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日期:103.03.01 天氣:陰雨轉晴
自清朝嘉慶十七年(西元1812年),於噶瑪蘭(宜蘭)設廳,納入台灣府的管轄,台北、宜蘭間的文書往來漸頻繁,而當時晚進的移民,亦逐漸向燦光寮一帶拓墾,形成燦光寮聚落。這條傳郵古道(燦光寮古道),自柑仔瀨(瑞芳)經九份至燦光寮接三貂嶺東側,下抵牡丹坑。
古道沿途可見早期的聚落遺址,亦有清代早期官方設置的郵舖(燦光寮舖)及駐兵據點(燦光寮塘),為古道途中最重要的遺址。從草山戰備道進入燦光寮古道 下坡走往牡丹,在入口前豎有一公告牌「本地區係停採中礦區,處處留有舊坑道與落天豎井非常危險,嚴禁擅入,擅自進入坑內或豎井者,依法究辦,若發生事故,一切責任及後果自行負責 台糖公司製」。
由九份、金瓜石經燦光寮塘,往下至瑞芳或澳底的路線稱為燦光寮古道 。古道經過柑仔店遺址後不久一分為二,燦光寮塘(汛)古道走往澳底方向,此段為軍事用途,燦光寮舖(遞)古道沿著牡丹溪而下再轉往三貂嶺 ,這段則為郵務用途。目前的燦光寮古道 大部分市沿著舖遞古道整修出來,途中有山徑可爬往燦光寮山 ,攔砂壩附近亦有小路接往汛塘古道。
燦光寮地名由來已久,早在清朝嘉慶年間就在此設置燦光寮塘並配置兵員,作為防亂的軍事基地,因此促成了此地的開發聚集。過程歷經清道光期間道同治年間,燦光寮已發展成一個大聚落,期間還以產茶聞名。時光輾轉、人世滄田變遷,燦光寮也因人口流失而沒落,目前古道也掩進荒荒野草中。
今天天氣並不是很好,約十點抵達牡丹十三層聚落的燦光寮古道登山口,陰天將要下雨的天氣讓人有些躊躇著,但與站長兩人既然已經來到古道口,只祈求不要真的下起大雨來就好。步道口左邊沿著水泥產道爬往貂山古道,右邊沿著牡丹溪就是走往燦光寮古道 。
燦光寮古道寬大的土石路沿著牡丹溪平緩而走,約十分鐘抵達牡丹溪攔砂壩,古道也在攔砂壩處分左右兩條,左邊就是目前燦光寮舖(遞)古道沿著牡丹溪而上,全長約有5公里爬上草山戰備道的樹梅採礦場,這也是今天的主要行走路線。攔沙壩爬上左側古道一小段被溪水沖毀,涉水爬上崩毀的古道主線,進入林間是寬大的石塊土路,順著牡丹溪平緩上行,牡丹溪水流淙淙、溪水清澈,深潭溪魚悠游,林間光線陰雨有些灰暗,但林間卻是鳥叫不斷,幾株剛長出新葉的楓樹,讓古道增艷不少。與站長兩人一路談笑行走在這兩百年的古道上,探索著不知的先人古時路,內心卻有些許的澎湃不已。
經過古道上的廢棄機房來到牡丹溪上游的廢棄水壩,早年的金瓜石因採礦而繁榮,當時居民眾多,為了解決民生用水及洗況用水問題,在牡丹溪上游建造了水壩儲水,並且設置抽水站,抽取牡丹溪水後越嶺送往金瓜石 。但是隨著金瓜石 採礦的沒落,抽水站及水壩也被廢棄了。
牡丹溪發源於三貂嶺武丹坑,流經牡丹與宜蘭線鐵路相交。牡丹溪谷為清代越三貂嶺 南下宜蘭之重要通道。三貂嶺 高聳雲霄,與草嶺、貢寮遙遙相對,為雙溪之兩大屏障,山嶺野花遍地、鳥語花香。山頂遠跳雙溪、瑞芳、侯硐、基隆外海,景色一覽無遺,盡收眼底。
