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認識妳時,完全想不到妳會成為在山林裡走跳的徒步者」
一位學生時期認識的朋友傳了封訊息給我,讓思緒瞬間迴轉這幾年的經歷。說來連自己也料想不到,作為從小與戶外生活搭不上邊的都市俗,有一天竟會將投身野外、餐風露宿視作甘之如飴,把徒步旅行視為最合自己頻率的旅行生活方式。
其實我並非刻意想要走進山林裡,而是因為曾選擇徒步穿行紐西蘭與日本東北的步道,所以那條長路開始領著我認識荒野,讓我重新體悟城市與生活。
我看見因為走進山野,感受到生命的簡單純粹、快樂的自己;也喜歡走入人群中,接觸因不同環境而孕育出的文化與生活氣息;喜歡一面走著,一面體會兩者間的過渡與共存。從城鎮出發往下一個城鎮的路上,或許行過荒野山林、或許踏上公路,在路徑的交替節奏間,我總會盡興玩味彼此的相異與關連。
長距離徒步的生活張力,讓回到台灣後的自己,仍想將那喜歡的頻率延續於當下的生活中,我想,徒步旅行既然已踏實的踩進我的心裡,若能讓那副好奇與探索的眼光也落在家鄉台灣,會有多好。
於是在工作閒暇間,我開始循著古道,跟隨先民的路徑,從這端移動到那端,遙想人與自然間的歷史如何在山林間開展。從城鎮出發,穿越郊山越嶺,再進到下一個城鎮中,短短數日間,步行在理解自己生長的路徑上,感受城鎮和荒野之間的變遷。
Salomon OUTline GTX® 成為我的探索工具,一雙為了在城鎮和山林跳躍雙棲者而生的輕量登山健行鞋,它兼具休閒鞋輕鬆的外觀設計與登山鞋的保護功能,在郊山林裡間能自在安心的探索移動,在城鎮人群中又能無違和地融入日常,展現隨時想在戶外貪玩一會再回到城鎮郊遊的活力感。
連棉被都需要曬曬太陽、眺望優美景色,我怎麼能待在屋內?
健行伙伴 Salomon OUTline GTX® 實測路徑
我喜歡在山林與城鎮間的一日探索,例如:
為了更好的味覺體驗,所以走路去九份山城吃碗芋圓
從侯硐火車站出發,與貓站長蹭完一輪後,循著清朝時期潮州李氏家族沿溪流上溯探查金礦源頭的大粗坑古道路徑,續往九份前進,只是尋的不是金礦,是芋圓。在老街店家散步後,踏上同樣是探訪金礦與採礦而曾經繁榮的小粗坑古道,回到侯硐火車站,與貓咪們再一回合的相蹭告別,然後搭火車回程。
由侯硐火車站踏著公路往登山口前行,三步一小貓、五步一大貓,一不小心就能在侯硐與貓蹭掉半天時間
大粗坑古道上不時可見山洞或古厝遺跡,幻想當年生活情況成為步行時的樂趣之一
在一片綠意中一條水泥鋪建的天梯步道,是我覺得大粗坑裡很具特色的一處,從這裡可眺望大粗坑聚落的二樓洋房雜貨店遺址、當年供小學一到三年級學生就讀的大山分校遺址、以及仍有人煙的大德宮廟,綿延不絕的山頭在遠方似乎沒有止境
接一小段水泥路段後回到公路再轉進碎石路徑,抵達小金瓜露頭,也就是當時李氏家族尋得金礦的地方,此處觀景開闊完全沒有遮蔽,可從前方的基隆山一路望向東北海岸的蔚藍大海,只需要爬升至 540 公尺高的山頭便能獲得這般黃金美景,是 CP 值很高的路線
身著輕裝從侯硐小鎮出發,行走於山徑石板步道上,隨早期人們開拓的足跡來到現今熱鬧的山城小鎮九份,一面想著「我要吃芋圓」來產生每一次跨開步伐的動力
這身裝扮在山裡行走舒適,在小鎮裡就如同許多觀光客的休閒打扮一樣,直接融入不突兀
