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山醫學】高山病診斷與救治的實際案例

  • 王士豪
  • 15,586次點閱

高山病診斷與救治的實際案例

※ 版權聲明:本文章著作權在王士豪,供公益使用,在非營利之前提下,供公眾自由轉載及閱讀。請尊重著作權,轉載時務必全文轉載,務必保留作者、作者聯絡方式及本版權聲明。請不要節錄,如果要節錄引用部分內容請務必標示出處王士豪醫師並保留作者聯絡方式。感謝再感謝!


案例一:原地待援、原地待援,最後等到幫忙不大的援軍

1. 簡要:
病患為某大學登嘉明湖隊伍。第一天中午十二時,由向陽工作站出發,第二天登上嘉明湖,當天住宿嘉明湖避難山屋。晚間八點,病患出現頭痛,並陷入昏睡,起初以為只是感冒。晚間十一時,病患原本的打鼾聲轉變成呻吟,且陷入重度昏迷,休息仍未改善。

第三天凌晨三時,領隊隻身下山求救,在大崩壁風口對學校撥出求援電話,表示有一同學意識不清行動不便,請求直昇機支援。第三天早上九時,求救同學已與搜救人員會合,其餘情況良好的十八名學生,也於中午十二時抵達向陽工作站。此時,嘉明湖避難山屋除了傷患外,留下五位同學在嘉明湖避難山屋內從旁照顧。

下午四點,第一波地面搜救隊抵達山屋,既未攜帶急救藥物,又無法提供任何急救指導,復因積雪甚深,無法立即背負病患下山。之後,隊員與四名救難人員及二名林務局工作人員一同強行背負已經昏迷的病患撤往向陽工作站。天色漸暗,卻發現救難人員並非每人皆有照明設備,且無睡袋等基本夜宿裝備。雖透過無線電與後續支援的救難人員聯繫,但因不熟悉路線,導致後續人員久久未能前來接應,一再延宕。第四天凌晨兩點,病患往生。

2. 關鍵點:
在第二天,晚間十一點,病患陷入昏迷時,錯失了背負病患撤出的第一個時間點。在第三天,早上三點,領隊想到要對外求救,但是沒有想到要把病人背下山。在第三天,晚間下暴風雪前,有一整天的白天時間,隊員還是沒有想到要將病患背負撤出。第三天下午,搜救隊到了,也只能執行背負任務,無法提供救護。而且搜救隊伍裝備不足,真不知道這樣的援軍,提供如此的支援,真的比在山上毫無動靜的隊員可以提供的早期下撤還好嗎?

3. 給我們的啟發:
遵守黃金律。一遇到高海拔腦水腫高海拔肺水腫,立刻下撤。不要過份依賴外援。外援,是「外來的支援」,自己也要有努力,然後靠外援助一臂之力,不要傻傻的以為已經求援,就可以在原高度治療高海拔腦水腫及高海拔肺水腫。

(圖/123rf)


案例二:進退兩難、剛起步的高山救援

1. 簡要:
某大學生山社前往北二段登山,第二天上鈴鳴山時病患出現輕微運動表現降低。第三天鈴鳴東鞍到無明水池(前後皆斷崖之營地)間,上下無明山時運動表現降低之症狀加重,下無明山的路,並出現嘔吐。到營地後沒胃口。

第三天,停留無明水池,病患持續疲憊虛弱,出現發燒,七點半,聯絡留守與醫師確認病患為高山病,並聯絡國搜叫直昇機。九點二十五分,直昇機起飛。十點整直昇機到上空但被雲遮住。國搜改出動地面部隊,直昇機待命。中午病患漸漸意識改變,下午陷入昏迷。

第四天,停留無明營地,整天天氣差。晚上十一點二十分,病患失去呼吸心跳,開始 CPR。第五天,凌晨零點二十分,CPR 無效,病患死亡。傍晚,政府搜救隊、自組搜救隊到達。十三個小時的步行距離,官方搜救隊加上過夜花了兩整天的時間才到,大學自組搜救隊只花了十小時。

2. 關鍵點:
政府搜救隊顯然剛起步,無法滿足實際需求,搜救隊理應比一般登山客登山能力、體力、腳程更強,但此次事件,不但登山能力弱,而且差距很大。病患深處進退兩難的「不利救援或撤退的環境」。直昇機天氣不好不能飛。

3. 給我們的啟發:
帶著症狀進入「不利救援或撤退的環境」真的要考慮再三。一旦進入這種極端的環境,撤退的標準就要放的更寬,「趁病人還能走的時候就要開始下撤」。即使真的已經不能走了,一旦得知直昇機無法立刻到,或是直昇機救援失敗,立刻要努力下降高度。寧可在下山途中跟地面部隊會合,不要一直停留在原地。最後,真的不要過份依賴地面搜救部隊,臺灣這方面真的剛起步,這是救難體制與系統整合的問題,其實搜救隊員已經很努力,也真的是拼命,真的不要苛求與責備隊員,搜救隊員也是體制下的受害者。

(圖/123rf)


案例三:直昇機不能飛,就自己背下山

1. 簡要:
本活動由某社會團體舉辦之南湖婚禮。病患在第二天上審馬陣時就已有症狀出現,以為是感冒的症狀。在審馬陣山屋休息一天再上南湖,第三天亦沒有發病。第四天,病患由上圈谷往上攀南湖大山北峰途中,高山病症狀加劇,疲憊虛弱,意識改變。

在北峰時有兩條路可以走,一是下到下圈谷等待直升機,一是以人力迅速下撤。…然而,此時的能見度約只有兩百公尺,且霧開始變濃,搜救單位亦遲遲未答覆是否能調派直升機。我們決定以人力背負的方式緊急下撤。

下午三點,原本預計在審馬陣再等待一次直昇機,但霧愈來愈濃,搜救單位明白表示這樣的能見度無法派直昇機。此時,病患一動也不動,我們只得拚命後送。此時有七男一女護送下山,其中女孩子負責指導患者呼吸,並提醒患者不要睡著,全隊的人都不時為患者打氣。

六男中一男負責在前面用鋸子和山刀清理雜木。原本以為下降至雲稜山莊,病患的狀況會有所改善.但事與願違,一點好轉的樣子也沒有。有時叫喚了好幾聲,才有微弱的回應,氣若游絲。在通過多加屯山,進入松林時與勝光派出所的增援人員接上了,趕了最後一段路衝下登山口。在暗夜中狂奔,每個人心中唯一的信念就是趕快將患者送到林道口。

第五天,凌晨一點半趕到林道口,病患送上救護車,稍晚,抵達羅東博愛醫院,診斷為高海拔腦水腫及高海拔肺水腫,經數日治療後,病患存活出院。

2.關鍵點:
及早當機立斷,直昇機一旦不能飛,立即連夜下撤。

3. 給我們的啟發:
這個事件裡,直昇機不能飛,當機立斷立刻由南湖北峰馬上下撤,並與直昇機約定下一個救援地點審馬陣。在審馬陣得知直昇機又不能飛,已經接近傍晚,且病患情況繼續變差,所以決定連夜下撤。這立下一個典範,高山症的撤離,要完全遵守黃金律,不要對外求援後就忘記黃金律。應該要學習這個事件的處理方式「一邊下撤一邊等待空中救援」以及「一邊下撤,一邊與地面救援會合」。自助人助,病患才有最高的存活機會。

 

更多文章

 

看完後我覺得...

留言

預設頭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