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說山裡的故事】奇萊南峰地基之謎

  • 鳥教官
  • 19,480次點閱

20多年前走奇萊連峰,在山脊上除了壯麗山景外,有兩個人為建築令我印象深刻。一是奇萊北峰的山神廟;另一是奇萊南峰的建築地基。

 
 

十年前再上奇萊,北峰已無山神廟,而南峰的建築地基仍在。

山神廟建於何時?何人所建?又毀於何時?迄今仍未找到答案,也許山神廟太小了,沒能引起注意,也沒留下什麼紀錄。而奇萊南峰地基的規模應是動員不少人力所興建的,不應考不到來由吧!

曾聽一位登山前輩說,那是日本駐在所遺址;也有人說那是國民政府來台時,為了防止匪諜潛入山區,所興建的軍營及哨所,與百岳全集所稱國防遺址相同。大部份的登山客則稱其為古堡遺址。這個問題,歷時20餘年我還是找不到答案。

依楊南郡老師「能高越嶺道人文史蹟調查報告」,日本人在能高越嶺線上所建立的駐在所,由西至東依序為赫哥駐在所(1908年,今春陽附近)、櫻駐在所(1929年,今春陽派出所)、博阿倫駐在所(今盧山民眾活動中心)、屯原駐在所(1918年,今屯原登山口前200公尺)、富士見駐在所(1931年,今台電甲線41號指標後方)、尾上駐在所(1931年,今雲海保線所)、舊尾上駐在所(1918年,今雲海保線所東方約1公里下方)、松原駐在所(1931年,位於雲海、天池之間)、能高駐在所(1918年,今天池山莊)、聯帶山駐在所(1918年,今奇萊裡山東稜山頭)、森中駐在所(1918年,聯帶山駐在所東稜下方)、朝日駐在所(1918年,森中駐在所東側)、東能高駐所(1925年,今檜林保線所)、瀧見駐在所(龍澗發電廠下方)、銅門駐在所(今銅門派出所)。依此資料,舊越嶺道在西段與現行路線一致,至能高山莊(天池山莊)後轉北至天池,再沿稜線至奇萊裡山,右轉東南稜下奇萊溪。1925年日人鑑於舊道須翻越3383公尺的奇萊裡山,冬天積雪難行,故於能高山莊向南開路至能高埡口(今縣界),再下檜林出銅門,舊道東段從此荒廢。因此,不論新舊越嶺道均未經過奇萊南峰,也就是沒有所謂的奇萊南峰駐在所。

9月18日從花蓮越能高西出屯原時,在途中巧遇伍玉龍先生,玉龍兄雖熟知台灣山地,也不知該址之來歷。但從南峰地基水泥崩壞情形,玉龍兄研判不可能是日本人所興建,因為日本人建築施工嚴謹、紮實,水泥不容易崩解。雲海、天池、檜林保線所的地基即是日本所留,迄今仍堅如磐石。

另將1918年9月日本興建的能高駐在所,與今天原址的天池山莊相較,88年前是宏偉的檜木建築,當時稱為「能高檜木御殿」,88年後則是簡陋的鐵皮山莊,可見玉龍兄對日本建築的誇讚應非虛言。依史籍資料及專家意見,應可確定該地基非日本所留。

如果不是日本駐在所,那很可能就是所謂的國防遺址,即國民政府時期所建立的哨所或軍營了。下山後即透過國防部、軍管部及陸軍總部的同學協助找尋檔案資料,歷月餘,卻找不到一點珠絲馬跡。另外也央人詢問特戰部隊老長官,一樣沒有答案。沒想到如此簡單的考證工作,卻進行這麼不順利。

10月16日辦理能高越嶺行前研習時,詢問南投文史工作者黃炫星先生,又有了另一個的答案,黃先生表示國民政府來台後,欲在中央山脈建立無線電台及氣象觀測站,因此選定了空曠平坦的奇萊南峰,當完成地基及水池後,發現合歡主峰交通更為便利,地勢亦較南峰為高,因此旋即停工荒廢迄今。   

如果這就是奇萊南峰地基之謎的答案,那麼還需要有更確切的興建時間與興建單位(是國防部?還是林務局?還是交通部?),才能解我多年來對奇萊南峰的地基之謎。

 
看完後我覺得...

相關文章

留言

預設頭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