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蝙蝠生態館志工楊雅雯,本周二 (7/28)於太魯閣地區進行蝙蝠調查時,於台8線溪畔發電廠附近路面拾獲一遭遇路殺之小型食蟲性蝙蝠,經由蝙蝠館科學顧問黃俊嘉博士檢視後,確認是保育類第二級的東亞無尾葉鼻蝠,為太魯閣國家公園的首次記錄,實屬珍貴。
黃俊嘉博士表示,東亞無尾葉鼻蝠分類上屬於葉鼻蝠科無尾葉鼻蝠屬,分佈範圍廣佈於中國南部、中南半島和印度大陸北部。受到森林破壞和棲所干擾,東亞無尾葉鼻蝠全球族群有下降趨勢,國際自然保護聯盟 (International Union for Conservation of Nature and Natural Resources) 紅皮書 (IUCN RedList) 也在近期將其保育地位從無危 (Least Concern) 提升至近危(Near Threatened),並呼籲管理單位加強保育。
黃金蝙蝠生態館館長張恒嘉也表示無尾葉鼻蝠臺灣族群為一特有亞種-臺灣無尾葉鼻蝠,與大陸地區亞種在形態及遺傳有所不同,目前僅在本島少數地方有記錄到穩定族群,由於發現地點多在人為開發較多的中低海拔山區,加上分布不連續,部分族群間基因交流較少。林務局及特有生物研究與保育中心制定的 [2017年臺灣陸域哺乳動物紅皮書],也將該亞種列為國家易危類別。
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於106及107年度分別委託中華自然資源保育協會與台灣蝙蝠學會進行園區內翼手目動物相調查,兩年期間於園區內共記錄到25種蝙蝠物種,本次紀錄的臺灣無尾葉鼻蝠為園區內紀錄的第26種蝙蝠,園區目前已知紀錄約佔臺灣本島翼手目物種數的3/4,顯示太魯閣地區內涵釀豐富的蝙蝠相,為臺灣地區蝙蝠多樣性保育的重要棲息地。
夜間動物常會利用馬路當作穿越廊道或將周邊設施當成生殖和暫持歇息處,過去太魯閣地區曾多次發現蝙蝠、黃鼠狼、貓頭鷹或兩棲爬蟲生物於不慎被撞擊導致傷殘或死亡的個體。黃金蝙蝠生態館與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於此共同呼籲民眾夜間開車至山區請放慢速度,以減少路殺事件的發生,降低野生動物的傷亡,並確保行車民眾安全。
台灣無尾葉鼻蝠(圖/何英毅攝影-太魯閣國家公園提供)
太魯閣路殺個體(圖/楊雅雯攝影-太魯閣國家公園提供)
資料來源: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