回程走在同樣為開礦聚落的小粗坑古道,相較起大粗坑,小粗坑的路徑較多土路山徑,走起來相當舒服,全程約 11 公里
淡蘭古道中路 – 灣潭至外澳
又或是那天,我們「從山林走到海灘、再回城市看場展覽」,踏上淡蘭古道中路,從偏遠的新北市雙溪灣潭,尋北勢溪上游沿整備過的烏山越嶺古道、坪溪古道、石空古道,穿越杉林溪流、柏油公路,再行經山林間的古宅,路徑隨著清代先民開拓的想望,直至宜蘭外澳的沙灘。回程搭上開往台北的區間車,往松菸文創園區的東南亞移工展覽,在城市與山林間去看見不同時代裡各自的文化生活。
起點從烏山越嶺古道登山口開始,柔軟舒服的土路在陽光的優雅光線裡開展
淡蘭古道是由台灣千里步道協會採手作工法修整的步道,石階的堆疊與配對做的相當漂亮,沿途的山徑、整草、引道等施作頗為精緻,走起來非常享受,是除了古道本身的歷史之外,我認為很值得欣賞的細節
走在被林蔭包圍著的溪流旁,水流平緩清澈,隨處都能停留戲水,在水邊休憩午餐,愜意而令人放鬆的路段
仍居住在烏山 62 民宅的婆婆告訴我們,她若要去市區必須沿山徑,走兩公里回我們來時的烏山越嶺古道的登山口搭公車到雙溪火車站,回家路要再走兩公里。看著婆婆,腦中想像舊時行走於淡蘭古道的人們影像,好像有些立體了。過了民宅,跨過舊橋,進入坪溪古道
進入坪溪古道,迎接我們的是寬敞的杉林道,步道平緩好走,還可選擇另一條沿北勢溪上游的水路行走,是景色幽美又有豐富性的路線
坪溪古道的尾端是名為蛇頭仔的休憩觀景台,在天氣晴朗時可以眺望在太平洋裡游泳的龜山島,我們在這裡坐下,品嚐咖啡、三明治、與眼前讓人沈醉的景致。
觀景台後的坪溪古道便轉為石空古道,相較起來路徑窄小不少,但路況修整至相當親民好走,直到靠近火車站的後段出現大量的下坡路段才較耗肌力,鞋款的性能也會在此處展現,另外後段的步道指標尚未建置完成,建議仍需準備 GPX 或地圖資訊
抵達外澳火車站後,罩上一件城市休閒風格的外套,將鞋面稍作擦拭去除泥土後,便搭乘區間車到台北華山文創園區參觀展覽。淡蘭古道中路後段約走 13 公里,觀看展覽期間多數時間是行走與站立,一雙舒適好走的鞋款顯得特別重要。
這兩條包含了僅能徒步通過的石階、土路山徑、需涉溪的水道路徑,以及一般柏油公路與城鎮街道,在不同情境下的 Salomon OUTline GTX® 登山健行鞋始終能提供很好的表現。
柔和色調與休閒流線的外型,也讓我在城市與山林兩種生活間自由轉換,展現 Outdoor Urban 的實用穿搭風格。
Salomon OUTline GTX® 輕鬆都會的休閒鞋款外觀,又具備著登山鞋的功能,打破登山鞋款剛硬的既定印象,是雙在山上好走、在城市好搭配的雙棲鞋款。
正在前往城鎮的路上
休閒鞋的輕鬆外表
過往我在城市間行走移動的鞋款多為慢跑鞋,然而在運動習慣逐漸從大量的路跑轉至徒步健行後,日常穿著的分配也隨之以半日健行、半日城市生活為常態,當長程徒步時慣穿的 Salomon X Ultra 3 GTX® 出現在城市裡的朋友聚會時,總被自動聯想成「剛下山」或是「等一下要趕場去登山」。
無縫技術的平滑鞋面
然而 Salomon OUTline GTX® 的流線型外觀與過往 Salomon 鮮明倒 V 字線條有著截然不同的印象,此款鞋側採用熱壓膠技術,平滑無縫線的設計並搭配同色系的網布,讓 OUTline 的外型看來更簡潔俐落。
