戀戀舊太平- 五分蹦上山
太平山的林林開發可以分為
1914-1936 舊太平山時期
1906年 宜蘭濁水溪森林資源被發現,當時稱為棲蘭山之森林。
1914年10月 台灣總督府營林局派技師中里正率隊進山調查森林資源。
1915年11月 台灣總督府營林局著手開發眠腦山區(舊太平山)森林,於現今「蘭台」作為開拓點,再推向嘉羅山一帶。依原住民泰雅語「腦眠」譯稱「太平山」。
1916年 於外員山大三鬮設置「員山貯木池」,8月,營林局宜蘭出張所成立,事業地則設「太平山出張所」。
1917年3月 第一批生產材約六百石,經水流運抵員山貯木池。泰雅族設置教育所,教師由太平山警察駐在所之警察擔任。泰雅族參與林班測量及林務工作。
1918年 日人設立嘉羅山神社,土場至天送埤段森林鐵道工。
1921年 土場至天送埤段19.36公里鐵路完工,另洽租臺南製糖會社所有天送埤至歪仔歪段14.52公里鐵道為運材用。宜蘭出張所遷移至羅東,改稱羅東出張所。
1923年 營林所羅東出張所新建辦公室落成於羅東中山北路現址。
1924年 羅東街寄附線,歪仔歪至竹林段3.07公里鐵道通車。1月27日竹林至土場森林火車全線通車,第一部蒸汽集材機運抵太平山。 1925年 太平山尋常小學創立。索道(流籠)運材作業首度使用於太平山。
1926年5月18日 森林鐵道兼辦客貨運業務;沿途設竹林、歪仔歪、大州、二萬五、三星、天送埤、清水、牛鬥、濁水、土場等十處車站。太平山出張所改稱太平山派出所。宜蘭農林學校成立。
1930年 堀田式索道首次在太平山堅木平使用。
1935年 建造仁澤、白嶺、白系索道竣工。
1937-1982 新太平山時期
1937年 生產中心由舊太平山轉移新太平山,並新建辦公廳舍十一棟。茂興線開始伐採檜木。
1942年 裁員營林所,伐木業務移轉台灣拓殖株式會社經營,設台拓羅東出張所,事業地易名為「太平山砍伐事務所」。
1943年 林木年產量達8萬立方公尺,超越阿里山為全台之冠。
1946年 羅東出張所改名為太平山林場,轄有太平山分場及大元山分場。
1951年 建造三星線三號機伏地索道。
1952年 建造獨立山索道,太平山現場員工及眷屬將近三千人,儼然是一深山城市。
1959年 太平山生產量高達93,000餘立方公尺。
1960年 林產管理局改組為林務局;太平山林場易名為蘭陽林區管理處;太平山分場改稱太平山工作站。
1970年 「鳩澤溫泉」新建山莊,並易名為仁澤山莊。森林鐵道增設羅東站,與台鐵羅東站銜接。
1971年 羅東站啟用,購置中華號特快車柴油機關車,參與羅東至土場間之營運。
1973年 太平國小撤校。
1977年 生產量逐漸減少,著手規劃太平山森林遊樂區。
1978年 森林鐵道受颱風影響,天送埤至土場全線損害停運。土場國小撤校。
1979年 森林鐵道奉令全線停運,生產材改林道載運,鐵道奉令拆除。
1981年 太平山直營伐木結束,運材設施流籠及蹦蹦車停止使用。
1982年 太平山生產全部結束,積極發展森林遊樂事業。
1983- 成立森林遊樂區,推展森林遊憩、生態旅遊
舊太平山森林林鐵平地都市段
太平山森林鐵道可分為山地段和平地段。在平地段的部分由羅東火車站為起點,經過竹林站,也就是現在的林場,再到歪仔歪,大洲,二萬五(萬富站)再經過三星來到天送埤經過清水湖,牛鬥,濁水最後到達土場。再經過堅木坪開始進入山地段。
這次就讓我們參考1924年陸地測量部所出的日治地形圖上所描繪的森林軌道路線和Google map上面的現有街道,再配上實際走一趟古早時的路,查找過去鐵道的痕跡
羅東-竹林段 – 林場文化園區
首先我們來到竹林站,也就是現在羅東的林場森林文化園區。園區裡面重新復刻了竹林車站的樣貌,同時也放了幾臺蒸汽火車頭。同時也在原來的貯木池,也就是現在的生態池旁復刻了卸木區和機槍碉堡。而我們沿著鐵道往南走去,試著走到羅東火車站這時,可以在林區圍牆外面發現以前的舊鐵道痕跡。而在鐵道痕跡一直通到中正路之後,在隧道的正上方和現有的臺鐵鐵軌相連,就在也查找不到以前鐵道的痕跡了。而往北走去,在離開了園區之後只看到了鐵道可能有的路基,但再也看不到鐵道了。
責任編輯:HA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