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樟之細路為國家級長程步道,從桃園龍潭延伸至臺中東勢,是先民伐樟煉腦的內山小徑。主線步道長約220公里,沿線蔥蔥鬱鬱、風景秀麗,且串連了諸多舊鎮老街,走一趟樟之細路,就像走進了百年的時光隧道!你也想親身體驗古道之美嗎?出發前,先來看看健行筆記特派員的踩線紀錄吧!
樟之細路/本集踩線說明
- 行走路段:約20公里,RSA-32~RSA-37
- 沿途行經:三灣→龍崑頂步道→三連埤步道→老銃櫃步道→二寮坑山徑→紙湖古道
- 路線難度:低至中
- D5-D6路線GPX載點
▲螢光筆處為今日路線
起床,三灣早安!
新安堂的早晨頗寧靜,它是一棟舊式的磚房,裡面異常寬敞,大大的廚房中有舊式的櫥櫃與灶,內部電源的開關不知為何給我一種跟社區牆上的裝飾有所連結的感覺,兩個型式不同卻讓我直覺地認為是同一個產出點,後來發現旁邊的新安居有一些課程安排,看樣子出自同一人之手的機率極高。
▲ 莫名有連結感的設計
屋子的外圍有大片草皮,附上舊式的打水器,還能運作。門廳外有傳統客家風的布置,兩個燈籠高掛,門上方寫著廳名,外面的地上還有用紅磚拼成的「銅鏡」二字,佔地幅員之廣、轉角曲面的細節,都讓人察覺到這宅第過去的輝煌,是個大戶人家吧。
▲ 大宅院的小細節
如同一路上經過的幾個社區,銅鏡社區也有它的景點介紹牌,有遺跡也有植物介紹,以前的橋墩成了觀景台,收納著過往重要的地位。走下前一晚上的陡坡,經過辦活動的峨嵋橋,展開新一天的旅程。
▲ 銅鏡社區的點滴
三灣市區的爽朗店家
第一個目標是三灣市區的早餐店,一開始只是覺得市區有人生活就會有店,找了個評價不錯又順路的店就去拜訪,結果驚為天人!平價好吃的餐點,各式古早味的陳列,風趣的老闆娘,難怪在網路上獲得極高評價。
隊友邊研究菜單,邊指著那碗有著十幾顆貢丸的湯問:貢丸湯一碗是這麼大嗎?老闆娘立馬回:「你要的話我特別招待你!」完全展現爽朗的個性啊!
▲ 貢丸湯一碗到底多大
平常早餐店少有的碗粿也陳列在菜單上,從小對碗粿的印象就是白粿上配有鹹菜脯,發現隊友要再拿一個甜碗粿時,我再度受到刺激「為什麼那東西也叫碗粿啊!」後來才知道,甜碗粿跟我還沒見識過的甜四神湯,都是客家傳統特色餐點,不點可惜啊!
正在嘖嘖稱奇時,老闆娘突然跑來問:「你們誰的背包最輕?」接著老闆娘就塞了四個甜碗粿來再丟下一句話:「你們走路辛苦這送你們,要怎麼背就各自想辦法吧!」超級大方,再度展現這家店親和的一面,怪不得生意這麼好。
▲ 鹹碗粿是白色,甜碗粿是咖啡色,顏色區分不怕混。
怕廣告嫌疑過大,我們就簡單放張照片來記錄一下這家店吧(明明就很想推)。
▲ 有趣的早餐店跟爽朗的老闆娘
龍峎頂步道
第二天的行程開始變得相當健行,總計有五段山徑在等著我們,第一,龍峎(ㄌㄤˇ)頂步道。
▲ 在路邊清楚的步道口
龍峎頂步道是一條簡易的路線,順著階梯上去後沿著稜線走就能通到另一側的北埔村,在通往步道口的橋上就能看到那如同火焰山的山壁,內心想著該不會等一下就要爬上去吧?沒有錯,就是沿著那稜線散步,短短的步道需要花費的時間精力不多,但有著不錯的展望。
▲ 看看來時路,有如火燄山的岩壁。
在這條步道上我們目睹人面蜘蛛捕捉到獵物的畫面,時常能看到透光後很美的大面蜘蛛網,但上面有獵物的時間卻是很少,這次還可以看到進食的情況,難能可貴。
▲ 人面蜘蛛獵食秀
進到北埔村後也有各式各樣的果園,紅肉柚跟梨子,開出一朵朵的白花,襯托藍天空氣都清新了起來。
▲ 不知道應該是什麼時節的梨花
北埔村中的一段路,路過一個很有早期裝飾感的生態公園,正對園內的動物們指指點點時就出現了浪漫台三線的告示牌,雖然滿滿的關懷視線都放在那些動物模型上,但還是從告示牌讀到接下來要走的老銃(ㄔㄨㄥˋ)櫃步道,先接一段自行車道就能到步道口。
▲ 剛出爐的浪漫台三線介紹牌
這段岔出的自行車道一開始就是個大陡坡,同行者紛紛下了評論有誰騎自行車看到那個坡還會想上來的?這答案很難回答。不過我們用走的倒是沒什麼問題,在這段路還獲得不錯的補給,一顆長相完美的紅肉柚就這麼停在路中間呼喚著我們,看起來周邊不是果園,吃我吃我,順從渴望,徒手剝了它,比想像中的多汁又甜,"走樟之細路不用帶補給"這句話再度浮現。
▲ 香甜多汁的紅肉柚是在地特產
三聯埤步道
