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錄「Made In Forest 山林製造:來自山村 八款剛剛好就好的森活態度」
谷關的召喚 還會再回來
文 蔡昇達
「很多時候你不得不信,祖先真的照顧著,只要你認真做,就有禮物給你。」綁著頭巾,不畏烈日走在陡峭的山路上,漢名李新玉的吉娃斯介紹著兩側公株母株分布平均的馬告樹,母株已結實纍纍。「當初家族重新劃分土地時,這塊地因為特別陡峭,都是竹林,而且年久失修無人整理,被認為最沒有價值,但我母親跟我說,只要你願意耕耘,會有意想不到的禮物。」與先生兩人一草一木的修剪整地,隔年的一場春雨,非常難移植栽種的馬告嫩芽突然大量出現在開墾後的新地上。「回想起母親的話,一直掉眼淚,她說的禮物原來就是馬告。」
(圖/攝影張界聰)
移植後很難栽種成功的馬告樹,在沒有人要的土地上猛烈生長。只要願意付出汗水,給森林時間,總會給你意想不到的禮物。(圖/攝影張界聰)
第一個參與推動谷關產業轉型的吉娃斯,在裡冷部落內打造貼近自然、與環境生態共生的露營地,憑藉著一身好廚藝,結合記憶中媽媽的味道與傳統植物再運用,推出特色的文化料理。馬告蜜汁豆干、土肉桂薑母鴨、野蕉湯圓,還有楓香樹葉結合地瓜芋頭和小米的楓香三寶飯,色香味一應俱全。「品嘗的不只是味道,還有這塊土地透過時間積累的永續生態智慧。」
裡冷部落裡還隱藏著一位國寶級職人鄭保雄,曾經協助《賽德克巴萊》電影,打造泰雅族群文化內傳遞訊息很重要的樂器──口簧琴。「握著工作室」中有許多不同時期的口簧琴展示,竹製、獸骨製,還有自行研發的撥片式口簧琴。「對我們泰雅族人來說,這個樂器是拿來說話的,透過口型的改變,發展出屬於我們自己聽得懂的訊息,這也是為什麼日本人禁止我們的原因,就像密碼一樣,他們會害怕。」鄭保雄隨手奏起古老的音律,思念起那個當年在他還是孩童時,跟他分享口簧琴祕密的老人家。
傳承口簧琴不單單只是工藝技能,而是「說話」的工具,透過物件本身傳遞更多屬於泰雅族的無形文化資產,讓說話的口簧琴淵遠流長。(圖/攝影蔡昇達)
握著工作室是鄭保雄延續口簧琴與泰雅族文化的基地,許多遠道而來的旅客可以跟著他一起製作屬於自己的一把琴。「在過去,尚未出嫁的女兒,第一把琴是由父親給的,第二把琴是男子追求製作的定情之物,在這樣的時代裡,親手做禮物已經是非常難得的一件事,更重要的是背後的男人們,為了找到最適合妳的聲音,為妳調頻。」回程沿途看著山麻黃林,想像當年生活在這塊土地上的泰雅族人用來當火柴、點煙斗的樣子,還有一叢叢山棕,提供獵人在山中取物時搭蓋臨時獵寮,仰賴森林給予的禮物,對於谷關深處所蘊含的智慧,深深佩服。
「嘿,你要走啦?有機會再來的話,我帶你去被黑熊追啊!」握著工作室的鄭保雄老師,用一句簡單的未來邀請,就說完台八線上、群山環繞之中,自然環境與泰雅文化共生共存,讓人無限著迷的聚落想像。
取自於森林中的調味料,馬告、醃漬的酸梅、蜜樹豆,搭配清爽的冷豆腐和小飯糰,摘下姑婆葉包覆,就是一個清涼的日式野餐便當。台八線上席地而坐,就是一間間芬多精餐廳。(圖/攝影蔡昇達)
書籍資料
書名:Made In Forest 山林製造:
來自山村 八款剛剛好就好的森活態度
作者:微笑台灣編輯團隊
出版社:天下雜誌
出版日期:2019年09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