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濱鄉位於台東縣以北,背山面海的佇立在台11線旁,居民以阿美族為主。我的老家在桃園,初次踏上東部的土地是在四年前,剛開始搭便車徒步旅行的時候。在那之前花東之於我完全是個未知領域。
會知道「長濱」,是因為朋友兩年多前移居到這裡,在真正踏訪這個小鎮之前,我每次搭便車旅行都僅是匆匆的經過這個地方,要說得更精準的話,應該說每一次我都只短暫停靠在長濱台11公路旁的超商,所以對這個低調的小鎮我真的稱不上熟悉。
這次有幸獲選為長濱特派員,當然要趁這機會好好認識一下長濱!為了這次的旅行,我們安排了三天兩夜的行程,一個人,一隻毛孩,一起緩緩的把長濱走遍。
用最熟悉的方式-搭便車,開啟這次的旅程!
由於我身旁有一位狗旅伴,大眾交通運輸的使用就不太方便,故這次選擇一路從台北搭便車到台東,適逢清明連假,公路車流量頗多,很順利的攔到了幾台便車。途中停留花蓮稍作休息後,隔天我們就抵達了長濱。
一人一犬住哪兒?
這幾天我們的住宿地點為隱匿於竹湖山中的一間小民宿,空間名字叫「先毛窩」,是個依著天然山壁巨石搭建的溫馨小屋。房間的其中一面牆直接由巨岩組成,非常的有新鮮感。
住處安頓完成後,我們將大背包卸下,換上較輕盈的小背包,帶著水、太陽眼鏡、相機、折疊狗碗及簡易式睡墊,整裝待發準備開啟第一天的行程。
D1 南竹湖社區
首先我們騎著和朋友借的摩托車,一路從竹湖山區騎到南竹湖部落,轉進南竹湖部落很快就能在轉角望見部落族人偶爾會聚集在此的「必巴汗汗婻」。
必巴汗汗婻(Pipahahanan)
Pipahahanan 是阿美族語「讓老人家休息的地方」,但其實只要你想停留,不管是人還是動物都可以在此歇息一會。
從這兒往上騎到底,T字路口旁有一棟建築,牆面上繪畫著南竹湖部落的社區導覽地圖,同時還用代號標記了一些可參訪的地點。
本來我們想預約白螃蟹工坊的部落導覽,但因導覽人員平日都有工作,剛好在我們停留的期間無法安排人手出來替我們解說,且又正好遇到他們的工作室整修,連平常會在工作室聚集的人們,也都因為空間暫時關閉而杳無人煙。
無緣的部落導覽,可能是呼喚我們下次再來的意思?
漫步而過魯邦屋
竹湖部落在平日其實沒什麼人潮,我們當天在街上遊蕩居民還看不到十個人,整個部落很寧靜,所以也非常推薦遊客下車慢慢地散步。
在部落閒晃的途中,經過一個像廢墟但看起來又有人整理的空間,這棟建築名稱叫「魯邦屋」,原先是一個米倉,但因為曾有兩位工人開車時載重過重、導致煞車失效,最後撞上米倉,車上的人一位叫阿魯、另一位叫無邦,所以此建築最後便由他們來命名…
其中一位還正巧是我朋友的阿公,據說當年他們撞牆後還送進加護病房待了好一陣子........
在地傳統柑仔店 誠旗商號
接著我們回到台11線公路上,走進誠旗商號。誠旗商號很像傳統的雜貨店,除了販賣一般日用品及飲料零食外,還會賣一些阿美族的傳統發酵食品,相當有在地特色。
巨大少年咖啡館
誠旗商號隔一條馬路有間咖啡店,部落踏訪完後,當然要找個地方休息喘口氣、沈澱冒險完的心情,這間咖啡店的名字叫做「巨大少年咖啡館」,老闆良鎮是這幾年才移居到長濱的新住民;但他對在地的人文推廣卻有著一顆炙熱的心。
咖啡店原本位於長濱鎮上,後來搬到現在的南竹湖大街上。
一進店內就看見老闆巨大的身影及工作檯面,室內空間雖大,但安排的位置不多,好留給客人之間適當的距離,可見老闆對空間安排的用心。咖啡品項也以單品為首選。
品完咖啡後差不多已接近日落時分,拾起背包再度騎上機車,往向長濱漁港出發,車程大約十分鐘。
長濱漁港 靜靜品味黃昏時刻
到漁港後挑個好位子,如果手腳敏捷俐落的話還可以跳上消波塊,看著山的稜線或是大海,享受天色漸暗的寧靜黃昏時刻,結束第一天的行程。
D2 長濱金剛大道X傳統工藝手作體驗
起早逛菜市
