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不是胡說八道的山野怪談:
爬山露營、釣魚打獵,到處都有讓人毛骨悚然的怪事!
作者:李嘉亮
出版社:遠足文化
出版日期:2014年12月31日
內容簡介
走到山中野外,一定是景色迷人、鳥語花香嗎?
不!請睜大眼睛、豎起耳朵──俗語說:夜路走多了總會遇到鬼!哪山路走多了難道不會遇到‧‧‧‧‧‧爬山露營、釣魚打獵、森林海邊,到處都有讓人毛骨悚然的怪事!
深山流傳著許多嚇死人的鬼故事!大自然也充滿了太多烏龍靈異事件!!聽不聽由不得你!信不信也由不得你!
為什麼這本書不是胡說八道?!為什麼鬼故事恐怖的有道理?!為什麼靈異事件烏龍的有原因?!看了本書你可能就能找到答案‧‧‧‧‧‧如果你膽子夠大、心臟夠強的話!
作者簡介
李嘉亮
縱橫台灣山林數十年,上山下海,寓研究於玩樂之中,對於台灣山野、生態瞭若指掌,堪稱台灣山野達人。對台灣魚類生態及釣魚吃魚瞭若指掌,頂尖的釣魚高手,曾任「釣魚人雜誌」總編輯。玩刀、做刀、賞刀數十年,是台灣稀有、罕見的「刀達人」。著作:《完全圖解登山聖經:第一本真正適合台灣登山的入門百科》《達人開講‧圖說刀事典》(遠足文化)。
目錄
Part 1 山野怪談
少年郎,不要忘記誘餌
深夜傳來的秒針滴答聲
怪力亂神大眾橋,難抵狂熱釣魚人
鬼火
牠中箭了還屹立不搖!?
蛇鼠宿仇錄
棺材潭初次失溫,鬼門關前走一回
母線在空中斷了
那一陣噠……噠……鏈鋸聲
史上唯一的垂釣冠軍
來自地底的鳴咽
天花板的腳步聲
暮蟬怎麼不叫了?
隆隆作響的原木堆
緊咬住伊比背後的猴頭
Part 2 山野求生
這一次山難怎麼沒死人?
大霧
迷霧莽原脫困記
無形的殺手:失溫
郊遊烤肉慘遇虎頭蜂
巡曳吸血鬼:螞蝗
老迷糊遇到暴牙龜殼花
毒蛇咬傷與急救漫談
高砂義勇隊的活人刀
營帳架設九大原則
酒乃穿腸毒藥?抑或救命仙丹?
生命的試煉場:鸕鶿潭
自序
你相信深山有鬼?!
這些故事背後真的大有學問……
《山野怪談》這本書裡面的故事,時間背景在民國六五年到九十年之間。民國六十年我國中一年級,釣魚行程已由當天往返,發展到多天期的露營釣魚,高一更是走火入魔,請長假、翹課都是家常便飯。當時社會環境閉塞,學校的書不讀已是朽木不可雕,再瘋玩刀子、射箭、打獵,簡直驚風駭俗、荒唐至極。我玩的釣魚、登山、射箭、打獵都不像典型正式的活動,根本是亂七八糟玩一通,卻因此與一般玩家有更多不一樣的體驗,動不動就遇到故事,所以本書的故事情節,有些是親身體驗,有些是年長的同好、旅途萍水相逢的前輩口中聽來的,故事真實可信的居大部分。嘗試寫成篇章,連綴若干故事的片段變完整,只好加油添醋。還滿湊巧的,故事裡面有很多值得學習的山野活動技能與知識,除了閱讀娛樂,還有學習長知識的效果,這也是當初覺得文章值得寫的原因。這些文章全部刊載在《釣魚人雜誌》上面,出刊期間約從民國八十年到九四年為止。
當初寫文章並沒有強烈的特定動機,根本沒想過將來集輯出書。當時雜誌很多彩色廣告頁,騎馬釘裝訂分散擺,雜誌內文只能在夾縫中求生,避免文章放不滿,得寫補版面的文章,填滿兩台彩頁之間的內文黑白頁碼。雖然擔任總編輯,小編補版面的工作卻得攬在身上。類似小說的故事雜文,沒有季節、時效最適合塞版面。為求雜誌盡快出刊,總編只好搔破頭皮、挑燈夜戰多寫幾篇擺著,缺三頁挑三頁篇幅的補,缺五頁補五頁。文章刊出後就忘記它了!這幾年與專業的出版社有較多的連繫,合作陸續出了幾本新書,出版社的編輯群多認為我寫的書裡面有很多小故事,既能閱讀娛樂又能學到知識,很受讀者歡喜。既然出版社都這麼肯定,才想整理這些文章出書。我在雜誌社忙到沒空逐一完整保留各期雜誌,要出書才發覺雜誌缺很多期,費了好一番工夫大致找齊,但有些文章當初補版面沒完整刊出,有些文章刊在缺了的期數裡面,我憑著記憶盡可能補上幾篇、文章內容補完整,其他想不起來的只能割愛!