左鞋為輕健行好夥伴 Salomon OUTline GTX® ,右鞋為徒步老戰友 Salomon X Ultra 3 GTX® ,從外觀可以看出兩者透露「我正在登山路上」訊息強度的差異,右鞋 X Ultra 3 已經是較溫和的登山鞋外型了,但左鞋 OUTline 的外表更像是休閒運動鞋
平滑的鞋面讓 Salomon OUTline GTX® 看來更年輕都會
也由於 OUTline 熱壓膠設計使鞋面少掉菱菱角角的縫隙溝槽,沾附的泥土髒汙更容易清洗。記得那天走完淡蘭古道,用無酒精的濕紙巾擦拭表面,即可清除大部分的泥濘,避免將山林間的足跡帶進大眾交通工具,然後若無其事地進入城市中。
使用濕布或濕紙巾來回擦拭幾次,即可去除沙土與泥濘的痕跡
不顯眼的 Logo 圖標
OUTline 鞋側的 Salomon Logo 也縮小許多,鞋舌的圖標甚至還隱藏在鞋帶後側方。
Salomon OUTline GTX® 鞋側的 Logo 縮成小小的放置在靠腳後跟的位置,連 Gore-Tex® 圖標都是用相近的顏色來隱身,讓鞋款的配色更顯簡單俐落
鞋舌上的綁上鞋帶後 Salomon Logo 在綁上鞋帶後相當不明顯
同色系的休閒鞋帶
與 Salomon 鞋款普遍見到的 Quicklace 抽繩鞋帶不同,OUTline 使用的是與一般鞋款相同的綁帶方式,搭配的扁平服貼的鞋帶,讓整體外觀更添休閒與年輕感。
以往我只有在出門登山健行,才會穿上 Salomon 的鞋款,而 Salomon OUTline GTX® 的輕鬆外表,作為城市與戶外風格間自由搭配,是更容易將戶外休閒造型融入日常生活的 Outdoor Urban 鞋款。
登山鞋的保護功能
然而定位為健行登山的 Salomon OUTline GTX®,在休閒運動鞋的外表下,卻是偷吃三碗公般,具備登山健行所重視的足部防護功能和山林間穿梭的抓地力,在不顯眼的細節處暗自發揮它身為健行鞋的特質。
抓地耐磨的橡膠大底
與一般運動休閒鞋最大的差別就在於 OUTline 搭載的 Salomon 專利 Contagrip® 抓地耐磨橡膠大底,5mm 深的鞋底紋路與專為輕量戶外健行所設計的齒紋分佈與形狀,在好天氣下行走於小粗坑石礫混雜的土路、以及淡蘭古道的泥土路與泥濘處,與地面接觸的穩定抓地力感,讓我放心地將身體重心交付給這雙夥伴。
有著為山林地形設計的齒紋分佈與深度的鞋底, 從事不同運動時著適切的裝備,更能提供所需的支撐和安全性
尤其走在土質路徑、石塊、或下坡路段等情況,穿著為健行而設計的鞋底抓地力,與一般運動鞋款相比,差異會更為明顯
Contagrip® 科技大底結合加入 EVA 結構所發揮的吸震效果,讓我即便走在堅硬的公路上 ,也有相當舒適的腳感,是雙在柏油路或山徑間行進都適合的鞋款。
鞋頭保護蓋設計
在山林中難免會踢到樹枝、石頭或絆倒,Salomon OUTline GTX® 鞋頭的橡膠保護設計給予腳趾頭必要的防護罩。
Gore-Tex® 防水功能
台灣所販售的 Salomon 登山健行鞋款大多都有 Gore-Tex® 防水功能,一如既往地以襪套結構包覆於內層,雨天、積水、涉過小溪流與泥濘、或行經沾滿露水的草叢森林,都能讓鞋內保持乾爽舒適。而 Salomon OUTline GTX® 高筒鞋款的鞋舌與鞋身是相連接設計,因此能涉度的水深還可高至腳踝。
