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錄「水獺與朋友們記得的事」
生態之眼遭竊與保育類動物大洗牌——黃喉貂
黃喉貂(圖/池边金勝)
黃金幽谷
去年水鹿伯下山時,就曾聽他介紹高山溪谷的美麗,所以水旺與水生決定溯溪而上一探究竟。沿途的溪水清澈,山石如玉,雖然到了一處幽谷後就再也上不去,卻看見了動作敏捷的金黃身影,讓這段溯溪之旅有了更豐富的回憶。
在創作的過程中,會引起我好奇及觸發創作動機的野生動物,除了過往就注意到,或是生活中曾經見過,並留下深刻印象的種類,再者就是那些成為新聞主角的野生動物們,例如水獺︑石虎︑食蟹獴︑黃喉貂等過去人們較陌生的野生動物︒
這些野生動物在近代因為棲地遭到人為開發,使得他們的生存環境與人類活動或人工設施開始高度重疊,被人目擊的機率增加,也因為不當開發身處險境,所以才時常成為新聞媒體的焦點︒
雖然這些新聞事件大多是令人惋惜的結果,但是藉由媒體和網路社群的報導分享,讓我發現原來台灣充滿許多奇特野生動物,深藏全世界少見的豐饒生態,促使我起心動念,想要多了解他們,並透過畫筆將他們美麗的身影留下︒
在這些新聞主角當中,「黃喉貂」是相當引人注目又具有獨特魅力的野生動物︒黃喉貂的頭型,臉寬,吻端窄,加上一對圓角三角形的耳朵,讓黃喉貂的頭臉正面看起來就像是個倒擺的三角「御飯糰」,他們從鼻端︑臉部再到頸部兩側的毛色為深黑色,但是下顎到脖子卻是亮白色,這樣鮮明的對比,使黃喉貂有點像是包著黑色頭巾的蒙面俠;再搭配他們四肢的深黑毛色,好似戴著黑手套,穿著黑靴子,讓這位蒙面俠的造型更加神采奕奕︒
身手敏捷又擅長爬上爬下的黃喉貂,絕對有擔當蒙面俠的資格,但是他們卻不像蒙面俠般低調,黃喉貂從脖子到胸口的鮮黃毛色,以及圓筒狀的黑色長尾巴,相當引人注目,也是他們受人喜愛的原因之一︒
集美麗與可愛於一身的他們,卻是台灣陸域哺乳動物中反差萌的代表,屬於食肉目動物的黃喉貂,有個台語俗稱叫做「羌仔虎」,布農族則稱他們為sinap sakut,意思是會追捕山羌的動物,說明在早期的目擊觀察中,發現黃喉貂會集體狩獵,圍捕體型比他們還大的山羌,並且習慣只食用山羌的內臟︒這樣的傳聞,在後來手機與數位相機普及後,因為陸續有登山民眾拍攝到相關影像,而得到佐證,雖然具體狩獵方式和條件不明,仍有待研究,卻足以證實外表可愛的黃喉貂,在狩獵時的強悍與兇猛,並且具備集體合作的策略,「羌仔虎」的稱號果然名不虛傳,也代表黃喉貂是台灣山林生態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
台灣因為長期缺少對黃喉貂的科學研究調查,所以目前僅知在玉山國家公園的塔塔加區域,有穩定的黃喉貂族群出沒在特定範圍︒為了更加了解這樣的指標性物種,玉山國家公園於二○一九年委託環境生態顧問公司進行調查,使用自動照相機監測,以及捕捉繫放十四隻黃喉貂,透過他們的頸圈式GPS 追蹤器,逐漸了解塔塔加地區黃喉貂的棲息概況與活動範圍︒
近代因為科學儀器的幫助,讓生態調查工作如虎添翼,除了衛星追蹤定位系統,生態監測專用相機是當今許多保育單位或團體經常仰賴的研究設備,這一類相機是以紅外線偵測技術來感應動物出沒動態,藉此判斷拍攝時機,能節省人力與時間,並且在降低干擾的情況下記錄動物自然原始的行為,也能提供品質良好的科學資料,是長期觀測野生動物生態的高輔助設備︒十多年來,「生態相機」的加入,為台灣許多生態研究記錄到非常可貴的數據,並且能作為政策制定時的有效參考之一︒
只不過這樣的監測方式,因為器材多設置在郊外或森林中,所以仍有一定的風險,像是遭遇天災或是野生動物啃咬,甚至還發生過多起生態監測相機遭人竊盜的事件︒
二○一九年分別在玉山國家公園與苗栗縣發生的多起生態監測相機遭竊盜案,是台灣保育研究工作進程裡不曾發生過的重大事故,失竊設備之多並且帶有明顯針對性質,令保育團隊及社會大眾難以想像,國家等級的學術研究竟會遭到不法人士侵害,也凸顯出台灣保育工作的艱困︒
早期的生態研究,研究人員深入樣區,本就有遭遇有心人士或盜獵者的安全隱憂︒近十多年來,科技設備的加入雖然提供更有效率的調查方式,但是研究人員安裝與維護設備或蒐集資料的往返路程,在經費和人力不足的條件下,經常都是獨自進行,許多採樣地點位處荒山野嶺,交通︑路況︑氣候,對研究者都是不小的考驗,但為了蒐集長期有效的科學數據,提供國家與社會大眾正確的生態新知,又或者是為了獲得更多目標動物的習性資料,作為保育方針的參考,這些研究人員仍甘冒風險,無畏日夜風雨的堅持調查工作︒
他們不是會被周刊報導的「成功人士」,說的話也不會被當成「語錄」認真朝拜,但他們所提供的寶貴研究資料,共同累積成為國家對環境資源的了解,增加人民對土地的認識,也為人與自然共存︑經濟發展之道,指出一條傷害較低的永續方向︒這些無名英雄不需要掌聲,但絕對值得擁有我們的尊敬。
書籍資料
書名:水獺與朋友們記得的事
作者:池边金勝
出版社:時報出版
出版日期:2021年03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