第二天一早,我們來到長濱鎮上最熱鬧的地方,位置大約在長濱鄉農會前的大街上,街上有很多婆婆阿姨在馬路旁擺起地攤,有各式各樣在地自己採收或耕種的特色農產品,或是在海邊當日新鮮捕上的各式漁獲,也有一些手工製作的小點心,有興趣的旅人不妨來這裡挖寶。
逛完早市後到附近的早餐店簡單填飽肚子,繼續騎車到金剛大道去玩耍。
金剛大道 海天一線
金剛大道背後是壯麗的山景,眼前是海天一線配上藍天白雲,左右邊則是一望無際綠油油的稻田,如果避開假日期間,你甚至可以直接大剌剌的完全躺平在馬路正中央,但還是要注意雙向的行駛車輛。
在金剛大道上拍照、拍好拍滿後,接著就可以移駕到 O'nok巫弩客工作室,體驗阿美族的傳統DIY活動。
工作室的空間寬敞舒適又明亮,平時營業也有供應簡單的咖啡或各類飲品,店裡還有四隻貓和一隻狗,是個友善動物的空間。
O'nok名字取自於老闆娘露卡的母親之名,露卡在三年前回到台東長濱,在過去的日子待過許多城市工作生活,後來回鄉後覺得自己需要為原住民傳統文化做點什麼,才決定開啟這個交流學習的空間。
為了不負長濱特派員的使命,我們特地預約了DIY活動的行程,提醒各位遊客若想參加傳統文化體驗要記得至少提早一天預約。
DIY的內容非常豐富,可以選擇做實用的杯墊,也可以選擇做裝飾性的小物。老闆娘露卡也會事前提供詳盡的解說,讓各位朋友可以依照自己的喜好選擇體驗的內容。可以看到出自露卡巧手的藝品們都相當精緻討喜。
這次我們選擇使用雷公草及拉菲草來編織一個小吊飾,凡事起頭難,對於我這個生手來講更是難上加難,所以一開頭就由露卡好心地替我編出一個雛形後接著再交給我繼續編下去。
族人們平時會利用這個編織手法,將植物纖維編成各種尺寸與功能的器皿,小至杯墊大至水果籃,只要稍微調整角度加上耐心與時間就能完成,但礙於我們的時間有限,所以只能完成小吊飾,而且還很醜XD
我的作品…
史前文化遺址 八仙洞
體驗完部落手作工藝活動後,我們接著一路向北移動,大約十分鐘的車程即可抵達珍貴的國定史前文化遺址-八仙洞。
八仙洞位於省道台11線公路旁,非常易達,大概是台灣東海岸旅遊必去的景點之一,同時也是台灣舊石器時代的代表性文化遺址的所在地,在2006年被指定為國定遺址,依長濱地名命名為「長濱文化」,相信大家應該都對它不陌生,畢竟從小就在地理與歷史課本上看八仙洞的介紹看到大。
長濱文化遺址同時備有遊客中心,包含完善的步道、公共廁所及餐廳服務,整個園區遍布詳盡的解說牌,針對長濱文化遺址的歷史淵源、地理特色(抬升的海蝕洞)、當地生態進行介紹,算是規劃挺完整的景點。
在平面步道中可以一覽每個不同大大小小的洞口,不過礙於前陣子的地震,導致最大的洞口靈岩洞目前是暫停開放的狀態,連可以從高處一覽海岸的木棧道也正在施工重新翻修,本次來訪幾乎沒看到八仙洞的重點,相當可惜。
船型教堂 樟原長老教會
接著我們我們繼續向北,來到樟原一帶看看著名的樟原長老教會,建築外型是非常具有特色的船型教堂,但鑒於我們沒有特別的信仰,且當下教會沒有對外開放,所以我們在外頭拍了幾張照片便離去了(一個5分鐘景點的概念)。
樟原海灘 在地人的小秘境
不過我們在樟原的時光也沒有浪費,而是選擇到附近的小秘境樟原海岸度過日落的時光。
然而秘境之所以為秘境,就表示它並不容易找到,我們開著Google導航在海邊的馬路上繞來繞去,始終找找不到往岸邊的小徑,最後只好硬著頭皮詢問在庭院聚會的當地住民,一陣指手畫腳後,一位阿姨索性直接跳上機車,直接把我們帶到目的地XD
只能說在地人的熱情一百分。
其實我們來樟原一帶,原本主要是想看看著名的景點樟原教會,樟原海岸只是打算順便到訪而已,殊不知她卻成為我們這趟旅行最喜歡的景點之一。無盡的海岸一路延伸仿佛到世界的盡頭,聽著浪濤打在鵝卵石上嘩啦嘩啦的聲音,很容易就讓人在這裡忘了時間。
馨家小廚 溫馨晚餐
從樟原回到長濱鎮上時天色已黑,我們在「馨家小廚」餐廳享用我們的晚餐。