離開廢棄水壩遺跡續往上走,古道漸形陡峭也愈離開牡丹溪谷,沿途因氣候潮濕影響而蕨類、筆筒樹茂盛,古道樹葉覆蓋偶出現木樁護欄。漸漸爬升約近20分鐘抵達燦光寮塘(汛)古道岔路點,左邊往柑仔店遺址爬上樹梅採礦場,右邊就是燦光寮塘(汛)古道的起點。先爬上左側枕木階梯前往柑仔店遺址路線,山腰上遇岩壁小瀑布,近日下雨小瀑因而水量相當充沛。
燦光寮古道 的路況還真讓人出乎意外的好,雖然都在樹林間穿梭,但是路徑寬大且清楚,原始的土路上盡是落葉覆蓋。遇十字岔路,路口有木樁,前往瑞芳,取中間路線而走,兩三分鐘後就抵達柑仔店遺址。早年燦光寮古道 是人來人往的道路,道路旁曾有聚落,但採礦業沒落後人潮隨之散去,柑仔店也跟著失落在荒煙蔓草間,只留下殘破的牆面與部分的駁坎。
從柑仔店遺址後面的古道又開始呈現較陡爬的現象,一根根黝黑些許腐朽的枕木步道鋪陳在林木間,想像百年前旅人過客風塵僕僕行走在這古道上的榮景,至今也隨著時間淹沒在這荒野中。枕木步道候開始出現覆滿青苔的石階步道,這是最能代表古道的痕跡,一塊塊不具規則的石塊深深埋在這百年古道上,卻不知留下多少前人的足跡。
古道十字路口上立有充滿時間歲月痕跡的木樁指標牌,往前爬上舊石階是「瑞芳客運」6000公尺要200分鐘,往回到「牡丹車站」6100公尺要205分鐘,柑仔店遺址625公尺20分鐘。右側山徑應該從柑仔店遺址前十字路右側接上來的山徑,回程應該可走此線回到燦光寮舖(遞)與燦光寮塘(汛)的分岔處。往前上石階會出上面的草山戰備道燦光寮古道 的入口,先往左側進入樹梅採礦場。
往左跨過溪水潺流的小溪進入樹梅採礦場,寬大的草地步道進入滿布石礫採礦場,採礦場上頭有一隊人馬人語呢喃,已是中午十分與站長在此享用早上在貢寮買來的鐵路便當,天氣漸漸轉好,下午或許有機會看到陽光。
午飯後本想從採礦場走下山谷再爬回柑仔店前的十字路口,但似乎找不到步道入口而誤闖保修路到電塔下,決定原路撤回石字路口走上方的土石路回到柑仔店前的十字路,再原路走回燦光寮舖(遞)與燦光寮塘(汛)的分岔口。土石路寬大且滿覆落葉,緩降處的林下空曠處更是一片青翠的蕨類園。土石路下降的坡度加劇,部分路段被雨水沖刷的只剩一片亂石道,走起來並不是很舒服,一路下坡而來中經過十字路、小瀑布回到兩段古道的分岔口。
回到牡丹溪山谷間往燦光寮塘(汛)走,整個燦光寮古道 就呈左進右出的繞山谷一圈回到原處。燦光寮塘(汛)路段走起來路徑雜草似乎比燦光寮舖(遞)古道荒涼。抵達小溪越過後「吊橋頭遺址」,水泥橋柱上長滿雜草及攀滿樹根,矗立林下壯極荒涼。路徑愈來愈不明顯,坡地雜草間有被廢棄的大型馬達,循著樹林間的登山條走到已崩塌荒涼的「蕭厝」,蕭厝石厝正面牆面仍有部分完整,其餘也大都崩毀,淹沒在藤類、蕨類的覆蓋中。
