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5-03 09:21聯合報 記者許政榆/台北報導
- 中老年人最缺維生素D、E及鈣、鋅、鎂
- 長者營養不良,與牙口不好、咀嚼力差有關
- 避免肌少症,應攝取足夠的蛋白質
許多人只要年過50,常會大嘆體力大不如前,健康狀況也會逐年下降,身體器官各項功能出現退化。調查發現,三分之一長者的健康問題,多源自於「營養失調」,尤其最缺乏維生素D、E及鈣、鋅、鎂等5種營養素。營養師建議,六大類食物應均衡攝取外,更應正確適時補充營養素,打造黃金營養力,預防骨質流失、避免肌少症產生。
假牙沒有裝好 易影響營養吸收
新光醫院營養師許為捷指出,隨著年紀增長,體內的基礎代謝率逐步下降,中老年人的活動減少、營養吸收率不如年輕人好。根據台灣中老年人社區普查發現,約5%至10%年長者有營養不良問題,推測與牙口不好、咀嚼力差或假牙未裝好,導致難以順利飲食有關。
營養師林俞君表示,70歲以上銀髮族可能隨著胃口改變,味覺影響食欲而飲食不均衡,年過半百的人容易出現骨質流失、肌少症或女性停經、慢性疾病等健康問題,若沒有運動、蛋白質攝取不足,吃過多高油、精緻澱粉食物,代謝率下降加上飲食失衡,恐對原有的慢性疾病造成負擔。
根據102至105年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顯示,長者常出現「5個缺乏」營養素,包括維生素D、維生素E、鈣、鋅、鎂。許為捷強調,年長者每日應均衡攝取六大類食物,包括全穀雜糧類、豆魚蛋肉類、乳品類、蔬菜類、水果類及堅果種子類,因老人家代謝率下降,每日脂肪來源比率不宜超過總熱量30%。
30歲起存骨本 日曬太陽15分鐘
隨年紀增長骨質逐漸流失,林俞君建議,應從30、40歲開始「存骨本」,女性停經骨質會大量流失,需及早補充鈣質、維生素D及運動。飲食方面,可多攝取牛奶、優格、起司或豆乾、豆腐等含鈣食物,而維生素D有助於鈣質吸收,可從海鮮、乾香菇中攝取維生素D,或每日適度曬太陽15分鐘,紫外線能活化體內維生素D。
年長者容易有肌肉力量不足的肌少症問題,許為捷指出,除了肌力訓練,攝取蛋白質也很重要,例如豆類富含植物性蛋白質;紅肉富含鐵質,有助於紅血球製造,可減少缺血性貧血。建議腎功能正常的長者可按照豆、魚、蛋、肉順序攝取蛋白質。老人家每公斤體重,應攝取1.2克蛋白質,像60公斤長輩,每天應吃72克蛋白質,相當於7份豆魚蛋肉類。
周吃數次海鮮 每餐拳頭大水果
也有長者擔心蛋吃太多造成膽固醇上升,林俞君表示,代謝正常的人,不會因為飲食影響血液中膽固醇含量,民眾可正常均衡攝取,建議選擇脂肪含量較少的優質蛋白質,例如豆製品、魚類、海鮮等軟質食物,一周可以吃二至四次海鮮。如果長輩咀嚼程度不好,可將雞肉剝絲或準備蒸蛋,讓菜色更友善。
許為捷強調,長者飲食仍以少油、少鹽、少糖為主,若食欲不好的長輩,可以用天然辛香料如薑、蔥、蒜等提味,烹調時可將食材煮軟,或選擇冬瓜、地瓜葉等口感較軟食材。
林俞君表示,長輩可以多攝取蔬菜、水果,依照國民健康署「我的餐盤」建議,每餐吃一個拳頭大的水果,吃蔬菜比水果多一點,讓營養更均衡。
資料來源:udn元氣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