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第九座國家公園,「澎湖南方四島國家公園」,於10月正式掛牌。這座最新的國家公園位於澎湖南海,範圍包括東嶼坪、西嶼坪、東吉、西吉、周遭礁岩小島及鄰近海域,擁有壯觀的玄武岩地質景觀、各種海蝕地形、豐富的珊瑚礁生態系和魚類資源,以及閩式風格的老建築和代表先民智慧的「菜宅」。新獲得的國家公園地位,是否能保護這裡珍貴的自然與人文景觀?
撰文:潘佳修
攝影:陳郁文
在國家公園於今年夏天正式公告前,南方四島曾經突然一夕爆紅。這是因為網路流傳一張神祕的海上「藍洞」照片,這張照片首先被日本媒體報導,又從日本紅回台灣,造成遊客一窩瘋爭相前往一窺究竟。這個地點就是南方四島的西吉,當地人稱為「灶籠」,是難得一見的透天玄武岩海蝕洞。因此,搭船前往南方四島巡航、探索鮮少人居的小島,成了遊客們的一時之選。這幾個神祕島嶼也曾經繁榮,有的島上過去不僅雙層洋樓林立,最熱鬧時甚至住過三千多人。時過境遷,大約在民國六十年左右,因為環境和生活條件等問題,島民陸續遷離,四個島嶼成了旅人口中「時間靜止的島嶼」,時間彷彿就在島民搬遷的那一刻停止前進。現在常住人口不到20位,其中,西吉更成了無人島。
2008年澎湖發生百年罕見的寒害,帶給澎湖漁業巨大的衝擊,不論是馬公、北海、甚至是最南邊的七美,海面只見死魚遍布。
據調查,2008年寒害受北邊來的大陸沿岸流(冷水團)影響,北回歸線以北海洋生物受損為「嚴重傷害」程度;望安周遭海域則是「中度傷害」;也就是望安以北水深20公尺等深線以內珊瑚礁海域內的魚類、甲殼類、無脊椎動物、螺貝類皆受到中度以上的損傷。反觀南方四島的東、西嶼坪以南的海域,只受到「輕微傷害」。可見從地理位置來看(緯度),南方四島所受到的生態衝擊相對較小。
對2008年寒害的研究讓鄭明修認為,由於澎湖群島受北上的黑潮支流影響,加上魚苗和多數海洋無脊椎動物在幼生階段具有浮游性,可以往北散布,因此澎湖南方海域很有機會成為澎湖海域的「種原庫」,為當地海洋生態系保存物種資源。這個優越的條件也成為後來成立「澎湖南方四島國家公園」的主因之一。
*原文收錄於《國家地理》雜誌中文版2014年10月號
*資料來源:國家地理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