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林與原民】翻越之後:尋根比亞毫(上)

我們沿著泰雅的路,追尋久遠的智慧

b38820cc08042e865d9051c5bc54e92f.jpg

走上泰雅的路

紀錄片《翻越之後》拍攝團隊最初來到宜蘭與花蓮交界的大南澳溪流域,是以溯溪者的角度欣賞與記錄河流的水文地質之美,我們將自己在大學時期的的登山喜好,轉向踏查山區部落遺址以及關注土地環境議題。自2015年起,我們便開始了對影像以及文史素材等的收集,累積至今已有了四年的素材。

四年間,我們在原始的環境中帶著沉重的攝影器材,穿越叢林、橫渡河川,深入南澳大大小小的峽谷與河流,結合現代的攀登技術,用影像紀錄下我們眼前的壯闊。在製作期間我們長時間參與部落生活,進行一次又一次的田野調查,與部落族人一起共同努力。我們希望紀錄片主體回歸原住民,也希望將我們身為「都市小孩」但被原住民的文化、土地感動而融入到部落的故事分享給大家。

29f77afccef119b7d658897b75b47480.jpg

團隊進行一次又一次的田野調查,與部落族人一起共同努力,使用影像將土地的議題呈現給觀眾。

在部落族人的帶領下,我們沿著泰雅的路,追尋久遠的智慧。隨著我們在宜蘭南澳駐足時間的不斷延長和對溪流探勘深度的不斷增加,在每一次隨泰雅族人入山的旅程中,族人與地貌所呈現的生態智慧和歷史記憶,大大地改變了我們對於「原住民以及台灣這塊土地」的想法,我們時常問自己,人與土地的未來究竟會走向何方?

耆老對我們說:土地承載了部落之間的歷史,也訴說著個人、家族、部落之間的記憶。若沒有這些記憶,泰雅的文化、樂音與智慧,就可能因部落耆老逐漸年邁與離去,一起消失在祖先的獵場中。


我們都有責任延續土地的記憶

2019年部落族人決定再次踏上歸返比亞毫(Piyahau)的路,「比亞毫」由此成為我們拍攝生活的關鍵詞。在這個過程中,團隊常常有機會與Asaw Yukan耆老合作,Asaw 是比亞毫部落的代表,一直致力於部落的文化傳承。早在20年前,Asaw耆老就尋根回到比亞毫,他希望透過重回祖居地的旅程,進行土地調查,挖掘埋藏於土地深處的歷史記憶。這麼多年來,部落族人不段透過不同的方式,努力用他們的語言文化紀錄傳統領域,依循著泰雅的傳統道路,將零碎的土地記憶一一找回。

98b77646c53e61fe4f0e9f2dbd96ccbf.jpg

早在20年前(2000年),Asaw耆老(右二)就尋根歸返比亞毫。

2cbb151c3233ab915d2277c87714a452.jpg

Asaw説:「尋根的路,不只是與族人共同摸索的,更是祖靈引導我們的」。


編織了比亞毫年輕一代的認同

此次的尋根任務是與林務局合作的社區復振計劃,總策劃人是 Ivan Yasin,帶領我們去的是獵人Yukan Wilang,他是為拍攝團隊泰雅知識的啟蒙者。我們一直認為一個好的獵人要熟知各種地形、植被與各種動物的習性及棲息環境,他們是部落的地理學家、動植物學家,因為獵人深知山林的詭譎多變與不確定性,知道山稜、河流的走向。Yukan帶領著團隊在幾乎沒有路的芒草堆裡、起大霧的峽谷中、陡峭的稜線上,憑藉著他對於土地的認識和清晰豐富的記憶,帶領我們不斷往祖靈地前進。

dabc33ca8774bfea51652f9bcaa0e98c.jpg

Yukan Wilang,他是為拍攝團隊帶來泰雅知識的啟蒙者。

3acc9ee1fe3b88192649c436c9988910.jpg

Yukan帶領著團隊前進在幾乎沒有路的芒草堆裡、起大霧的峽谷中、陡峭的稜線上,不斷往祖靈地前進。

這次的尋根之旅,許多年輕人是想透過走進過去的部落,來找到自己與土地之間的連結。對他們來說,比亞毫部落是過去祖父母那一輩所居住過的地方,過去父輩會常常跟他們提到舊部落的故事,而他們年輕人呢? 這次的尋根之旅,使年親一代的族人透過身體的實踐去體驗過去族人的生活模式,喚起他們對於當時生活情境的想像,觸發許多的感動,也因為這份感動,即使旅途再艱辛,都沒有一位年輕族人想放棄。人類學家常說:「藉由經驗提供了意義,文化形塑了人們的認同,」年輕一代的泰雅人正一起編織著他們共同的文化認同,傳承他們的故事。

00f17fafb1151bc5aaae9a17359105f1.jpg

年輕一代的泰雅人正一起編織著他們共同的文化認同,傳承他們的故事。

b4ea0db4dcd7d88ee42185e3823261ea.jpg

這次的尋根之旅,喚起年輕族人對於當時生活情境的想像,觸發了許多的感動。


粉絲專頁:激流勇士

80b01cc96b470d7b9b45cea99a1e7833.jpg

看完後我覺得...

相關文章

留言

預設頭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