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作步道是什麼?要用到什麼工具?手作的工項究竟有哪些?
The North Face與千里步道協會、健行筆記共同舉辦「手作步道體驗營」,3/30(六)至微雨的崩山坑古道進行修繕。以下分享活動精華,讓你快速掌握基本的手作步道知識!
手作步道是什麼?
手作步道意指遵循古老工法,並就地取材,以手工方式修整步道。完成後的步道需與周遭景觀自然融入,建造出仿若原始的路徑。也因此在啟動手作工項之前,必需先了解步道的人文歷史,才能做出一條符合原本山林特色的路徑。
上午時段 淡蘭百年山徑歷史解說
體驗營的上午時段先至泰平國小(1999年廢校,2016年共學團進駐),由千里步道協會副執行長徐銘謙主講,為大家說明今日手作步道-崩山坑古道的歷史,以及施作處之地質。
崩山坑古道是淡蘭古道中路重要的一段,早期為新北市雙溪區「柑腳」與「泰平」居民採買物資、採煤礦、嫁聚迎親的往來道路,至今古道上仍留存許多土地公廟、石厝、砌石駁坎遺址。
直至民國七十年代,雙泰產業道路開通,崩山坑古道才慢慢沒落。它是淡蘭百年山徑系統中,荒廢年限最短之古道,因它所串接起的生活記憶、在地故事與里山環境十分豐富,而透過手作步道方式,更可將當年「民墾」精神貫穿歷史時間軸,讓參與的志工們親自體會,先民與土地是如何溫柔對話。
手作步道不僅只在施作層次,更具文化與歷史意義
崩山坑古道 施作地質說明
手作步道需先思考周遭環境,再決定如何進行維護。位於崩山坑古道南端的施作處,地質缺乏硬石,主要以黏土層為主;其特性是下雨易濕滑、路面易被水流沖刷侵蝕。如何解決積水及路面侵蝕問題,就是我們今日施作的重點了!
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施作工具解說
手作步道的理念是運用非動力工具進行施作,出發前,現場擺出了琳瑯滿目的器具,由千里步道協會中號稱「小丸子爺爺」的吳清地步道師出列,為大家逐一講解及示範工具的使用方法。
凡事都是安全第一,講解過程中,老師除了說明如何正確使用工具、如何施力,同時也分享安全搬運工具至施作點的方法,避免自己或他人受傷。
介紹各種工具的使用與運送方式
最後,進入古道前,全體先於入山口靜默10秒、沉澱心靈。抱持著恭敬的態度,我們要踏上這條百年古道,出發手作囉!
下午時段 手作步道施作
依據千里步道協會的步道「人工程度化分級表」,崩山坑古道名列第三級,屬於自然原始狀態之路線,因此今日的施作目標有二項:
- 解決濕滑、積水問題
- 不留下人工設施痕跡
崩山坑古道兩側生滿雙扇蕨,它也是淡蘭古道識別系統的象徵喔!
觀察路況、確認施作內容
步道師將全體志工分為三組,走入崩山坑古道後,三組各自走到預計施作之區域。各組指導老師先引導大家,發表各自對沿途路況的觀察,研究是否有需要維護、改善之處?一番討論後,就開始確認工項、分配工作囉!
材料收集 放置定點
有些路段積水後溼滑泥濘,需要先回填碎石後,再補足路基防護;而有些路徑狹小,旁邊緊臨邊坡,行走起來較為危險,需拓寬後再以實木固定路緣。
所以石頭、木頭是不可或缺的材料,大家就先從最基本的材料收集開始吧!!
當木頭不夠,挑選10公尺外生長條件較差的樹木作為材料,避免破壞山徑旁環境
切割材料,製作木椿
搬運石頭至施作點
搬運木頭至施作點
施作過程及成果發表
A組任務:路面拓寬、加強排水
A組的施作範圍為一段有高低路差,且路徑狹小之山徑。
- 先將木頭鋪設於山徑旁作為路緣木,以固定路基。
- 將路面鋪上碎石,並重新塑形為排水斜坡。
- 確認路面好走,且水流可自然往邊坡導流。
- 最後將土踏實,工項完成!
邊坡用路緣木加木樁,以固定路基
路面拓寬,做出坡度,用以引導水流方向將土踏實後,變得寬敞又平坦好走啦!
B組任務:改善排水溝及積水路面
排水溝工項:
- 開挖排水溝,並在溝渠左右砌石固定。
- 測試引流,確認可將水引導至下坡處。
積水路面工項:
- 在路面回填碎石,重新塑形為排水斜坡,加強踩踏穩固。
- 最後舖灑落葉,減少濕滑,看起來也更自然!
重挖溝渠,砌石固定
完成漂亮的排水溝囉!
路面填石、壓實後灑上落葉,泥濘的地方不見了!
C組任務:重建階梯、固定打椿
- 削木椿,將木頭分枝處理乾淨。
- 固定木椿,改善階梯邊緣鬆動問題。
- 重整階梯路面、填石並踩實。
用雙手修復歷史之路
「自己的步道自己做,原來每條步道都有自己的個性!」親自體驗用雙手修復歷史之路後,學員們互相討論手作心得,雖然二頭肌都酸了,全身髒兮兮,但能實際完成一小段的維護,大家都感到十分驕傲,看著辛苦一天的成果,內心充滿驚喜與讚嘆。
從體驗到參與 更親近腳下的土地
這也就是步道師所說的:「由使用步道的體驗者,轉為維護步道的參與者,能讓你更深切的理解腳下的土地與文化。」
其中一位學員Lucky更分享參與手作步道體驗營的感受:「我覺得最可貴的並不止於技術本身,而是這群夥伴所懷抱的理念。他們所做的事情,就是教育,就是散播改變世界的種子,只有當越來越多人認識和大自然的相處之道,人們才能減少因為無知、而對這顆美麗星球造成的傷害。」
「天然步道零損失,水泥步道零成長」,就讓我們從修復古道的過程中,學習人文歷史、守護自然環境,成為手作步道的推動大使吧!
主辦單位:The North Face 以無痕山林作為最高指導原則,秉持『尊重自然』和『永續與共享』的理念,透過手作步道、環境教育,讓越野跑者、登山者、當地居民及遊客,相互尊重,鼓勵大家一起愛護自然森林,共同為臺灣環境保護盡一份心力。 |
以上內容由 The North Face贊助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