馨家小廚是由一對夫妻所經營,因爲孩子在台東念大學,乾脆就舉家一起來東岸生活,雖然夫妻兩人已到半退休的天命之年,但因為不想讓自己閒著,所以開了這間餐館。
它的菜色豐富好吃,老闆娘特製的小菜也是每位客人必點的項目,老闆本身喜歡泡茶,很多時候看客人用完餐如果不急著離開的話,他便會端上一杯新鮮的熱茶與客人分享。
D3 安通越嶺道…的入山口
這趟旅程本來還有安排要去「台灣第一條橫跨海岸山脈」的安通越嶺道東段,據說因較少人探訪,步道保有原始的生態環境,只要成功爬上去,回頭即可欣賞太平洋以及花東縱谷的景色,只可惜我們最後鎩羽而歸。
那天近中午時,當地的朋友騎著四輪驅動的小野牛越野車,用寬敞的後斗載著我和米菇及另外一對夫妻朋友一家三口,一行人浩浩湯湯的從南竹湖部落一路開上去,路途中朋友一邊為我們分享她當初山裡老家的位置、以及她曾經種植但現在已荒蕪的咖啡樹們。
然而開到接近入山口時,卻開始看見挖土機及不停往返的砂石車,還不到入口我們就被停置在路中的挖土機給擋住,詢問在現場的工人後才知道這段時間他們在修整這條道路,所以目前無法通行。
編按:安通越嶺古道東段因長濱鄉公所辦理「農東濱230農路改善工程」,進行路面鋪設、擋土牆、駁坎及邊坡防落石網等工程,現場將有工程車輛及重機具作業影響通行,即日起將暫停步道開放,請民眾暫勿前往。工程預計5/30完工,步道預計6/1重新開放。 |
野溪玩水 清涼一下!
雖然無功而返,不過在途中我們發現了一條清澈的野溪,所以乾脆改變行程趁日正當中大家一起玩水抓蝦,玩得好不痛快,最後還把頭皮給曬傷了XD
三天二夜的尾聲
雖然這次的行程中,許多想去的地點都因為天災因素暫時無法探訪,但也凸顯了自然的脆弱需要大家一起守護。長濱是個值得探索的好地方、是個自然與人文並存的應許之地,相信大家來到這一定會有許多有趣且不一樣的美好收穫。
期待下次再回到這片淨土。
後記:和大家分享一下此行的裝備體驗心得
一、Odlo酷涼科技底層衣
長期在外的日子中,我對服裝的要求其實很挑剔,因為移動時時常會把自己弄得滿身大汗,並且考量到隨身裝備的重量,衣物的選擇總是以輕量及特殊機能爲重。
Odlo讓我為之驚豔的是,它比一般的排汗衣還要來的涼爽快乾。尤其是在豔陽下跟著一隻毛孩趴趴造、大量出汗時,感覺特別明顯。過往穿著他牌的排汗衣,還是常有一種「衣服貼在身上」的溼黏感,但這件底層衣非常快乾,不會有粘在肉上的感覺。
二、Smartwool Pro Expedition輕量避震中長襪
Smartwool羊毛襪其實是我自己平常就有在使用的品牌,是個人裝備裡的必備選項。「千里之行始於足下」,腳的裝備是最不能妥協的事。
而有些朋友以為羊毛襪是冬天保暖在穿的,覺得我夏天也穿羊毛襪,難道不會太熱嗎?其實真的不會。羊毛有天然的透氣跟防臭效果,不但不會悶熱,還有很棒的吸溼排汗功能,而且非常快乾,出外的日子就算沒洗衣機,用手洗一洗,隨便曬都會乾。
順帶一提,我的腳其實非常容易流汗,夏天回到室內脫鞋時那個腳味,真的會讓全世界的人都不想跟你做朋友。但我這次只帶一雙Smartwool,連穿三天脫下來後仍然沒什麼味道,簡直可以一雙襪子走遍天下(?) 但基於衛生考量還是建議至少準備兩雙以上來換洗啦.......
所以常在健行的朋友,衣櫃裡一定少不了幾雙羊毛襪,而美麗諾羊毛(也就是Smartwool使用的羊毛等級)又是其中最優秀的材質,非常親膚,穿起來包覆性高、走路也很舒適。這雙Pro款跟我過往慣穿的款式相比,是在腳踝及阿基里斯腱部位增強了保護,但在一般健行時較難明顯感受出差別,未來穿去登山時,重裝+陡坡+雜亂地形的情況下,我想應該就能體會出這項功能了吧!
最後感謝林務局與健行筆記聯合推出的特派員募集活動,以及相關單位的裝備贊助,幫助我們這趟旅程得以順利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