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摘】《通往世界的植物:臺灣高山植物的時空旅史》-冰河曾經來過臺灣

※本文摘錄「通往世界的植物:臺灣高山植物的時空旅史

冰河曾經來過臺灣

「要尋找冰河遺跡,需要特殊的嗅覺!」日籍地理學者田中薰在臺灣高山踏查冰河地形時曾留下這樣的指示。雖然在日本時代已有諸多日本學者認為臺灣高山上留有冰河冰蝕作用的遺跡,但是因為一直缺乏明確的地質證據,譬如冰河擦痕的發現,使得亞熱帶的臺灣高山是否曾有冰河存在一度成了地質學的世紀之爭。事實上,在二十世紀初這個爭議謎團的關鍵證據尚未出現前,飛躍在大甲溪源頭的銀色鱒魚早已為神祕的遠古冰河提供了最生動,來自生物地理學的暗示。

一九一七年,時任臺灣總督府技師的青木糾雄(Takeo Aoki)在宜蘭一帶調查淡水魚類資源,無意中得知了大甲溪上游的埤亞南鞍部(今思源啞口)棲息著野生鱒魚的消息。一般來說,鱒魚性喜低溫水域(攝氏十到十五度),通常只出現在溫帶地區,亞熱帶的臺灣理應不該有鱒魚的蹤跡。當時在青木耳中傳聞的夢幻鱒魚,兩年後在美籍魚類學研究者喬登(David Starr Jordan)與日籍動物學者大島正滿(Masamitsu Oshima)執筆的研究報告化為了真實,成為轟動臺日兩地博物學界的奇蹟生物。隨著相關研究開展,臺灣的鱒魚漸漸被確認應是在末次冰河期時,藉著全球海水降溫,從北方溫帶地區拓遷到臺灣沿海一帶並進入島內。此後,因冰河期結束,升高的水溫阻斷了鱒魚洄游入海的路徑,最終成為被陸封於島內特定高山溪流裡的冰河孑遺生物。

「人類剛從野獸狀態脫離的年代,臺灣絕不是常夏之島,而是雪片紛飛、極寒氣候刺痛肌膚的地域。這個事實最近被研究冰期學者所證實,既然此處曾經被冰雪所覆蓋,那麼島上有鱒魚棲息,就並非真的是一種不可思議的現象。」  ─大島正滿,《泰雅在招手》,一九三五年(楊南郡譯)

做為東亞島弧的一員,臺灣最突出的地貌特色便是綿延的高山山脈,兩百多座三千米級的高峰隆生於更新世冰河時代,在島上屹立百萬年,而尋找消失的山岳冰河,就是一個從地質學去探索臺灣高山特色的嘗試。對生物地理學研究者來說,地質學者的嘗試很誘人,因為它從源頭解釋了臺灣這座亞熱帶島嶼的生物相之所以異於鄰近地區的理由。在臺灣,高山與冰河相遇,奇蹟地豐富了這座海島的自然歷史,並將島上的生物推上了一條獨特的演化之路。如今臺灣的高山是許多溫帶生物在東亞島弧上分布的南限,它們在冰河期時,不論是為了逃離冰天雪地還是趁勢拓展分布範圍,最終來到了這塊應許的迦南美地。彼時儘管高山之巔被冰河覆蓋,但是冰河之下的蓊鬱山林,是飄洋躍陸後得以扎根的家園。

769f8292cb7ab7a88399de0b06046567.jpg


書訊資料

b852d331e25f9499c71c5cc74928025a.png


 書名:通往世界的植物:臺灣高山植物的時空旅史

 作者:游旨价

 繪者: 黃瀚嶢, 王錦堯

 出版社:春山出版

 出版日期:2020年03月31日



看完後我覺得...

相關文章

留言

預設頭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