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外界質疑陽明山牛隻死亡是否與設置圍籬影響覓食有關,對此,營建署特別澄清,專家解剖牛隻胃內容物發現有相當草料,且牛隻死亡地點分散,並非局限於圍籬內,不是因圍籬設置致使草料不足之問題,死因應與食物來源成分與品質不佳有關,導致長期營養獲取失衡,並非活活餓死。昨日也已設置營養補充相關措施,以協助越冬。
營建署表示,關於擎天崗水牛接連死亡,21日下午由臺北市動保處召開跨領域專家會議中獲得初步結果。初步排除動物傳染病及人畜共通傳染病的可能性。死亡原因應該與食物來源成分與品質不佳有關,導致長期營養獲取失衡。此與目前族群數量、天候因素以及植被退化具相關性。
依據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以下稱陽管處)106年調查擎天崗地區、頂山-石梯嶺地區及磺嘴山分別為29、19及16頭,往年10月至隔年2月越冬期間,多有2至5頭因溫度變化死亡情形,今(109)年1、2月較往年溫暖,自然淘汰死亡數較少,故擎天崗地區9月份記錄到水牛最大量為39頭。族群相較106年為多,惟族群越多相對死亡隻數多。
據早期照顧牛隻之耆老表示,水牛怕連續下雨,從擎天崗地區氣象資料判定,今年11月連續降雨12日、12月份連續降雨高達21日,相較前兩年為多,連續降雨及日照不足均加速個體衰退。而擎天崗地區野化水牛於自然棲息環境主要啃食類地毯草,其次五節芒丶臺灣芒丶假柃木的嫩葉,營養相較不足,此係自然環境因素,野化水牛容易有蛋白質、礦物質缺乏造成營養失衡,亦確實會造成部分個體衰弱之情形,此係經專家學者綜合判定所證實。
因應野化水牛死亡之整體作為
今年11月低溫且連續降雨經觀察牛隻死亡數增加,為進一步釐清水牛死亡原因,陽管處於12月1日將水牛遺體緊急送往臺大動物醫院解剖檢驗,其後並持續配合雙北動保處作業程序動員人力檢體送往農委會家畜衛生試驗所檢驗,進行現場牛隻遺體協助搬運、解剖檢驗,共動員150人次。關於此,昨(22)日陽管處依據昨動保處跨領域專家會議結論,陽管處已積極下列作為:
(一)刺絲圍籬將進行動態管理:圍籬係為保護野化水牛棲地而設立,已於12月初依舊牛路陸續打開,後續將依專家意見進行動態管理機制。
(二)於適當地點進行牛隻緊急營養之補充:承蒙民間團體緊急提供60公斤草料、30公斤豆科、10公斤岩磚4塊,然基於與野生動物互動不餵食、不干擾與不接觸之原則,物資提供陽管處會同專家放置,避免影響環境。目前已將上述營養補給放置舊牛棚,後續將放置於頂山石梯嶺適當地點,今(23)日亦將緊急購置甜燕麥、百慕達與苜蓿等草料60公斤放置現場。
(三)架設自動照相機持續監測牛隻取食及觀察牛隻活動力狀態,並為後續補充之依據。
(四)加強落實巡查、監測及通報機制,如發現異狀隨即通報動保處或相關單位健康判斷協處。
(五)抽樣牛隻進行健康檢查:預計於24日與台大動物醫院合作進行牛隻抽樣健康檢查。
(六)未來將建立長期監測機制,監測野化牛隻族群數量與棲息環境互動因素,並組成跨領域小組提供牛隻生態棲息專業意見。
(七)每日更新辦理情形:由於各界相當關心牛隻進度,陽管處將持續於網站上每日辦理情形之最新消息讓大眾了解,避免過度擔憂。
野化水牛族群於自然棲地呈現動態平衡 不過度干擾
營建署強調,國家公園是為自然資源保育而設立,擎天崗無主野化水牛長期存在於擎天崗地區,其出生、死亡和環境為一動態平衡,原則上仍不需要過多的人為干擾,陽管處本次主要是因應極端氣候對生態環境的影響故參酌專家建議予以緊急應變以協助越冬,並非以人為方式干擾野生動物之生存。熱心民眾如欲提供草料,請提供給管理處會同專家專業統一處置,才不致於對環境造成影響,籲請來到擎天崗的遊客與野化水牛互動遵守不餵食、不干擾與不接觸之三大原則。
109年度擎天崗氣候與死亡牛隻數(圖/台灣國家公園)
近三年擎天崗地區最長連續降雨日數(圖/台灣國家公園)
資料來源:台灣國家公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