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摘】《攀登的奧義》-- 從冰隙中生還

※本文摘錄《攀登的奧義:從馬洛里、尼采到齊美爾的歐洲山岳思想選粹》

1c9307b1fa06d47c0d69f64ba302af3c.jpg圖:123RF

約翰˙廷德爾(John Tyndall)

1820 ~ 1893

19世紀愛爾蘭物理學家、登山家

他於1856年為研究冰河動態前往阿爾卑斯山區後,幾乎每年造訪,而後成為首度登上瑞士維斯洪峰(Weisshorn)的登山隊員之一,並曾帶領其中一支最早登頂馬特洪峰(Matterhorn)的登山隊,是「阿爾卑斯登山黃金時代」(Golden Age of Alpinism)代表人物之一。有許多山岳及冰河以他為名,如智利的廷德爾冰河(Tyndall Glacier)、美國加州的廷德爾山 (Mount Tyndall)等。

📍本文寫於1862年,他與嚮導約翰.喬瑟夫.班能(Johann Joseph Bennen)共同登上維斯洪峰的一年後。


從隆河冰川(Rhone Glacier),我們一路往下,經由隆河谷地,來到菲施(Fiesch)。從那裡開始,一行三人趁著涼爽的黎明,一路爬到艾基斯峰(Eggishorn)下的少女峰旅館。暫且把總部設在那裡幾天,我跟盧伯克(Lubbock)決議挑戰少女峰。

以往我們都雇用旅館老闆做為嚮導,但是,他的費用高不可攀,實在負擔不起。這一次,除了我深信不疑的嚮導班能之外,無須他人;只要新添一個挑夫,有足夠的體力跟技能,跟得上他的步伐也就成了。在拉克斯村(Laax)就有這樣的人選─一個名叫拜蘭德(Bielander)的年輕人,出了名的勇敢與強壯。他媽是寡婦,他是家中獨子。

2455f4377d3818036a059c7960e5fb1c.jpg冬季的瑞士拉克斯村(Laax)。圖片來源:123RF這個年輕人跟我們另外一個挑夫,將補給送到我們預計的夜宿地點─傅爾柏格石洞(the Grotto of the Faulberg)。在艾基斯峰跟石洞之間的冰河,只需留點神,通過毫不困難。在挑夫出發的一個半小時之後,我們順著蜿蜒的道路,慢慢的來到梅耶倫湖(Märjelen)。

我們先沿著湖邊走,很快的就踩上了結冰的湖面。冰河中段更是平得像馬路,時或有溶冰流過身邊,淺淺的在冰面上劃出一道道小溝,水聲淙淙,甚是悅耳。

對於盧伯克來說,遼闊的冰原在眼前展開,更是平生僅見;在此之前,他從未領略過阿爾卑斯山區冰河的景致。但在我眼裡卻是不過爾爾;和我先前初見此景相比,如今已不再能引起我的興趣。我們輕快的溜過結冰斜坡,兩個小時之後,看到一個人,孤伶伶的站在冰河磧石(moraine)的側面,距離我們預計歇腳的傅爾柏格石洞並不遠。

起初,這個人對於外界的動靜無動於衷,默默的站在那裡,看著我們逐步接近;反倒是我們十分訝異,因為我們發現,他是我們雇用的兩名挑夫之一。冰河在此處被罅隙切割得很凌亂,但跟先前一樣,小心點就成了。看到我們走來,他還是一動也沒動;等我們終於走到他的面前,他依舊一臉呆滯,呼喚他好多聲、問他到底怎麼了,他才開口。班能用當地土話問,他用土話作答。他的答案一定比正常情況含糊混亂,班能講了半天,都抓不到重點。

「我的天啊!」他突然叫道,轉向我們,「華特斯死了!」華特斯是引領我們在艾基斯峰上的嚮導,少了他,我們束手無策。「不,不是華特斯。」那人說,「是我的同志死了。」班能無名火頓時冒起,狠狠的瞪著他。「他是怎麼死的?」他大聲問道。「跌進冰隙裡,摔死的。」那人回答。

