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為猛禽搭架

採訪/撰稿 張瑜珊
攝影/剪輯 陳慶鍾

一片位在台中霧峰五福社區的香米田,乍看之下與一般稻田沒什麼不同,仔細一看,會發現田間多出幾根高聳的竹竿,上頭有著兩個倒三角形的造型,底部則以兩條拉直的棉繩,支撐固定,初次來訪的客人,不免好奇這些竹竿的功用,多留意幾眼。

霧峰區農會香米產銷班第九班,在班長胡坤熹的帶領下,從2015年開始施行友善農法,不過這群堅持不用農藥與化肥的農友,一度面臨嚴重的鼠害侵擾。每當老鼠到田間拜訪,不只會在田埂上鑽出一個個鼠洞,讓田區面臨漏水危機,農友辛苦種出的稻作,更是被牠們從根部啃食,無法成長茁壯。

負責輔導該區的水保局台中分局,以及霧峰區農會,眼看資深農友們全都束手無策,特地邀請屏東科技大學野生動物保育研究所鳥類生態研究室團隊,與生態觀察家李璟泓,一起走訪田區、商討對策。評估當地地形條件與鳥況後,他們決定引進「猛禽棲架」來幫農友解憂。棲架作法源自歐美國家與澳洲,農友常在果園中豎起竹竿,吸引掠食性鳥類停棲,幫忙嚇阻田間的小型野鳥。

2012年起,屏科大研究團隊陸續發現,死亡黑鳶體內有劇毒農藥加保扶殘留,此外還有農委會免費發放給農友的老鼠藥可滅鼠,足以證明台灣猛禽正面臨二次毒害的威脅。積極展開救援行動之餘,研究團隊也推廣棲架、巢箱等生物防治作法,希望台灣農友能以更友善的方式解決鼠害與鳥害,還給生活在平原的猛禽,居住正義。

於是,一場名為「邀黑翅鳶來捕鼠」的棲架推廣活動,在霧峰五福社區的福德祠前展開,以往屏科大野保所團隊只在鳳梨田中實驗,這是他們第一次改到稻田中架設。幸好,棲架豎立後一個月,黑翅鳶來報到,透過自動相機的監測,能夠看出有一對定期前來的黑翅鳶,締造一個月捕食67隻老鼠的紀錄,這不只減緩當地鼠害,更讓黑翅鳶一舉成為當地農友的新寵兒。

親眼見證棲架為農田帶來的助益,原班人馬一年半後,決定再次舉行教學活動,並廣邀各地的朋友,一起認識這種生物防治的作法。擁有先前的實作經驗,再歷經一年多的觀察,當地農友一個個從半信半疑的初學者,搖身一變成為棲架推廣的專業助教,甚至主動提供鑽洞機等農機具,讓搭設過程更順利。

畫面提供 水保局台中分局

除了學到作法,學員更了解到,若想在田間豎立棲架,該田區必須符合不用藥的大前提,才能避免被吸引來的猛禽,無辜遭受二次毒害;選定的地點,也得和電線桿與樹林保持一定距離,否則將難以成為黑翅鳶停棲的首選。只要選對架設地點,就有機會頻繁地看到黑翅鳶前來覓食。

棲架的搭設,不只讓五福社區的香米田,上演一場又一場的捕鼠秀,更提供黑翅鳶安心交配的場域,進而在周遭築起生兒育女的新家。除了黑翅鳶,棲架也常吸引到大卷尾、紅尾伯勞等食蟲性鳥種來使用,顯示農田生態系中的生物多樣性,也間接達到蟲害防治的效果。

畫面提供 水保局台中分局

聽聞西部平原的成功經驗,同樣落實友善農法的台東達魯瑪克雜糧產銷班,決定也邀請屏科大來教學,面臨嚴重鳥害的他們,希望透過棲架搭設,吸引猛禽前來驅鳥。這是研究團隊第一次在東部舉行推廣活動,由於周遭地形不同,能吸引到的鳥種也可能不一樣,但他們始終秉持樂觀其成的態度。

歷經一個午後的教學,達魯瑪克農友搭起屬於部落的第一支棲架,他們由衷期盼周邊的猛禽,能前來賞光。仰望著高聳的棲架,回憶起兒時,每逢小米田燒墾之際,耆老總會交代,至少要留下一棵大樹別砍,為的是讓老鷹有停棲的地方,顯示前人或許更早擁有生物防治的智慧。

透過猛禽棲架的作法,能替農友省去購藥成本,並讓生態鏈中各階層的消費者,發揮互相制衡的本能。然而棲架的豎立,永遠不只為了捕鼠或除鳥,更是為了營造友善的農耕環境,讓生存在台灣平原的猛禽,早日脫離二次毒害的夢魘,重建農田本該擁有的完整生態系。

資料來源:我們的島

看完後我覺得...

相關文章

留言

預設頭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