有 Gore-Tex® 功能,在遇到水不深但需涉溪的路段,就不用擔心過溪後雙腳濕透不舒服。
鞋舌與鞋身為一片式連接,可涉水深度較高,也能避免沙塵石頭進入
介於專業登山鞋與休閒運動鞋間
總體來說,Salomon OUTline GTX® 輕量登山健行的功能性,介於專業登山鞋與休閒運動鞋間。如拿 OUTline 與一般跑鞋和休閒運動鞋來相比,在山林戶外的抓地力、穩定度、保護性都能讓健行時更為安全,而 Gore-Tex® 的防水表面在戶外或城市裡的雨天都能穿著;但若與 X Ultra 3 專業登山系列鞋款相較, OUTline 鞋底齒紋設計較簡單,搭載了 EVA 緩衝中底、但沒有額外的中底支撐片,腳感上對路面的凹凸會有較明顯的回饋,抓地力也相對少些,在濕滑石板與泥土地上還是會感覺出差異。
左鞋為輕健行好夥伴 Salomon OUTline GTX® ,右鞋為徒步老戰友 Salomon X Ultra 3 GTX® ,OUTline 鞋底的分佈與密度等設計較簡單(照片中兩雙鞋是為了拍攝尚未磨損的鞋底,借店頭裡的新鞋拍攝,尺寸不同還請包涵兼腦補縮放大小 )
在淡蘭古道的石空古道,有一段為碎石路連續下坡路,腳底便能感覺到石頭較為尖銳或大顆的凹凸形體
穿習慣專業厚底的登山鞋而首次穿 OUTline 會需要適應一下,但對於輕裝、輕量的健行路線款來說,Salomon OUTline GTX® 已能輕鬆應付郊山健行裡的絕大部分地形。
淡蘭古道中路裡的烏山越嶺古道,有一段特別是落差較高的土路階梯
跳躍在城市與山林間
輕如跑鞋的重量
稱呼 Salomon OUTline GTX® 為輕量登山健行鞋款,除了它適合背負 7-9 公斤、單日或多日短距離的輕量健行路程外,這雙鞋的重量更是令人訝異的輕盈,即便是高筒款式仍只有 350 公克(女款),鞋面少掉塊狀縫面、以及為輕健行核心需求的適切功能設計,讓有著橡膠鞋底的登山健行款式卻可以達到如此輕量化,相當優秀。
會感受到鞋子重量的影響,在今年徒步的日本東北 MCT 的路上。我背負著重裝全程穿著 X Ultra 3 ,某日卸下裝備後,得立刻往港口趕上十分鐘後一艘跳島的船班,當時在馬路上衝刺的一公里,即便沒有裝備在身,足部卻覺得有點沈重,步伐無法像往常穿跑鞋時的輕盈。那時我才體會 X Ultra 3 穩定的底層結構雖能提供完整的保護,卻也帶來較多重量,鞋子重量對步伐的影響真是舉「足」輕重。
Salomon OUTline GTX® 的輕量設計帶來如同跑鞋的腳感,對輕裝健行或是城市漫步,都是既舒適又能展現活力的重量,穿慣了一般生活鞋款,再換上 Salomon OUTline GTX® 也不需勞耗心神地適應磨合。
看到前方撒下的美麗光線忍不住向前靠近,Salomon OUTline GTX® 的輕重量讓我的步伐不自覺也輕快起來
山林間的跳躍時刻,也有過發現東西忘在山徑某處,折返回去拿時瞬間變成越野跑的經驗
置換 SIDAS 鞋墊升級腳感
OUTline 附帶 Ortholite® EVA 泡棉材質的鞋墊,柔軟且富彈性,在堅硬的路面如柏油路上行走時,能獲得良好的減震效果。
OUTline 原搭配的 Ortholite® 鞋墊已相當舒適好穿,足以應付城市與郊山的路面