278a56c5422565abdeb8b1ce411bf917.jpg瑞士少女峰(Jungfrau)。圖片來源:123RF

一時之間,我們也嚇壞了,腦筋轉不過來,還沒掌握住噩耗的嚴重性。後來,班能把手臂伸上天空,喊道:「聖母瑪利亞!我要怎麼辦?」我彷彿置身夢境,渾身輕飄飄的,腦子跟走馬燈一樣,不住亂轉,其中一幕是那人從冰隙裡被抬了出來,冷冰冰的一具遺體,暫時安放在傅爾柏格石洞內。我當時覺得那人絕無生還的指望,否則的話,他的同伴應該飛奔過來找我們求救才對。

挑夫嘰哩咕嚕的連續講了好幾次,意思是掉進冰隙裡的同伴肯定是沒命了。「你怎麼知道他死了?」盧伯克問道,「有的時候,人跌下冰隙,只是摔昏過去,未必見得沒救。」我用德語又問了一遍,那人依舊一口咬定他斷無生還機會。「人在哪裡?」我問道。「那裡!」挑夫伸長了手臂往冰河方向指去。「在冰隙裡?」「對。」聲音有些遲鈍。我實在壓不下腦海冒出來的不祥預感。「趕快帶我們去啊,傻瓜!」他轉身領路。

很快的,我們來到出事地點,間距頗寬,成鋸齒狀,簡直就像是一個洞穴,並不是尋常的冰河罅隙,中間還有一道冰橋,一連串的腳印通往斷處。冰河至此,早已千瘡百孔,只能耐著性子,逐一窺破其中複雜的奧祕。但顯然我們的那位挑夫沒有這種心理素質,只希望盡快收工,冒險橫斷冰橋,而冰橋吃不住他的重量應聲折斷,帶著冰塊、碎屑,跟他一起墜落冰谷。我們連忙打量這條冰隙,末端被陰影遮住,在斷橋的正下方,堆滿了積雪與碎裂的冰柱,除此之外,就什麼也看不見了。

我們繃緊神經,側耳傾聽,在冰河深處,隱約傳來呻吟聲,不斷重複,讓我們相信絕非錯覺─那人還活著。班能一開始就躍躍欲試,可能是因為身為天主教徒,感受到聖徒與天使的召喚,現在的情緒更加亢奮。一聽到呻吟聲,他完全按捺不住,一時衝動,立刻就要下冰隙救人,卻遭到我們鄭重的勸阻。事實很簡單:我的這位嚮導看來已經失控了,這樣下去,極可能會丟掉第二條人命。我把手重重的按在他的肩頭,警告說,他必須要冷靜,才能救回他朋友的一條命。「如果你表現得像男人,他還救得回來;如果你表現得像女人,他的命就算丟了。」

很不幸的,我們帶的第一級繩索,跟那個人一起掉下去了。我們馬上脫下外套、背心,拆掉褲子吊帶綁在一起。我注意到班能的手指因為激動而微微顫抖,結打得顯然不夠結實。好不容易綁好了最後一件,他馬上就說:「現在,放我下去!」「不行,每個接點都必須測試過,否則你別想下去!」兩個接點鬆開了,盧伯克的背心也禁不起拉扯。

a0bd3de9e5f1ac402fa768d39cbed957.jpg被冰雪覆蓋的少女峰頂。圖片來源:123RF

墜落雪塊堆積的地方,大約距離冰河表面四十英尺,但中間有兩個突起可以落腳。盧伯克跟另外一個挑夫在上面,先把班能放在一個落腳處,我跟著下去;等到班能在第二個落腳處站穩,我尾隨在後,空間不容許第三個人進入。

這道冰隙的形狀與規模會產生回音,一時之間,很難定位呻吟聲的源頭究竟在哪裡。儘管呻吟不曾中斷,但聽起來,音量卻是越來越微弱了。擔心誤傷墜落的挑夫,我們一點一滴把積雪小心撥開,雪塊紛紛墜落暗處,聽起來深不見底。在移開兩、三英尺的積雪之後,我們好不容易發現一個凍結的物體,沒見血,幾乎就跟尋常的雪堆沒兩樣,卻露出一個手掌。手指還會動。

我們在他身邊周邊站定,清出手臂,找到背包,順手把肩帶割斷,也重新取回繩索。隨後挑夫的頭露了出來,枕在地上。我連忙掏出威士忌酒瓶,湊到他的嘴邊。他想要講話,但口齒不清,聽起來只像是呻吟。