經過蕭厝古道往屋後山坡爬上,山坡似乎是以前的山坡梯田墾地,現在埋進濃密的樹林間路跡難辨,只有邊走邊找登山條前進。古道第二處越溪後再往上爬升,樹林間又遇崩毀的石頭厝,此處是「簡厝」,規模不及蕭厝,但崩塌的情況比蕭厝嚴重,百年前還算人來人往的石厝古道,如今卻是這般的荒涼不堪。走過簡厝古道續行,古道抵達第三處越溪,這是兩條小山溪的交會處,也是牡丹溪上游的小溪,跨過小溪後步道是沿溪而上的石階路,溪邊林下少見陽光,整條路徑盡是蕨類及青苔。
跨過這處小溪,古道沿溪而上,石階古道爬過一層層的石砌駁坎,看的出來昔日這一片層層疊升的山坡梯田。一段荒涼的青苔、蕨類石階路徑的爬升,終於爬上過嶺鞍部,在鞍部遇見從另一邊走上來的山友,互問後面的路況後繼續後面的旅程。從蕭厝後面過溪、林間找路、溪邊石階爬升,可說是今天燦光寮古道 最辛苦的一段路程。
古道越嶺後是一段平緩卻雜草掩徑的山腰路,在經過一處雜竹叢後古道開始變的寬大又清楚,山林間的原始土徑上開始有陽光灑落,走起來光亮、平緩有舒服。筆直的林間山徑、綠意盎然的蕨類草路令人不知不覺來到分岔路。左邊山徑陡下而去,路口綁有不少登山條無任何指標牌,但又邊山徑寬大緩但無任何登山條,猶豫一下後取右邊平緩山徑而走,左下的山徑已為是走往大牛埔山的路徑。
取右邊山徑進入後林下一片蕨類滿布,又經過一片桂竹林,稍下坡後抵達電塔下卻是無路,才知道是電塔保修路,只有回頭徹退出來。回到分岔路口取左邊陡下山路,站長說路徑寬大平緩易行的不一定就是正確的路線,行走山路確實在分岔路又沒有明顯的指標方向時,要往左往右的判斷確實要小心謹慎一點,才不會多走冤枉路或最後迷路。
取左邊陡峭山徑下來又臨小溪,越溪後一段雜草小徑,幾分鐘再臨第二處小溪,跨過第二處小溪後山路就出現平緩且較寬大路徑。林下續行十幾分鐘遇岔路,左邊走往大牛埔山 ,山徑很清楚,取右邊續走,約5分鐘再遇岔路,左邊走往牡丹石笋古道,右邊出光療古道入口(攔沙壩)及貂山古道 入口。兩邊山路看起來都很清楚好走,站長在看樹幹上指標,走到這裡應該快要回到燦光寮古道 的牡丹溪攔砂壩了。
取右而行出牡丹溪攔砂壩,古道不久開始較激烈的下坡,古道石階、枯藤老樹出現在古道上,充滿濃濃的古道氣息。續下坡約十分鐘已經能聽見山谷下牡丹溪的水流聲,離攔沙壩已經不遠了,從林間山徑上已經能看見牡丹溪攔砂壩了,一小段陡下的山路後出樹林抵達牡丹溪攔砂壩,短暫的陽光又躲回雲層中,清澈的牡丹溪水是最好洗涼劑,沖涼一番後慢行過壩回到燦光寮與貂山古道 的步道口。
自行開車:中山高--62快速公路--瑞芳交流道下--侯硐--侯牡公路--牡丹--十三層聚落
大眾交通:台鐵北迴線--牡丹火車站--公車(班次不多)--十三層聚落
旅遊路線圖:步道口(導覽圖)10:00→攔沙壩10:10→廢棄機房10:33→廢水壩10:50。岔路口11:10→柑仔店遺址11:30→礦場12:00→回到岔路口12:55→蕭厝13:05→簡厝13:20→鞍部13:40→攔沙壩14:53→回登山步道口1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