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島根縣走過了郊山類型的五本松公園地蔵崎遊歩道,也拜訪了二百名山之一的三瓶山,最後一天主題是古道-やなしお道。
臺灣這兩年來也積極的找回古道,並向大眾推廣,希望能藉由山友的力量來維護步道,踩過前人足跡的同時可以認識過去的生活方式與故事。因為當了淡蘭古道的踩線員,也拜訪了樟之細路,所以對這個議題特別有感,剛好可以看看其他國家怎麼來規畫這些路線。
やなしお道
やなしお道總長約7.2公里,這條路在江戶時代為了運送銀礦而開出,最早期銀礦是從九州的博多輸出,走的是海路,後轉往關西及京都,於是發展出一條送往尾道的陸路,見證了過去繁榮的時代,於平成30年(2018年) 2月13日正式被列為國家指定遺跡。石見區域保留不少舊有的樣貌,不僅有全木製建築的街道,也有穿梭其中的山徑可以踩踏,喜歡旅行中參雜一些人文歷史元素的人一定喜歡這區塊。
▲ やなしお道全程
由於還要拜訪舊時的礦場坑道,在導覽伯伯的推薦下我們選擇了精華路段,在七本槇(ㄉㄧㄢ)之前切入,剛好遇上三瓶山的好視角,走過一些歷史遺跡,最後從やなしお坂離開,大概是地圖中4-9號的區間。在地人熟門熟路,下車走上一小段產業道路我們突然就踩在古道上,開始這回朔過往的旅程。
▲ 突然就現身在古道的中途點
古道兩字給人帶來的印象就是比較平緩的,畢竟前人要透過這些道路運送貨物,也是平時的聯絡道,若是太難走就不適合這樣的往來,やなしお道也確實如此,我們的開場不只平緩,還很寬敞。
▲ 平緩寬敞的古道
這段路被導覽伯伯所推崇的是沿途的景色,才走沒幾步路就驗證了這個說法,看著前一天活動的三瓶山,想起才走過的步道,擁有的展望,突然像是事不關己似的,遠望著那山稜線,蠻奇妙的感受。
▲ 三瓶山的稜線
七本槇
再往前幾步就抵達七本槙,標高270米,依照周遭的地層與環境推斷遠古時期有個湖泊,現在則在較為寬敞的腹地蓋了個公廁供過路人使用。
▲ 七本槙
在陽光的輔助下整段路都很漂亮,透過樹木形成的光影,一大面完整的蜘蛛網也閃閃發光。
▲ 透光的完整蜘蛛網
土夯橋
路途中有幾座土夯橋,依循古法而建,沒有認真看不一定會發現有橋在那些路段。導覽的伯伯講著古語為我們介紹古橋,卻又帶著童心讓大家把腳抬起做個伸展動作拍合照,是種反差萌。
▲ 土夯橋
水溜場跡
在臺灣走的古道會有一些聚落的遺跡,殘留的石牆,簡單的空間分隔,而我們走的這段路則是較多短暫停留的痕跡,例如人工挖出的下凹大坑洞,以前會集水,是馬匹休息喝水的地方,有時候接連兩三個在一起,提供大隊人馬使用。
▲ 馬匹休息點
茶屋遺跡
茶屋遺跡旁的水坑拿起竹竿向下插,看浸濕的範圍,可知深度約莫一個人的高度,這是早期隊伍通行時歇腳的茶屋取水處,看著這些痕跡天然與人工夾雜,茶屋已不復在,卻好像能想像老闆拿個容器來舀水的畫面,慢慢地感受到一些人來人往的活動,帶上一些說明有了故事,就能讓一個點活起來,是過往生活的力量。
▲ 茶屋遺跡
一里塚及ポウポウ坂
途中陸續經過一些點,有著告示牌說明,導覽伯伯努力地講,隨行的翻譯也很辛苦地翻,但老實說日文程度只能打招呼,這解說牌實在難度太高,加上有些不認識的人名夾雜,對記憶力來說是個大考驗,不像那些有形的遺跡讓人有共鳴。