班能的情緒不時會左右他的行動;他是個勇士,但有時必須給予果決的指引與嚴厲的警告。清理出雙臂之後,我們把繩索牢牢在腋下縛定,設法把他吊上去。但他身邊的冰雪融化之後,又凝結起來,變成了一個硬邦邦的冰殼。

我們三度想把他拉起來,三度失敗。簡單來說,我們必須把他身體周邊的冰砍碎,一直清理到腳邊,才有辦法把他抬起來。終於,我們把他從冰堆挖了出來,從下面推,讓上面接應的人把他拉到冰河表面。我們穿著短袖,在冰河裡待了一小時,挑夫則是摔下去足足兩小時,滴在身上的冰化開,全身浸濕。原本幾近瘋狂的班能,耗盡體力,報應來了,整個人抖得都快要散了。但是換上乾衣物、喝點威士忌,他又生龍活虎起來。

被救起的挑夫奄奄一息,站不起來,話也說不清楚。班能建議,由他扛著這人下冰河,一路回家。要是真的同意他這麼蠻幹,想來這人會在冰面上斷氣。班能認為他至少能扛上兩小時,顯然也低估了自己體能消耗的程度、高估了傷者的生命力。

「想都別想,」我說,「把他搬進傅爾柏格石洞,盡可能的把他照顧好。」我們把他安頓在冰河邊,先由班能揹著,沒十分鐘,他就支持不住背上的重量了。我接著將那人揹起,能撐多遠算多遠。就這麼交互著輪替,總算進到石洞。

6f8b44a6618d4a84eaa5c56e921a9059.jpg 阿爾卑斯山上的阿萊奇冰河(Great Aletsch glacier)。圖片來源:123RF

太陽西落,少女峰的冠頂嵌進琥珀色的光芒裡。我自認在天黑之前,能夠趕到梅耶倫湖畔,盤算著啟程去討救兵。班能抗議,說不能讓我孤身一人,而我注意到盧伯克的眼角也有些濕潤。這種場合確實能激起任何還有感受的人類的情緒。我向兩人預祝平安,起身橫越冰河。我有點著急,希望能盡快走出裂隙區,反而欲速則不達。

我備極艱辛,連試三次,眼見天光逐漸黯淡,再堅持下去,也沒有什麼意義了。但就在這個時候,我經歷了畢生印象最深刻的剎那。我停在一條深不見底的冰隙前,看著群山、看著天空。天地六合,萬籟俱寂─沒有雲朵、沒有微風、沒有聲音,只有夕陽餘暉,在西方,展現最後的色調變換。

我只得返回。溫酒餵我們的病人、找出所有的乾衣物把他團團裹定;把熱水壺放在他的腳邊,輕輕按摩他的背部。他持續呻吟好長一段時間,終於,他安靜下來,沒吭聲,也不再顫抖。班能打量他半晌,最後很難過的說:「先生,他死了!」我彎腰去察看,發現他還有淺淺的呼吸;我把把脈搏,脈象微弱但平穩。

「他還沒死,我的老班能。明天早上,他會跟我們一起下山回家。」預言終獲證實,兩天之後,我們在拉克斯又見到他,耳朵少了一小塊,臉頰有些淤青,手上有幾條疤,但是骨頭沒斷,看來並沒有身受重傷。

第二位挑夫也算是付出慘痛的代價,我們就不好苛責他的愚蠢,可能當時他被嚇壞了。當我濕淋淋的臥在洞裡,一個小時又一個小時,苦熬沒完沒了的寒夜,我暗自發誓再也不要挑戰冰河。但是,人類的情緒就像物理世界裡的力(force),隨著與起源的距離而逐漸消逝。一年之後,我再度站在了冰河上。

書籍

3cd63095862038167cd8a207ac05dc30.jpg

書名:攀登的奧義:從馬洛里、尼采到齊美爾的歐洲山岳思想選粹
作者:詹偉雄/選編
譯者:劉麗真, 林友民, 李屹
出版社:臉譜
出版日期:2021年12月04日

看完後我覺得...

相關文章

留言

預設頭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