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林】嘉明湖日湧數百旅客 經管如履薄冰

本報2014年10月6日台東訊,特約記者廖靜蕙報導

嘉明湖國家步道報告(上)

台灣的高山湖泊中,尤以嘉明湖的形象鮮明,只要看到草原中一潭有如藍寶石的湛藍湖水,大概都叫得出名字來。這個具有全民共同記憶的地景,卻因假日湧入數百名遊客,帶來龐大的廢污水、排遺、垃圾,而顯得不堪負荷,又因相關法令未完備,嘉明湖經營管理備受挑戰。

形象鮮明的嘉明湖,也成了大眾路線。

有「天使的眼淚」之稱的嘉明湖,行政區屬於台東縣海端鄉,位於三叉山東側,距向陽山直線距離7公里處,海拔約3400公尺,是台灣湖泊中第二高的高山湖泊。林務局台東林區管理處已將向陽遊客中心到嘉明湖,沿途規畫為「嘉明湖國家步道系統」,沿途林相變化多端,景色優美,尤其是由玉山箭竹構成的高山草原,更讓視野開闊,將四周的高山景致飽覽無遺。

 

親近高山先練體能

從台東關山沿著台20線,大約1個多小時車程,來到海拔2380的向陽國家森林遊樂區,是進入嘉明湖國家步道的起始點,從這裡一路往上攀升到海拔3400公尺的嘉明湖,全長大約14公里,一般登山客需2~3天的腳程。

高山氣候和平地大不同,9月底,台東市熱得讓人直冒汗,隨著海拔上升,氣溫逐漸下降。一般計算方式為海拔上升1000公尺,溫度減掉8℃,保暖之餘,還不能忽略高山上紫外線照射,防曬也是必要功課。由於在高山行走,途中路況包括崩塌地、碎石路段,以及陡升地形,登山難度屬於中高難度,也就是說,體能負荷並非登山新手足以勝任。

 

當登山變成觀光

嘉明湖向為登山熱門路線,今年3月連假期間開始,單日遊客人數曾飆破紀錄達862人,魅力無可擋之餘,商人也嗅聞到商機,開始以套裝行程招攬遊客。

3天2夜的行程,5000元起跳,提供遊客帳篷住宿、用餐、揹行李等各項服務,遊客只需輕裝上山即可,在利益導向下,團員人數越多越好,將這條原本具有難度的路線大眾化,和登山客組成的「自主團」相庭抗衡。

嘉明湖步道沿線就配備向陽山屋以及嘉明湖避難山屋,每天提供約180個床位給登山客免費使用,沿途禁止露營,登山客可進入台東林區管理處網頁申請山屋並須取得甲種入山證;但業者卻罔顧規定,將帳篷搭到沿途較為平坦之地,山屋旁、黑水塘、嘉明湖等處。

嘉明湖一帶為獨特的高山草原,玉山箭竹是主要的物種,搭帳棚必須使用營釘,山友鋪上睡墊睡得舒服,卻對高山草原形成負擔,相同地方,拔了又釘、一睡再睡,能不對脆弱的高山生態系不造成影響,並非易事。

更有業者乾脆將帳篷、睡袋、炊煮用具,就地放置於箭竹叢中,後經林管處人員取締,並依《森林法》移送法辦。

 

緊急醫療風險無解

商業團帶來大量遊客,也增加管理負擔;有些人以為是大眾觀光,不知道一窺嘉明湖的代價,需付出極大體能。依據台東處委託的山屋管理人員表示,每周末幾乎都有登山客因身體不適暈倒或送醫,包括懷孕不適、高山症引發的種種症狀,甚至還發生休克、昏倒。

一部分症狀或可由加壓艙提供緊急處理外,最終都需由管理人員背到黑水塘(距離登山口約5.5K處),才有消防隊繼續以人力接駁揹下山。而只要有人生病,管理人力幾乎癱瘓。

 

人之路  相遇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

其實嘉明湖是關山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海拔2800公尺的向陽山屋一旁的樹,清楚可見熊爪痕,許多山友都曾在嘉明湖附近目睹水鹿覓食、飲水,這裡原本就是野生動物的家,管理人員卻得為大批遊客與野生動物距離這麼近捏一把冷汗,管理上如何拿捏,煞費苦心。

野生動物需補充鹽分,沿途一些路段,汗流浹背的遊客,常受高山蒼蠅青睞,整群靠過來,揮之不去。黃喉貂、黃鼠狼、水鹿以及黑熊因此受人類的廚餘、垃圾及排遺等的吸引,只是過於依賴人類,也令人擔心,活動領域重疊,人類真能饒過野生動物嗎?

 

無床可住誰之過?

在種種現象尚待全民共識之際,9月最後一個周末,嘉明湖避難山屋上午是8℃的寒冷天氣,鳳凰颱風過境後,台東處公告的步道封閉尚未解除,嘉明湖畔仍有十多頂帳篷,數十位遊客在湖邊取水、煮食。經林管處人員勸說,業者表示,隨即就會拆掉帳篷帶下山,遊客互相告誡,不得將違規照片放到臉書上。

沿著避難山屋沿路下山,登山客成群結隊絡繹不絕上山,從早到晚來自高雄、屏東、台北、新竹各縣市,拿著入山證,即使床位候補沒有通知率取,照常上山。

當日傍晚,向陽遊客中心管理處傳來山屋管理人員無線電呼叫,「山屋容不下遊客人數怎麼辦?」

管理人員該不該嚴格執行規定,讓這些登山客在冷冽的氣候下,摸黑下山?或者再一次基於人道精神,容許在山屋周圍搭帳篷?而這個每逢周末、連續假日上演的劇碼,又該如何落幕?(待續)  

 

出現高山症就要認輸折返,不要拿生命開玩笑!

登山老手告誡,一旦發現身體不適,出現高山症症狀,就要立即折返或就地休息,越撐通常越嚴重。高山症絕對有效的治療方法,就是高度的下降、下降、再下降。

高山症是指人體在超過2500公尺比較高海拔的地方,因為低壓、缺氧的高山環境裡所產生的症狀,主要原因是在短時間裡快速上升到過高的高度,造成人體在短時間裡無法及時適應高海拔的環境。

一般而言高度的適應,必須漸進式適應,但目前台灣因地形落差大及登山型態的關係,幾乎都沒有調適行程,所以大部份的人在超過2,500公尺的高度後便會出現高山症狀。

進一步認識高山症資訊,請參考:

資料來源:環境資訊中心

 

系列文章

更多文章

看完後我覺得...

留言

預設頭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