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訊】再見‧草山:陽明山的這些年那些事

e1e9ce7aa2df08744db62fa4284a0ebb.jpg

 書名:再見‧草山:陽明山的這些年那些事

 作者:吳亮衡

 出版社:時報出版

 出版日期:2022年09月20日


從土匪戰官兵到政權轉移變局﹐
從賞花泡溫泉到政治勢力據點﹐
關於人與空間、空間與記憶的歷史故事。


內容簡介

陽明山(或舊稱草山)以大屯火山群的火山地形著稱,受地形影響而生成的自然景觀深受民眾歡迎,週邊溫泉設施更是一大特色﹐使其成為許多人熱愛的休閒樂園;平日遊客絡繹不絕前來,而每年花季時前來賞花的旅客更是將近百萬人次。

除自然景觀之外,這片山林隨著時勢政局的更迭也是政治權力的據點,這裡曾留有日本皇太子巡視的足跡,戰後更建有國家領袖的居所、辦公室,以及培養黨政軍幹部的「革命實踐研究院」,甚至是美﹑日各國政﹑軍人員來台駐居的區域。

《再見‧草山:陽明山的這些年那些事》作者吳亮衡在某次訪談中觸發好奇心,開始思考這座山林的空間建構與歷史記憶,發現同樣的一座山林在不同世代的記憶中存在著多重面貌。為了瞭解這些不同的記憶、避免時空錯置的偏差,他從能蒐集到的歷史資料和實地探訪人﹑物中重新爬梳、整理各個時期的草山記事。

從日本時代的開拓、建設,50年代呼應國家情勢變成政治力的所在,如今再次以提供休閒娛樂功能為人熟知,這座山林堆疊著層層歷史記憶。透過作者對史料紀錄的整理,讀者可以看到這座大家以為所熟知的山林中,不只有自然景觀、生物紀錄,還有許許多多曾經來過、建設過、居住過的人們所遺留下的歷史故事。

 

名人推薦

 王子碩(「聚珍臺灣」總監)
林果顯(國立政治大學台灣史研究所副教授兼所長)
凌宗魁 (建築文資工作者)
張隆志(中研院臺史所副研究員)
張鐵志(Verse創辦人暨總編輯)
楊燁(文史藝術工作者)
鄭螢憶(東吳大學歷史學系助理教授)
鄭麗君(青平台基金會董事長)
薛化元(國立政治大學臺灣史研究所教授)
謝佳螢(歷史作家)
蕭宇辰(臺灣吧執行長)

 

好評推薦

「每個人的書寫都反映他或她的個性﹐而亮衡寫出了一本屬於自己的歷史之書。」--涂豐恩(故事StoryStudio執行長)

「…他(吳亮衡)長期筆耕北投和陽明山的歷史,不僅在『故事Story Studio』上有專欄披露研究心得,更有導覽北投和陽明山的實體活動經驗,如今出版這本新書,可視為是他過去研究的總結。」--陳建守(故事StoryStudio共同創辨人)


作者簡介

吳亮衡

國立臺南大學文化與自然資源系、國立政治大學臺灣史研究所畢業,現為「故事StoryStudio」業務經理,並撰寫專欄,工作內容是將學術的歷史轉譯成大眾化的故事。認為歷史不只是死板的教條文字,而是理解世界的一種媒介,希望透過歷史內容的生產串聯起多元視角、有重量的文字,進而跳框思考這些過去的紀錄。近年來深耕於臺灣史領域的內容生產,深信儘管臺灣只有短短數百年歷史,但還有很多尚未被公開的史料,以及耐人尋味的故事等著被訴說。


目錄

推薦序
序章  青草之山

第一章 鬼界之島的「被進化」論
治安:「土匪仔」的悲歌
防疫:好一個鬼界之島啊!
鐵道:兼具速度與舒適度的旅程

第二章「草山北投」初體驗
泡湯:一個從醫療轉化爲休閒的全民運動
奉迎:皇太子要來了!
宣傳:草山北投是一體的!

