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山跟旅遊 Same Same but difference
想當年很流行背包客的旅行,因為不想跟著商業團去景點,行程被通知上車睡覺、下車拍照的趕行程旅遊,不想被推銷購物行程,所以自己也很潮的(自認為)走上背包客的路,從找地點、訂機票、住宿、交通、行程、裝備等全部自己做功課、寫成計畫表,一個人出國旅行,如果是去不現代化的國家如:柬埔寨、越南,會擔心哪裡出狀況到那邊叫天不應、叫地不靈,更會小心與謹慎。Same Same but difference 這句是柬埔寨小販推銷紀念品時的口頭禪,覺得很適合放在旅遊和登山的情境。因為很多新手,常常覺得爬山就跟旅遊一樣。
即使我們想救你,但獨攀者你能告訴我們你在哪裡嗎?
現在的登山行程我也覺得跟當時的背包客很像,我第一個自助旅行的國家是香港、澳門(不敢越級打怪),然後才慢慢拓展到紐西蘭、德國、法國、柬埔寨、越南、馬來西亞等。不過出國跟登山比,登山需要學習的知識與技術更多,畢竟獨攀萬一遇到需要有人協助的時候,需要等待的時間就會很久,記得前輩說的:山難的時候獲救的機率端看你能活多久?尤其是縱走路線幾天幾夜的,若有意外無法報座標時,搜救人員會需要海底撈針的搜尋你在哪裡,還有氣候的因素搜救人員不一定能出勤,因此消耗大批人力物力的其實是在搜尋 ”Where are you?”。不僅對被搜救者、家人是煎熬,對搜救隊員的家人也是提心吊膽。
善用 3C 裝備,可減少搜救尋人的時間
有人又會說那不要獨攀啊,好像獨攀是出事的原罪。出發前手機下載登山循跡的APP、離線地圖、軌跡參考,也可以讓你知道自己的定位點,若能攜帶衛星電話就能打電話求救報定位。而Garmin inReach 是讓人容易找到定位點的工具,以上可以減少搜救時間消耗,增加救援成功的機會,當然也能減少搜救的資源。
不要看到獨攀就高潮,不做功課才是最可怕的山難
不要看到獨攀就高潮迭起罵聲不斷,通常(能力自我膨脹的例外)計畫獨攀的山友都有一定的經驗和能力,不做功課、沒有準備的山友才是出事的最大宗。記得跟新手朋友閒聊的時候(她已經有很多座百岳喔),她提到千萬不要讓自己落單,一定要二個人走在一起比較安全,但我心裡的OS是:如果二個人都沒熟悉路線、不會使用或沒下載離線地圖、不會判斷路線、不會報座標、緊急裝備不是自己背著,萬一迷路要夜晚迫降某處時,就算是二個人其實也很危險。來看看,健行大調查中有45%的山友登山是跟著隊友走、有30%的人登山不戴頭燈,萬一不小心跟隊友走散"被"獨攀了,這些人都是山難的候選人。
獨攀的優點
- 不用配合別人的時間隨時可出發
- 照自己的速度走,想幹嘛就幹嘛
- 享受遺世獨立的孤寂感
獨攀不是原罪,但獨攀之前你該做好下列的準備,這是對自己負責
- 選擇路線應循序漸進,不要越級打怪
- 行前的準備完善,路線近況搜尋、登山計畫規劃、天氣的變化、登山險、留守人等
- 完備的登山技巧、能力、體力
- 緊急處理意外傷害的能力
- 野外過夜的能力
- 使用地圖、離線地圖、辨識路線的能力
- 完善的裝備,所以東西都要自己帶好帶滿
- 判斷隨時撤退的能力
- 事先演練遇難如何對外求救、告知定位,並攜帶相關設備(若能攜帶衛星電話,或以Garmin inReach讓留守人定時於網站上追蹤攀登者的路徑更好)
不過獨攀好玩歸好玩,有團友的好處也是無與倫比的
可以靠別人(大誤!) 是可一起承擔公裝、公糧,大家一起吃飯比較香- 分享沿途的喜怒哀樂,有人可以一起聊天真的很棒
- 過程中可以互相扶持、鼓勵與打氣
- 有人可以幫你拍照
- 萬一有狀況能互相幫助
最近獨攀的新聞很多,希望能幫獨攀洗刷一些汙名,也希望大家都能做好準備再去爬山喔,安全回家才是下山唯一的路啊(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