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國家公園管理處(以下簡稱海管處)完成今(108)年度所轄東沙環礁國家公園及澎湖南方四島國家公園珊瑚礁總體檢調查,二座國家公園海域內珊瑚生長維持穩定,東沙環礁國家公園珊瑚平均覆蓋率為59%,澎湖南方四島國家公園為64.8%,均高於健康珊瑚礁標準(>50%),但整體來說指標性生物數量仍偏低,顯示仍承受一定的環境壓力。
颱風侵襲 東沙珊瑚破壞與重建
東沙珊瑚調查結果各測站覆蓋率為東礁台29.4%、西礁台74.4%、北礁台67.5%、南礁台80.6%及潟湖內43.3%。根據近幾年的調查結果顯示,東沙環礁外珊瑚易受颱風影響而有覆蓋率突然驟降的現象,例如北礁台由105年89%降至106年的61.3%、東礁台106年76.4%下降至107年40%以下;而環礁內的珊瑚因受環礁礁台遮蔽保護,減緩颱風風浪造成的破壞,因此颱風對潟湖內珊瑚礁影響較小。而近幾年的調查也記錄到北礁台及東礁台在颱風後珊瑚礁的變化,這2個測站珊瑚組成大不相同,北礁台是以軟珊瑚為主要群聚,珊瑚復原速度較快,但東礁台則以石珊瑚為主要群聚,復原速度較慢,透過這兩個不同類型測站的觀察,也正好可以記錄珊瑚受破壞後復原的過程。
先天優勢 澎湖四島珊瑚好風采
澎湖南方四島由於海域內海底地形與潮汐、海流間交互的影響,形成湧升現象,珊瑚生長良好,目前常見氣候異常、海水暖化對園區內影響較小。珊瑚礁總體檢各島珊瑚平均覆蓋率良好,例如東嶼坪嶼65.32%、西嶼坪嶼80.94%、東吉嶼86.25%及西吉嶼59.38%。今年也特地對鋤頭、鐵砧及鐘仔進行調查,這些較小型的島礁水下遍布玄武岩礫石,底質條件雖然並不適合珊瑚礁的生長,不過珊瑚覆蓋率仍可達到30-40%間,顯示在澎湖南方四島優良的海洋環境中,提供珊瑚旺盛的生命力。
跨域合作 共同復育棲地健康
在近幾年的調查,也觀察到因為氣候變遷的關係,海水溫度偶有異常增溫現象,因此一些較敏感的珊瑚常會突然白化死亡,讓藻類趁機大量入侵棲地,更增加珊瑚生長的困境。海管處自101年開始開始進行東沙珊瑚的復育工作,102年更與國立中山大學及澎湖縣農漁局水產種苗繁殖場簽署合作協議,共同進行藻食性生物的復育,近年也成功進行硨磲貝及馬蹄鐘螺的繁殖,並在東沙及澎湖南方四島海域陸續進行放流。海洋保育工作並不是一蹴即成,需要長久經營方能看到成果,也希望透過國家公園的劃設能為永續海洋開創更多可能。
東沙外環礁珊瑚覆蓋率高(圖/海洋國家公園管理處)
澎湖常見層層堆疊的珊瑚(圖/海洋國家公園管理處)
東沙北礁臺測站106年調查,發現軟珊瑚受颱風破壞,覆蓋率大幅下降(圖/海洋國家公園管理處)
東沙北礁臺測站在108年調查時已逐漸復原(圖/海洋國家公園管理處)
準備進行放流的馬蹄鐘螺(圖/海洋國家公園管理處)
管理站人員進行馬蹄鐘螺放流(圖/海洋國家公園管理處)
資料來源:台灣國家公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