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樟之細路為國家級長程步道,從桃園龍潭延伸至臺中東勢,是先民伐樟煉腦的內山小徑。主線步道長約220公里,沿線蔥蔥鬱鬱、風景秀麗,且串連了諸多舊鎮老街,走一趟樟之細路,就像走進了百年的時光隧道!你也想親身體驗古道之美嗎?出發前,先來看看健行筆記特派員的踩線紀錄吧!
樟之細路/本集踩線說明
- 行走路段:約13.74公里,RSA-58~RSA-60
- 沿途行經:穿霧隘勇古道→小中嵙步道→東勢客家文化園區
- 路線難度:高
- D9-D11路線GPX載點
重要:本段路線為探勘等級,路跡不明、指標未完善,無探勘找路經驗之網友切勿前往。部份路線目前尚待修徑,路況雜亂,出發前請務必下載GPX軌跡檔,搭配離線地圖使用,以避免發生迷途之危險;並請詳讀以下踩線紀錄、了解路況,做好事前準備。 |
▲螢光筆處為今日路線
一夜好眠後,離開白布帆產業道路,經過雙崎部落時,可眺望壯闊的大安溪。
隘勇,於臺灣的開拓史中扮演了相當重要的角色。清治時期主要是保護住在靠近番地的居民遭受原住民攻擊。日治初期時期,依然沿用了清代的隘勇制度,將清代的撫墾局改成撫墾署,日治時總督府是為了取得山地經濟開發的資源。
穿霧隘勇線從東勢客家文化園區沿著山稜往東通往和平區的穿龍。隘勇線的北面就是知名的東勢林場,因此一路上遇到的當地居民都以為我們是要到東勢林場,紛紛想為我們指路,可惜不是。當我們說我們要走穿霧隘勇時,都沒有人聽過這個古道。這條古道的資料缺乏記載,目前只能猜測或許與雙崎摩天嶺之役或馬那邦古道的戰役有關。
穿霧隘勇線:翻越無數果園、突破密雜木林、勇闖荒煙漫草
- 難易度:★★★★★
- 雜亂度:★★★★★
- 可看度:★★☆☆☆
穿霧,聽起來多麼浪漫的名字呀,想著即使行前被警告過本路段非常阿雜,但我總樂觀地幻想著,應該就只是比較吃體力的一段故道吧。但,我徹底錯了!
我們一路上,穿越無數的私人果園、亂竹林、大花咸豐草(鬼針草)海,以及爬兩步倒退嚕一步的陡坡。
前輩阿寬形容的「懷疑人生之路」實在所言不假。其雜亂的程度果然令人瞠目結舌。
這橘紅色大門就是穿霧隘勇古道的起點,也是一系列翻越之路的開始。
因為我們有一位夥伴翻得很辛苦,且在翻越的過程中還往前撲倒受傷了,讓我不禁慶幸自己以前有無數次夜衝之後翻越師大的大門回宿舍的經驗,也練過一段時間的攀岩。強烈建議要來走穿霧隘勇的勇士們必須先練好翻牆或攀岩技巧再來。
翻翻翻~
翻翻翻~
穿霧隘勇總共約8.6公里,又臭又長。有些地方又地勢危險,旁邊就是懸崖,又必須趕路,實在沒有辦法留下照片。我們總共跨越了十幾座鐵網與圍籬,進入一個又一個的私人果園,再離開。有些帶著尖刺,跨不過的,只好拆開通行後,再將其復原。這使我們的腳程非常地慢。
除了有許多考驗以前翻校門經驗的鐵網鐵欄,另一個令人崩潰的是私人果園必須一路上必須蹲著馬步,無法挺立的快速走過。果樹為了方便採收,皆以人工的方式牽引,使其靠近地面。有大半的時間我們根本無法正常走路,必須彎著腰前進。且我們的大背也讓我們在果樹間鑽行的時候一直卡住,相當不便。
鑽鑽鑽~
鑽鑽鑽~
還有第三個崩潰的點是,這邊大量的果園幾乎都會施肥。一路上我們每個人頭上都停了50隻以上的蒼蠅。即使行走間,他們也不曾離開我們。直撲臉上,並且環繞在耳邊。這些惱人程度讓我們每個人都一致認為比前幾天的路還要讓人不耐。揮之不去的蒼蠅夢魘,讓我當晚做夢還夢到了蒼蠅,真的成為了夢魘。
其實經歷了前面十天的訓練(折騰),對於這些路況也早已見怪不怪。
穿霧隘勇線就像是一個期末考試,把這些阿雜路段拉成一個八公里長的持久戰。雖然那段稜線讓人望之生畏,事實上突破的關鍵還是「堅持」兩個字。
穿霧隘勇線雖經前人的探勘與整理,有些路段已不如以往那般困難;但要開放給大眾行走,相信還需要很長一段時間整理。且經過的私人果園,也需要花許多時間與地主溝通。
▲向前輩阿寬致敬的水塔合照。終於見到藍天了!
本以為阿雜路已經告一段落了,我開心的與以為是樟之細路最後的紫色綁帶合照。沒想到我們高興得太早,太天真了~
美麗的芒草也只讓我們短暫休息。
穿霧隘勇可近距離欣賞各式果園,東勢真不愧為水果之鄉,這是我第一次見到這麼大面積栽種的火龍果園。
途經一個看起來廢棄一段時間的登山步道,有座廢棄的摘星樓。而摘星樓下的步道似乎開始在整修了。
繼續鑽鑽鑽~
終於看到被果樹埋沒的路標。攪風樓不在樟之細路的路線上,為了安全考量我們又必須在天黑前逃離穿霧隘勇的網,因此沒有辦法繞過去。
在接近黃昏時路上的基點,旁邊還用石頭特地圍起來。
翻翻翻~
必須要在太陽下山前離開這裡呀!不然就很難出去了。本段絕對不適合一般人前來健行,喜好探勘、鑽倒木雜草,而且熟悉找路、GPX使用的重口味山友,也許可以來折磨自己。
小中嵙步道
- 難易度:★☆☆☆☆
- 雜亂度:★☆☆☆☆
- 可看度:★★★☆☆
終於鑽出穿霧隘勇了!!!
