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委會林務局歷經10年推動「桑田變滄海:成龍溼地的里海行動」計畫,今日(28日)獲行政院頒發國家永續發展獎,肯定在林務局、雲林縣政府、口湖鄉公所、成龍社區及觀樹教育基金會共同努力下,讓成龍村翻轉地層下陷的劣勢,復育為生態豐富的成龍濕地,以國際藝術節連結地方情感,並推動不抽地下水友善地層下陷環境的養殖方式,更以高腳屋示範與水共生的智慧,讓在地社區與環境共榮,兼顧生活、生產、生態的永續模式,一舉獲得國家永續發展獎肯定。這也是林務局繼去年以推動綠色保育標章計畫獲得106年國家永續發展獎後,再接再厲,再次獲得國家永續發展獎的殊榮。
桑田變滄海 是危機也是轉機
雲林縣口湖鄉的成龍村因地層下陷及颱風輪番侵襲造成海水倒灌,使良田泡水而成廢耕土地,也因為成為濕地的樣貌,反而吸引了鳥類停棲。林務局表示,為減少農民的損失,林務局從94年起補助雲林縣政府,以生態休耕補貼之概念租用農地,轉型為濕地生態園區;也從98年起邀請觀樹教育基金會合作推展成龍濕地社區學習參與計畫,帶領成龍居民及成龍國小師生進行濕地教育活動,凝聚居民三代情誼;更自99年起邀請國際藝術家駐村創作,由藝術活動重新連結村民與土地的情感。居民更從的「旁觀者」變成「創作者」,105年起創作作品「連結」由竹子搭建成橋,位於以前農田(現為濕地)的牛車路上,連結了濕地的過去與現在。
發展與水共生的產業與生活模式
觀樹教育基金會在成龍地區推動「不抽地下水實驗魚塭」,推廣海水生態養殖文蛤、白蝦等,以友善環境的方式,孕育出「鹽」選品質的好食材,並協助社區成立「成龍濕地鳥仔區生產班」,以共同品牌行銷。觀樹基金會洪粹然執行長表示,在雲林縣政府和林務局的支持下,基金會投入自有經費,在成龍濕地興建高腳屋示範住宅,命名為「蝦董ㄟ躼腳厝—成龍溼地說書館」,作為沿海低窪地區住宅防洪、高齡友善空間、節能綠建築的展示解說場所,目前以預約的方式,受理參觀。
拓展里海理念 將持續串聯沿海生態廊道
林務局特別強調,成龍濕地如今為臺灣西南沿海重要的生態熱點,提供包含黑面琵鷺在內118種鳥類的棲息地,也是林務局規劃沿海生態保育軸重要的一環,期望「與水共生」的理念能拓展到沿海周邊區域,吸引更多在地社區組織加入溼地保育及友善養殖產業轉型等,讓點相連成線,串聯為國土生態保育綠色網絡。林務局也已將過去10年成龍濕地邁向永續的發展過程,製作成10分鐘的短片「成龍濕地環境經營成果回顧」,歡迎大眾在Youtube觀看 (https://youtu.be/30qCPpoa8Nc) 。
賴院長頒發永續獎予林務局(圖/林務局)
107年永續獎合照(圖/林務局)
投入生態養殖的郭棟阿公(圖/林務局)
在成龍濕地度冬的黑面琵鷺(圖/林務局)
資料來源: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