▲ 一里塚及ポウポウ坂
除了遺跡點外還有比較稀少的植物介紹,像這棵コウヤミズキ一開始整理開發時被砍了一些,據導覽伯伯的說法這裡保留了兩棵,搭配照片告訴我們開起黃花時的畫面有多美。
▲ 高野水木
雖然沒能看到滿樹黃花,やなしお道以各式蕈菇聞名,我們造訪的時間點適逢大爆發時期,紅的、紫的、白的、咖啡色,有毒沒毒通通出現,對於喜歡蕈菇類型態植物的人來說真是天堂,走幾步路就出現另一種品種,圓頭的、扁平的、光滑表面、小小顆粒,各種姿態,可愛到無法自拔地到處拍。
▲ 各式蕈菇
除此之外殼斗科及化香樹的種子也都是路途中很好的裝飾品。
▲ 化香樹種子
行經製紙公司所立的界標,來到再進坂峠。
▲ 界標
再進坂峠
來到標高290米的再進坂峠,是整條路線的最高點,看那峠字說明著這是山路的上下交接處,也就是山頂的意思。導覽伯伯威脅我們接下來是痛苦的陡降,很多人走這段都走到痛不欲生,彎彎曲曲急降250米,讓大家有個心理準備。在此獲得島根貓軟糖補給,準備迎接挑戰。
▲ 再進坂峠的補給
再進坂峠同時也是地圖上標示三瓶山的展望點,因此三瓶山再度出現在我們面前。
▲ 三瓶山展望點
やなしお坂
路線確實變得比較陡,但不負它古道之名,仍是好走寬敞的。
▲ 陡下開始
中の休
經過另一界標會來到休息點,位於やなしお坂的中間點,較開闊的平地是商旅的喘息處。
▲ 界標與中間休息點
畢竟陡下250米也不算太遠,很快的就到やなしお坂的終點,也是我們路線的終點,可以看到下方的城鎮與遠方的山。
▲ 終點展望
這一個登山口直接接上道路,一下山就搭上接駁車接續下午的行程。
▲ 連接道路的登山口
やなしお道路程及中間點介紹 http://iwamiginzan-guide.jp/guidecourse/gaidou/yanashio/
大森町
這整天可說是懷古行程,一個舊字可以很多樣化。走完古道來到一個特別的社區,這社區的人自己條例公約,希望身處在銀山這很有意義的區塊能夠保留一些過去的文化,除了瞭解古道去做導覽說明外也做社區維護。
在這條社區的巷道中幾乎看不到鐵件的構造,維持著木造工法,保有老街建築的樣貌。
▲ 木造老街
為了保有統一樣貌,連販賣機都不放過。
▲ 被包覆的販賣機
由於是木造為主,在建築架構上會看到一些卡接方式,木作的隔柵,深淺不一的咖啡色構築出立面的色彩。
▲ 咖啡色立面
原以為是銀行才有這樣的屋簷裝飾,有著像福神的小頭像,後來在不同的民宅也陸續出現,應該是傳統文化的一種,可惜我們是健行團,所以對於建築沒有深入的介紹。
▲ 像福神的屋簷裝飾
為了整體視覺大森町的電線都地下化,街上的路燈及排水管也都相當古早風,簡單中又有點華麗,有一種內斂的高雅。
▲ 有質感的路燈及排水管
門前緣廊下甚至發現可以繫住馬匹的扣環,真的保有很多以前的元素。
▲ 繫馬扣環
街上的住戶或是商家也都有各式裝飾的巧思,讓這條很純粹的街道有一點活潑的氣息,但又不張揚,是一條低調卻很有價值的小路。
▲ 各家巧思
穿過大森町直接就接到石見銀山公園的步道,走往龍源寺間步就是去看礦坑的路。
▲ 石見銀山公園入口
龍源寺間步
石見銀山在2007年被指定為世界文化遺產,由於過去的發展及現在的定位跟九份金瓜石類似,因此曾經多次交流互相學習,有點姊妹山的關係。