特別篇  考察:陳儀以及臺灣考察隊

第三章  從觀光勝地成為復興特區
觀光館:清幽卻不失權力展演的好所在
中樞:風景好、氣氛佳的黨政集結點
特區:「管理局」的多重宇宙

第四章  駐滿各國勢力的陽明山
白團:過往的敵人,現今的教官
美軍:不只是協防,還有文化上的衝擊
戒嚴:一場中美政治角力的具體展現

終章 你的陽明,我的草山


推薦序

閱讀陽明山的N種方式

陳建守(故事StoryStudio共同創辨人)

一座廣袤的山林,一片無垠的海洋,之於短促且渺小的人類生命有何意義?常言有云:「仁者樂山,智者樂水」,為什麼要用山的穩重和水的流動來比喻人的品格?這樣的比喻就表示山和水不僅僅是物理的表徵現象,而是一種交雜了文化意涵和社會脈絡的「實體」(entity):地景(landscape)。用地理學家的話來說,地景是我們居住於其中的世界,也是一種觀看的方式,更是凝聚人們思想的場所。地景不純然是自然景觀的再現,更擁有人類馴服自然的痕跡,亦或是不同集團在地景上拉扯的無形張力。有形的地景有著明確的疆界,自然力量所造成的風化斑斑可見,然而,人為力量刻劃在地景上的印記不一定清晰可考,得仰賴研究者的巧手匠心,才得以真相大白。

從這個角度出發,吳亮衡的新書《再見.草山:陽明山的這些年那些事》至少可以有三種讀法。第一種讀法是自然地景的讀法。亮衡在書中告訴我們的是北投和草山溫泉鄉的誕生過程。他利用日治時期出版的《日本名勝地誌》以及講述臺灣觀光景點的「案內帖」,告訴讀者草山和北投不是兩個分開的地景,而是共構一體的遊覽勝地,日治時期的遊客搭乘「浴場線」就可以來一場醫療與休閒兼具的泡湯之旅。

第二種讀法是人文地景的讀法。吳亮衡在書中告訴我們,北投與草山得天獨厚的溫泉資源之所以為人所知,都是因為「土匪」之故。相傳日本軍隊在鎮壓抗日勢力簡大獅的集團時,偶然在林野間發現了溫泉,及至日軍鎮壓成功後,北投和草山的溫泉才進入開發者的眼簾,開始興建私人溫泉療養所以及大型的公共浴場。吳亮衡的草山故事就是從「抗日三猛」之一的簡大獅經歷開始講起,先提供給讀者一個大的歷史背景,嗣後再切入北投和草山地景的打造過程。

第三種讀法是政治地景的讀法。吳亮衡告訴我們蔣介石先是在1946年在草山設立「革命實踐研究院」,後又在1950年將「草山」之名改稱為「陽明山」,蔣介石甚至曾說「中國後期的革命運動,就從陽明山開始」。從草山變成陽明山就是一件充滿政治意涵的更名,陽明山成為退守臺灣的國民黨政府宣傳反共抗俄的場所。吳亮衡在這裡的處理手法,不僅止於這一段更名的故事。他還往前追溯了裕仁皇太子親臨草山以及日本始政四十週年紀念臺灣博覽會,如何改變和展演草山地景的權力過程;此後又調轉筆鋒描寫韓戰爆發後麥克阿瑟一行人驅車上陽明山,討論國際情勢的情況。在這前後二十年的光景中,陽明山歷經兩大政權的統治,可謂是「天子眼皮下的特殊行政區」。以上所說的三種讀法,只是我對亮衡新著的浮掠介紹,終究只是全書的一鱗半爪,詳細的內容還請讀者諸君自行品嚐。

我認識亮衡多年,知道他長期筆耕北投和陽明山的歷史,不僅在「故事Story Studio」上有專欄披露研究心得,更有導覽北投和陽明山的實體活動經驗,如今出版這本新書,可視為是他過去研究的總結。我一方面佩服亮衡在工作忙碌之餘,還能騰出時間寫作,另一方面也向讀者衷心推薦這本書。在大家下回上北投和陽明山泡湯時,不妨帶著本書,讓亮衡帶大家重回百年前的草山。

*本書書介由時報出版提供

497f43132d5b4ab1ca1e693ae74be655.png


看完後我覺得...

相關文章

留言

預設頭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