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喉貂(Martes flavigula chrysospila)在臺灣依野生動物保育等級目前為第Ⅲ級其他應予保育類動物,為台灣特有亞種,分布於海拔300-3900公尺的原始森林,以中海拔最為常見。目前在塔塔加區域是穩定出沒在塔塔加的少數野生動物族群,玉管處108年開始進行「塔塔加地區黃喉貂生態習性調查與監測系統建置」計畫。本研究自108 年3 月開始透過架設監測相機,合併捕捉繫放、無線電追蹤和目擊調查,並對遊客中心周遭監測垃圾廚餘,探討黃喉貂的活動模式、移動範圍、個體間互動狀況等生態習性。108年度總計架設了15台監測相機;並設置捕捉獸籠進行黃喉貂捕捉繫放調查,今年度共捕捉繫放 5 隻黃喉貂,3雄2雌,分別為3群。在監測過程中並拍到赫氏角鷹(熊鷹),2隻亞成鳥打架及褐林鴞、蒼鷹等罕見猛禽利用水池之珍貴畫面,及拍攝到臺灣黑熊在塔塔加麟趾山出沒的影像,成果令人驚豔。
塔塔加地區目前至少有 6 群,15 隻黃喉貂出沒,體長約45~65cm,尾長約37~45cm,體重 1~3kg。體型細長,尾巴約為體長2/3,雄性個體通常比雌性大,雄性體長53-56公分,尾長約38.3~45cm、體重2-2.4公斤、雌性體長約46-50公分,尾長約36.4~37cm,體重1.4-1.7公斤。雜食性的日行動物,無線電追蹤結果顯示,雄性活動範圍從16.6~19.2 平方公里,雌性為2.5~6.3平方公里。牠們的食性除了哺乳動物如:獵捕白面鼯鼠、台灣獼猴等外,且有覓食蜂窩、花粉、密蜂與蜂蠟、山櫻花、台東杮果實。偶有夜間活動,主要取食小型哺乳動物,有群體獵食山羌等較大型動物的習性,亦會在垃圾、廚餘處翻找食物等行為,針對捕捉繫放之 5 隻黃喉貂個體進行疾病檢驗,由屏東科技大學野生動物保育研究所陳貞志教授協助檢疫結果5 隻個體均有檢驗出血液寄生原蟲肝簇蟲(Hepatozoon sp.),可能會導致慢性肝炎。另外也檢測出 3 隻個體帶有腺病毒,腺病毒亦常造成動物之肝炎,如犬傳染性肝炎。自動照相機監測發現戴頸圈個體與其他個體一起活動、標記領域等動作。黃喉貂群體間的關係到底是配偶、手足,社會結構的組成與時間到底是如何?未來將可透過無線電追蹤資料搭配個體。
(圖/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
資料來源: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