往礦坑的路是鋪著柏油的林蔭大道,緩坡向上,為了維護整體環境品質,降低碳排放,這條路只給公務車使用,一般車輛是不能進來的。腳踏車也必須放在中途的停靠站,以維護行人安全。
▲ 山上步道
由於是座礦山,四處都有礦坑的坑道入口,每發現一個口就會給它一個編號,目前已編到六百多號,持續發掘中,這些坑道沒有經過安全評估,所以是封閉不能進去的。
▲ 編號461的礦坑道
而我們要去的龍源寺間步是經過整頓,開放給遊客參觀的坑道,島根縣的觀光對外國遊客相當禮遇,門票有外國人的特惠價。
- 門票 : 成人 ¥400 外國人優惠&小孩 ¥200
- TEL 0854-89-0347
- 開放時間 : 3 月 – 11 月 9:00 – 17:00 12 月 – 2 月 9:00 – 16:00
- 休館日 : 年末年初
▲ 售票亭與入口
在坑道中沒有拉電線,早期工作時一片黑暗,挖礦的工人會在螺裡面灌蠟,點火後放在岩壁幫助照明,就是在紀念品店會看到的螺燈,這個燈也是石見的吉祥物。
▲ 螺燈擺放示意與紀念品店的灌蠟螺燈
挖礦工人會根據岩壁的顏色來判斷是否有銀礦,向內挖一陣子,若是有黑色的礦脈才會繼續挖下去,由於是立體朝各個面向發展無法掌控,有時會不斷向上延伸,對工人來說相當的考驗。
▲ 黑色礦脈及不斷向上的挖掘
坑道中一小段路讓我們瞭解採礦的環境,不同的凹槽可以看到各種當時的測試,大多沒有繼續就表示沒有發現。再前方是沒有維護的坑道,於是轉往新坑道走向出口。
▲ 坑道平面圖
新的坑道中有幾個燈箱,可以從燈箱中的介紹更加瞭解坑道的發展狀況,當時的人如何生存,如何運送礦產及導水進來等等。
▲ 新坑道燈箱介紹圖
出口還有個剖面圖可以看到整個石見銀山的發展方向,其礦場規模之大,如同金瓜石山城曾有的輝煌過去。
▲ 石見銀山剖面圖
石見銀山導覽 TEL : 0854-89-0120 ( 9:00 ~ 16:00) http://iwamiginzan-guide.jp/
石見銀山世界遺產中心
走完坑道若是對整體發展很有興趣瞭解的人一定要去石見銀山世界遺產中心瞧瞧,在這展覽中心不僅能看到真的銀礦、動態模型展示銀的淬鍊過程、詳細的圖文說明更清楚的介紹製程、石見銀山模型展示、投影動畫講出這區塊的變遷,還有當初銀礦運輸的路線,呼應到我們所走的古道。
▲ 石見銀山遺產中心展覽
石見銀山世界遺產中心 https://ginzan.city.ohda.lg.jp/1845.html
- 門票 : 成人 ¥310 外國人優惠&小孩 ¥100
- TEL 0854-89-0183
- 開放時間 : 8:30~17:30
- 休館日 : 每個月最後的星期二 年末年初
松江城
由於剛好遇上松江城水燈路的燈節活動,在結束一天行程後順道去逛逛,放在地上的矮燈內真的點著蠟燭,有群眾的創作作品,有點像我們的花燈一樣,但形式較為統一。
松江城是日本的國寶名城之一,其天守為12座現存天守之一,近四百年的歷史建築,城牆及圍繞的護城河都很值得拜訪,雖無緣遇上開放時間,但有機會可以在周遭走走也很不錯。短短的幾天健行行程暫告一段落,很謝謝島根縣政府觀光課的邀約讓我多認識日本這樣的一個區塊,也很推薦大家去見識一下這很有故事的區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