要農業遺產系統」,簡稱世界農業遺產(GIAHS),其理念是保護世界上重要的原始農業系統(包括林業、漁業、畜牧業等糧食生產的第一級產業),將這些具有傳統農業文化、生物多樣性與生態系功能、傳統知識系統應用、和食物生產有關的文化地景及保障糧食與生計安全等特徵的農業系統用動態保育的方式加以保護並提升其在國內外的知名度,以令其永續發展;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依保留過去原始樣貌作為認定的「世界文化遺產」不同的是,世界農業遺產提倡的是動態的保育,行動計畫才是動態保育的核心,透過聯合國糧農組織的認證讓特定地區的文化重回農業,突顯生物及文化多樣性,並保留地方獨特的景觀、傳統文化活動及知識技術,進而帶動地方農業與經濟振興,維護人和生物共存的環境。截至2018年為止,全球共有52個被認定的世界重要農業遺產。
林務局表示,農田生態系是全球陸域面積最大的生態系之一,不但生產人類所需的糧食,更是許多野生動植物棲息的環境。聯合國糧農組織於2002年發起「世界重要農業文化遺產系統」的概念,與生物多樣性公約大會於2010年所啟動的「里山倡議國際夥伴關係網路」,同樣在保全文化地景、活用農業生物多樣性資源、傳揚傳統生態智慧及促進在地社會與經濟效益等方面,以維繫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永續願景提出類似的概念架構與行動指引。
本書是國內第一本介紹世界重要農業遺產的出版品,由日本世界農業遺產BOOK編輯製作委員授權,經翻譯與重新編輯後介紹給大眾,內容共包含世界農業遺產意涵、認定基準與認定流程介紹;日本已經獲得認證的八處世界農業遺產地區;日本以外其他國家已獲認定的世界農業遺產;除了日本的案例分享,本書還特別收錄臺灣7個潛力案例,分別為吉貝島、坪林、貢寮、吉拉米代、新社、羅山、蘭嶼等,皆是目前國內里山及里海的亮點區域。
今日(20日)的新書發表會中,貢寮水梯田的狸和禾小穀倉負責人林紋翠老師也特別分享從2011年起,林務局為了保育貢寮水梯田的溼地生態系及特有生物物種,與人禾環境倫理發展基金會合作,長期陪伴在地農戶及居民恢復水梯田生態系功能,也整合資深農人的在地知識,建立田間管理的保育原則,推動兼顧農民收益與承載管制的體驗產業。目前,貢寮水梯田已變成600多種生物共棲的家園。
林務局林華慶局長強調,無論是2002年的「世界重要農業文化遺產系統」或是2010年的「里山倡議」,都關注如何在保護自然生態的同時兼顧居民生計,林務局延續數個先驅案例的成功經驗,搭接「世界重要農業文化遺產系統」及「里山倡議」的精神,自2018年起啟動「國土生態保育綠色網絡建置」計畫,期以國有林事業區的綠色軸帶及橫向的河川藍帶串連山脈至海岸的不同棲地,編織連結「森、里、川、海」的國土生物安全網。針對綠色網絡內生物多樣性熱點的私有淺山與農業生產地區,鼓勵居民採用友善環境的生產方式,在建構土地的生態機能之外,也兼顧傳統文化、地景保存及經濟生活,以實現農業生產與環境永續的目標。林務局出版「世界農業遺產-傳承給下個世代的美好農業風景」一書,不僅介紹世界農業遺產的推動過程以作為參考和借鏡,也希望能提升未來臺灣農業文化地景、里山倡議和國土生態綠網的規劃經營!
林紋翠老師分享臺灣里山聚落-貢寮水梯田(圖/林務局)
與會貴賓大合照(圖/林務局)
林務局局長林華慶於新書發表會中致詞(圖/林務局)
新書發表會現場參與者手持新書合影(圖/林務局)
資料來源: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