台灣玩釣魚、登山幾十年資歷者比比皆是,為甚麼我的故事比較多?我接著大致講這些年對台灣社會的觀察,大家就知道答案了!
台灣社會的發展直到今天還很「典型」,還是很「一元化」,追根究底是歷史留下的難題。社會突然解嚴了,解嚴的前二十年,根本不敢也不會規畫解嚴後的社會、教育未來發展大計,直到二十餘年後的今天,還在摸著石頭過河。地球上事先規畫解嚴後的社會、教育發展大計也無前例可循!解嚴的前後二十年都還在用戒嚴時的那一套典型、一元化的思考模式,思索任何社會問題、教育的可能解決方案,我不認為能夠很快找到答案。而新的解決方案,也不太可能一蹴即至,總而言之換新方案就對了。台灣解嚴後,經濟剛好發展到已開發國家,已開發國家最大的特徵是甚麼?總歸一句話,沒有典型才是典型!一元化退卻多元化的時代來臨。但台灣還停留在解嚴前二十年的心態,緊抱典型、一元化的框框當做所有社會、教育一切價值的標準,所以社會前進的步履蹣跚。台灣這些年來喊出年輕人要出去壯遊、冒險、創新,這不就是在講尋找新典型的機會嗎?塑造更多的新典型,這不是在講多元化嗎?
本書時代背景那個山地管制的時代,設下阻止人們自由入山的門檻,典型一元化思考者怒斥妨害人民自由,但那也是黃河的壺口瀑布,等待一躍而過的鯉魚幻化成龍!當一般登山者規規矩矩申請入山,極少數如我者,逼自己學會用地圖、指北針,想盡辦法從日本買台灣的精密地圖、從部隊影印軍用地圖,探索開闢避開檢查哨的山徑;尋找解決方案不正也是壯遊、冒險、創新者重要的基本功?台灣登山經歷豐富者大有人在,但是會運用地圖指北針的少之又少,登山步道的地圖標示環境非常不友善,既不利於外籍觀光客,也不利於初學者。僅就登山活動長久塑造的典型——百岳而言,過去的成功已化為光芒,近年完成百岳卻不會用地圖指北針的人一定有的,而整個大環境即使努力去做,也許還要再二十年才能看到成果;絕對不是改變就馬上變好。我家鄰近台北迪化街,平時路上走觀察,香港、新加坡、日本、韓國、白種人觀光客幾乎都帶地圖,台灣人與陸客都奉行路在口中………,還好!年輕人多數使用手機查詢地圖。
再回到我的故事為甚麼比起資歷等量齊觀的同好多更多的答案。因為我們玩的既不典型又很多元化,於是發生許多不可掌控的因素,激盪孕育豐富的故事。大家都在登山,我們走到半路下切溪谷釣魚去了,登頂者高呼三聲萬歲下山來,登頂者實施一趟十分典型一元化的登山。我下切溪谷,穿越前人未曾走過的荒山,體能技能考驗遠比同一趟郊山登頂要困難許多。下了溪谷又用上溯溪裝備與技巧。半路下切溪谷也不是暴虎馮河,事先總要詳閱地圖、規畫路線幾次,還預備兩條替代路線,一套緊急安全撤退方案。溯溪之後釣魚,發現魚多捨不得離開,心一橫明天翹課,無帳篷野宿一晚,野炊克難吃兩餐,兩天一夜下來,同時玩了幾個活動項目,登山、溯溪、釣魚、登山路線探勘與地圖研判、無帳篷野宿——近乎野外求生,再加上野炊,若以活動種類項目做為相互評比依據,典型一元化登山一天上一堂課,我們這種驚風駭俗、荒唐至極;說好聽的多元化玩法,兩天行程玩了六堂課,效益提升三倍!若再加上一點機會和湊巧,故事應該多很多了!
*本書書介由遠足文化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