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陡上了據說超過1300階的水管路階梯,雖然身上還帶著先前值班與夜班的疲勞,然而走在熟悉的山徑上,體力要如何分配,走到什麼地方該用幾分力,心裡面清清楚楚。上了階梯,來到調整井,看不大出來調整井前面的小工程是要做什麼,有種格格不入的感覺。
這一路上秉謙只要有看到學生的導覽解說,都會停下來盡量做些記錄。然而過了調整井之後,都是由蘭雅國中綠色行動社的同學們負責導覽解說,而前面階梯段天母國中水道少年社的同學因為時間沒搭上,秉謙幾乎沒拍到天母國中的學弟妹,多少有點遺憾。
來到第三水源區,草盟志工一如以往為大家做相當詳盡的解說。水管橋上拍淞溪瀑布的腳架數量比往常多,天氣大好更顯光影之美。而陽明湧泉的寶藍色光澤依然讓人心醉,我跟秉謙一共揹了10公升的湧泉下山,其中7公升秉謙要帶回彰化住處。對水如此挑剔的他,未來還真的可以考慮當巡山員,遍訪台灣清新水源。
以下為後半段行旅相片。

冬青科的燈稱花。

柯文哲先生拿著天母國中水道少年的導覽資料,頻頻交換意見與想法。

爵士吉他的音樂緩緩流洩,讓我當下好想進去悠閒的喝杯咖啡。

虎耳草科的華八仙。


巨岩山壁。


莎草科,中國宿柱薹。

棕櫚科的山棕,學生們正在介紹山棕的古老用途,包括簑衣。

除了山棕,也介紹鵝掌柴的用途。

台灣獼猴的介紹,這天倒是沒有看到。

秉謙要注意一下,那欄杆不是很牢靠的。

第三水源區入口附近。

造型很可愛的祈雨娃娃。

即使是在水源區入口附近,還是有蘭雅國中的同學導覽,感覺上導覽點的密度相當高。

水源區的石階光影。

草盟志工的詳細解說。


水管橋旁的淞溪瀑布。



綻放寶藍色光芒的陽明湧泉。

每年天母水道祭才會開放三個小時的第三水源區,吸引不少遊客。

離開前再拍幾張淞溪瀑布的相片,明年見。



其實第三水源區下方才是拍淞溪瀑布最理想的地方,可以這裡完全沒有開放。

忍冬科,紅子莢蒾。

簇生鬼傘。


黃口攀蜥,這個姿勢持續了有10分鐘吧。

水管物的危機:崩壁。
一個族群,即使沒有文字,只要有語言以及土地,文化就能夠得以傳承。就算有了文字,沒有土地,文化的傳承失去價值,也就無以為繼終至消失。這不只是對於原住民族,對於任何聚落、社區,任何我們所居住的地方,對於土地保有最真切的情感,才能發揮力量來守護自己的土地,讓文化得以傳承下去。
基於對這片土地的熱愛,更衷心期盼天母水道祭能永續傳承,時間允許,我們也會一直參與下去。
系列文章:活水古蹟.2014天母水道祭(上)
看完後我覺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