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根據雪霸國家公園公告,大鹿林道東線步道因蘇力颱風受損嚴重,沿線除多處上邊坡坍方及路基流失外,馬達拉溪登山口吊橋亦遭沖毀損壞,因此大霸線經評估無法於短時間內開放。
大霸群峰,以大霸尖山為中心,東邊為擁有五座連峰的的東霸尖山稜線;西面正是聳峭孤立的小霸尖山短稜;北面則延伸出兩個稜脈,馬洋山支棱和伊澤山支稜,擁有延綿5公里長的高山峻嶺,除大、小霸尖山外,還包括:加利山(3,112公尺) 、耶巴奧山(3,192公尺) 、伊澤山(3,297公尺)與中霸尖山(3,392公尺)等。不過其中列入百岳的僅有四座:大霸尖山、小霸尖山、加利山、伊澤山。
因大霸尖山的奇特形狀,山勢磅礡壯麗,有「世紀奇峰」之稱,拜訪過的山友們無不被其霸氣所震撼,可惜,到大霸群峰最近的路線-大鹿林道,目前仍因颱風受損嚴重而封閉中,雖可由大霸北稜線、或聖稜線、秀霸線走到大霸群峰,但路程長、困難度高,要親眼感受大霸群峰的美麗,可得花上幾天的時間。
大霸尖山
- 為「三尖」之一
- 海拔高度: 3,492公尺
- 百岳排名:28
- 其他山名:泰雅族人稱大霸尖山為「Babo Papak」,Babo是山意思,Papak是指雙耳朵,這是因大霸、 小霸兩側遙望,形似雙耳而得名。大霸也曾被稱為「酒桶山」,因其外形酷似古代釀酒所用的酒桶。1880年的《臺灣輿圖並說》一書中首次出現「大霸尖山」的名稱。(詳細山名由來,請參考)
- 特色:位於台灣的雪山山脈,聖稜線北端,山勢磅礡壯麗,有「世紀奇峰」之美譽,自古是泰雅、賽夏兩原住民族的聖山,山形突出四面懸壁寸草不生,自古便是泰雅、賽夏兩原住民族的聖山。
- 大霸尖山步道詳細資料請參考
- 大霸尖山小檔案請參考
大霸尖山(圖/Tien攝)
小霸尖山
- 海拔高度:3,418公尺
- 百岳排名:36
- 特色:小霸尖山距離大霸僅約700公尺,雖然因大霸尖山的名聲而為人所知,但不少人還是只知道大霸的模樣。其實小霸尖山的山形也很獨特,有個尖銳的頂部、三角錐形的身體,聳峭獨立於一方。
- 小霸尖山小檔案請參考
小霸尖山(圖/Tien攝)
加利山
- 海拔高度:3,112公尺
- 百岳排名:86
- 其他山名:泰雅原名Babo Maibarben(麥巴拉邊山)。
- 特色:從大霸尖山步道走去加利山,為平緩好走的山坡,但從其他幾面來看它卻是陡峭傾斜的,加利山的山頂視野遼闊,可以清楚看到大霸尖山到雪山北峰的聖稜線。
- 加利山小檔案請參考
加利山(圖/LEoN攝)
伊澤山
- 海拔高度:3,297公尺
- 百岳排名:53
- 山名由來:伊澤山是日據時代宜蘭探險隊長的姓,為紀念其貢獻而命名。而泰雅語稱呼為Pankejan(龐克降)。
- 特色:為台灣百岳中緯度最北的一座,從大霸尖山步道緩緩向上,就可抵達伊澤山山頂,這裡視野非常好,且是觀看大小霸的絕佳之地。
- 伊澤山小檔案請參考
伊澤山(圖/LEoN攝)
大霸群峰除了上述四座列入百岳的山頭外,也包括下列超過三千公尺的山:
耶巴奧山,海拔3,192公尺,雖然山頭距步道僅有幾分鐘的路程,但很少人會刻意登上它。(圖/Tien攝)
左邊的山頭為中霸山,海拔3,392公尺。(圖/Tien攝)
參考資料:雪霸國家公園、上河文化、維基百科、阿欽仔的旅遊日記、Camel的登山旅遊記事
系列文章
更多文章
看完後我覺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