經過自行車道的補給,很快就來到三聯埤步道,穿過以前的埤塘,是個私人開放出來的小園區,對於這樣的環繞步道可以標出這麼多的點並給予名稱由衷感到佩服,但我們走了直接穿越的那條路,沒能好好體會每一個點的精髓。
▲ 三聯埤是私人的埤塘
老銃櫃步道
接下來路徑接上老銃櫃步道,它跟剛走過的龍峎頂步道有些許的類似,短短的,路徑清楚,走起來不太費力,會讓人不自覺的蹦蹦跳跳,像是輕鬆的郊遊。老銃櫃步道除了舊有的解說牌外還設置了新的牌子在步道口的兩端,是用磁磚的形式拼起來,上有樟樹的照片細切到不同部位,提醒了樟之細路的歷史。
▲ 老銃櫃步道與樟樹的介紹
短短的1.5公里,我們從樹林到竹林,經過了台灣省的保護區界,一路上有植物形成的綠色隧道,行走其中像是做了個小穿越,經過五寶慈湖禪寺後回到台三線上。
▲ 穿越老銃櫃遇到台三線
五寶慈湖禪寺還在興建中,是一間相當華麗的寺廟,走下斜坡後發現旁邊的鐵皮下有它原始的樣貌,在地司機告訴我們五寶禪寺也是從別的地方移過來的,慢慢的累積信仰群眾才到現在有電梯的規模,信仰力量不容小覷。
▲ 五寶慈湖禪寺今昔對比,下為原始鐵皮屋,上為興建中的新建築
近中午走在沒有遮蔭的台三線有點讓人受不了,進到大河社區後瞥見蓮座宮好像有亭子可以遮陽,當下就決定這是我們的午休點。沒想到管理員不僅讓我們坐下消暑,還招待我們吃居民送來的零食水果,擔心我們水帶不夠關門前三番兩次的來提醒飲水機等等會被鎖起來。
"走樟之細路不用帶補給"一直迴盪著,不過對於滿是山徑的路線我們也是準備齊全,水跟乾糧都很足夠,倒是充足的享受了那有靠背的椅子跟舒適的場地。
▲ 貼心的蓮座宮 (後面還有健身房)
二寮坑山徑
足夠的回神後踏上最後的一段路,是由二寮坑山徑跟紙湖古道組成。二寮坑山徑相較於其他路段感覺整理得很不完整,路徑被植栽淹沒,入口岔路處沒有看到標示,亟需靠著GPX檔來完成這一段。旅行的最後,才真正開始感覺到「一夫當先」的踩線感。
▲ 滿滿的綠淹沒路徑
一路上大家同心協力確定方向,確保沒有偏離GPX軌跡,撐起擋在路中間的障礙好讓隊友穿過,一上午都是輕鬆的健行步道,到現在終於比較有在戶外的感覺。
▲ 齊力翻越障礙
中間的竹林看起來是有整理過的,但竹子快速的生長馬上又覆蓋道路,除了很多從地面探出頭的矮竹,筆直站立的成竹,還有不知為何橫跨的竹子們。但至少路徑可以辨識,我們也認真的在竹林中穿梭。
▲ 有路跡的竹林障礙賽
二寮坑山徑的最後一段路來了兩隻狗跟我們作伴,接近出口時出現了鐵皮隔板,原以為是有人把狗放養在山上所以做了一些阻擋,但狗狗穿過圍籬跟著我們下山後,遇到一台滿是鐵籠的車載著許多狗,車主似乎就是狗狗的主人。後來搭車的司機告訴我們這些狗是找山豬用的,虎斑狗比較拿手通常做為領頭帶隊。也許古道被找回來後,這些在山徑上的活動也會漸漸減少。
▲ 鐵皮圍籬與狗籠車
經過產業道路後有段古老的階梯往下可以通往伯公廟(也就是福德廟),向下探勘後發現就是砍草團舉行入山儀式的那座廟宇,雖然第一團砍草沒跟到,卻也默默地參與了部分。
▲ 砍草入山儀式舉辦點
接下來的路有會滾動的大小礫石,有些路段則是鬆散的砂石,稱不上障礙但不太好踩,可是隊友們一致認同比起柏油路算是舒服的鋪面。除了一處倒塌要穿越外順順的接上紙湖古道。
▲ 評價比柏油路好的鋪面
紙湖古道
紙湖古道感覺是持續有人在活動的範圍,路徑清楚好走,不過告示牌還沒更新有點難以閱讀。有一些製紙的介紹,以前有大小菜園還有對面的猴洞,而古道本身是百壽村挑紙的路徑,可通往苗栗頭屋。這條古道曾經被遺忘,藉由一些山友及文史工作者的力量才又重見天日,在民國102年取得經費得以整建。
最後一段路有明顯連續的凹陷,沿著道路又有高起的矮牆,總覺得像是車道又像是水道,但其實它是挑擔道路,完全是給人走的,有一點神祕的狀態。
▲ 道路組成蠻奇特的紙湖古道
看到糯米橋就是終點線啦!可是這段旅行最大的挑戰我們覺得是到終點後的叫車。百壽隧道前的荒涼區段,幸好還有百壽派出所給我們依靠。
▲ 終點糯米橋
▲ 工程師隊友們終點排排站 凱名/宗樺/多多
稍作休息後找到一家竹南的車行可以來接我們,google即可取得資訊,在那邊叫計程車是喊價不跳表的,一開始甚至因為不知道我們身處何處無法直接報價,幸好有個在地老司機前來接我們,就這麼直達竹南火車站,半個多小時車程因為司機的熱情介紹解開一些我們路上產生的疑問,也讓全程毫無冷場,完美收尾。
END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