一出【穿霧隘勇線】便是【小中嵙步道】的頂端終點,是許多當地居民會健行上來,在此運動與閒聊的運動與聚會場所。涼亭的公用器材顯示著這邊有著不小的當地社群。
我們一出來,便獲得了當地居民的鼓勵與歡呼。回頭一望,原來我們出來的地方有著封鎖線,是尚未整理開放的路徑。的確,這樣的路要是沒有砍刀以及累積足夠的爬山經驗,是不可能通行的。
我們這一趟逐水草而居,不想因為訂了住宿地點而被時間綁架,因此一路背負帳篷爬行。來到了步道的終點,想好好洗去剛剛穿霧隘勇線強行通過密竹林而沾了全身與全臉的白灰,我們決定不再那麼克難睡帳篷了,這晚就找個可以洗澡的下榻地吧。
不知道住哪裡,問當地人就對了,絕對比網站上到處查來得真實且快速。當地人便介紹了我們價格實惠的老字號旅店,並且主動說要載我們去。不過,我們還有用雙腳紀錄時間的任務,因此我們婉拒了居民們的好意。且經過了一整天的崩潰,小中嵙步道這樣的親子路線根本是讓我們休息的,閉著眼睛走都嫌太輕鬆。
終於在天黑之際,順利完成大魔王「穿霧隘勇線」,來到了樟之細路的終點台中東勢。客家文化園區旁可愛公仔阿伯正開心吃著當地盛產的柑橘。
東勢客家文化園區
園區裡有常設展也有特展,介紹了許多客家文化。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在客家庄流傳了百年以上的「新丁粄比賽」,在每年元宵節舉行,今年就展示出了120斤的新丁粄。元宵節提燈籠,「燈」與「丁」同音,「提燈」意同「添丁」,客家人稱糯米做成的糕點為「粄」。客家人知恩惜福,製作「新米粄」答謝土地公土地婆庇佑家中人丁興旺。
因為古代農業社會娛樂不多,每家製作的紅粄有大有小,於是有了「新丁粄比賽」。比賽最重者,給與掛紅榜單,並發公賞金。親朋好友也會前來道賀,任意私賞。主人家每有人打賞就放一次排炮,熱熱鬧鬧。為了贏得比賽,各家還會對自己的斤兩保密,甚至會在自己可能不夠重時,在粄下面補一塊「粄脆」以贏得比賽,這種手段後來被戲稱為「補屁股」。
東豐自行車綠廊
客家園區旁邊就是東豐自行車綠廊,連接東勢與豐原,全長約12公里。是第一條由廢棄鐵道改建而成的自行車專用道。陽光下的綠廊很愜意,夥伴說有種日本偶像劇的感覺。
東勢市區
位於豐勢路上的「一滴水拉麵」,軟骨入口即化,讓我們超級驚豔。不愧是昨天在小中嵙遇到的當地人推薦的!東勢居民多為客家人,這邊所說的客語以大埔腔為主。特產高接梨、桶柑、巨峰葡萄、甜柿。
遇見兩位在地文史工作者
早餐店吃了兩家,飲料店喝了兩輪,補足了這幾天的苦行日子,準備踏上歸途,結果回客家文化園區時遇到了在這邊策展的謝文正和吳哲銘兩位老師!
兩位老師邀請我們到一家很棒的飲料店喝黑糖珍珠鮮奶,順便聽兩位老師分享客家文化與大茅埔地區的歷史調查與故事。(詳情可見大茅埔調查團社團)感謝兩位老師願意花時間陪我們聊天,讓我們這趟細路行旅的最後一天仍然收穫甚豐,腦袋運動量爆棚!
▲在東勢的巷弄間,有許多客語友善環境的標誌。
自己的細路自己整
樟之細路砍草隊的制服上刻著的「自己的細路自己整」,在走完樟之細路220全程後,我覺得根本是 「自己的細路整自己」!
此趟縱走結束,讓我深刻體會到「路是人走出來的」。在荒蕪中找出路徑,讓路無中生有,使我一度以為自己是在拓荒。探勘之際,除了基本登山技巧的地圖判讀與路徑尋找,還必須避免自然界的危機。
身為桃園客家人的後代,我們家族卻從上一代開始再也不說客語了。深感文化保存的重要,我持續關心著「浪漫台三線」的計劃,終於在人生轉換跑道之際有機會踏上樟之細路,並且實現「作客他鄉」的精神。
我們閱覽這片土地的自然故事與人類故事,用雙腳去感受與思考我們腳下的這塊土地。流浪、漂泊、探險,享受每一份意外的刺激與驚喜。我認為認識這個世界的方式不該只是旅遊,而是不放過深入任何一座城市的機會,融入當地人的生活。我期望以文字與影像的力量保存社會文化,傳承在地故事。
我們一路上受到許多人的幫助,有人與我們分享故事,有人請我們吃飯,有人讓我們過夜。人與人之間意外的連結從此被開啟,感謝緣分,讓我們的生命在細路上相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