而從城鎮進入步道時,我會特別將原廠的鞋墊取出,另外換上 SIDAS 的鞋墊,這樣的小更動為的是選擇更貼合自己足弓的支撐、以及使鞋款尺寸更合小腳的我,同時 SIDAS 還有各種針對不同運動項目所設計的款式,讓腳感再升級。
若追求更貼合的支撐,可再搭配 SIDAS 鞋墊升級,在山林中提供更多支撐
我選擇將 Salomon OUTline GTX® 搭配 SIDAS 3D 登山健行專用鞋墊,提供足跟更多的緩震與足弓支撐,前腳掌的孔洞則提高透氣度,自行替換鞋墊,也可讓 OUTline 從城市到山林間的跳躍更舒適。
置換 SIDAS 鞋墊時,需將 Salomon 原廠鞋墊取出再放入新鞋墊。SIDAS 鞋墊較厚,鞋子尺寸可能會需要大半號,建議若考慮搭配 SIDAS 鞋墊的話,選鞋時就要現場搭配試穿。若你跟我一樣是小腳人,那麼 Salomon 鞋墊加 SIDAS 鞋墊更是推薦的尺寸解決方案
高筒與低筒的選擇
Salomon OUTline GTX® 有低筒與高筒的選擇,露出腳踝的低筒更接近運動休閒鞋,或是跑鞋的穿搭感,女款低筒甚至輕量化至 300 公克。而高筒鞋款能提供腳踝多一點的保護,涉水耐受度較高,天冷能增加保暖區域至腳踝,另外鞋帶的高筒兩側鐵扣環可選擇鬆開不綁至最高一格,能呈現不同的穿搭風格,在從山徑離開進入城市時快速做調整還可改變鞋內透氣度。
若想更帥氣或讓鞋內透氣,鞋帶不要扣到金屬釦環處,便能有不同的穿著變化。
抓取 2019 年底 Salomon 官網上有的 Outline 配色,無論高筒或低筒的配色都很好看(圖片取自 Salomon Taiwan 官方商城 )
Salomon OUTline GTX® 適合對象
那麼你到底適不適合 Salomon OUTline GTX® 呢?其實一開始我是抱著為我身邊想嘗試登山徒步的新手朋友,尋找一雙能推薦他們的鞋款,然而在實際感受後,我想像了一堆穿著 Salomon OUTline GTX® 的對象與場景,看看是否在說你或你身邊的朋友:
喜歡在戶外與城市間雙棲者
常常在一天內同時安排城市與郊外的行程,例如在健行後喜歡到城鎮活動、白天工作完直接去露營或步行運動者,又或是像我一樣喜歡行走會經過城鎮的步道。
習慣區分鞋款用途的徒步者
對常出走的徒步者來說,在重裝長程的路途之外也會安排短天數的輕量健行,並習慣把不同強度與使用情境的鞋款做區隔,以減少鞋款磨損以及擁有最符合的功能性,便可以準備一雙輕量登山健行鞋款。
多健行於郊山的輕健行者
很常健行,但主要都是走郊區的小山。
輕量裝備徒步者
若負重在 7-9 公斤以內,行走在路況較良好的林道小路等,也是適合選擇 OUTline 的徒步者。
山林初試者
剛開始嘗試郊山健行,或健行只佔生活的一小部分,希望鞋款於平日也可穿著者。
喜歡漫步行走的自助旅行者
若在旅行中喜歡以步行方式拜訪城鎮、甚至逛街,OUTline 這雙健行鞋款對於有大量走路需求的旅行者也很適合,穿搭容易,而且行程中若想去郊外走走、賞櫻賞楓,也不用再多帶一雙鞋款了。
無論是 Salomon OUTline GTX® 輕量登山健行鞋、或是專業的登山鞋,只要依著自己的登山健行頻率、路況複雜度、負重頻率、或使用習慣等需求來挑選,適合自己的就是一雙好鞋,一定要實際到店面去實穿測試腳感,尋找陪你探索的好夥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