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錄「台灣經典山野祕境:一生必去的隱藏版景點」
野外攝影 十個失敗的原因
1. 手持相機不夠穩
多半主體模糊的原因,是因為手持相機不穩所致。只要快門速度不夠快,就很有可能手震導致模糊。所以在陽光普照的白天因為快門速度較快,不容易手震,而陽光無法直射的溪谷中或是烏雲罩頂的情況下,就容易發生手震。
只要是光線不夠明亮的環境下,要避免因為快門過慢而手震,使用三腳架當然是最穩當,但是若沒帶呢?
這時可以嘗試讓身體依靠在穩固的岩壁或樹幹,改善這種情況,如果現場沒得依靠,也可以利用將相機背帶將相機掛在身體上,儘量拉緊背帶,也可以減少晃動的程度,或者,將相機放在倒在地上的背包上,或其他可以置放相機的穩固物體上,只是構圖會受到一些限制。
2. 主體測光失敗
畫面太亮或太暗。前面提過,通常是因為拍攝主體過於明亮或黑暗造成。不過現在的數位相機拍攝後都可以立即檢視,所以隨時可以修正EV值再拍。
但有時未必有足夠的時間或機會重來,所以,遇到非常明亮的場景時,例如雪地,直接將曝光值增加二級EV值,可避免拍出太暗的畫面,白雪不再是灰髒的顏色。遇到太暗的背景, 例如漆黑的隧道口前,就試試將EV值降低個一‧ 五~二級,應該可以改善。
3. 主體不突顯
大部分是構圖不佳的問題,通常因為主體與背景的紋路或顏色干擾所致。例如人物的頭部上方就應該避免與明顯的樹枝或電線桿重疊,或稜線輪廓也應該避免橫越主體。
4. 水平與垂直歪斜
畫面中有建築物或人物的全身時,較容易發生歪斜與變形的問題。只要構圖時多注意觀景窗中景物與畫面邊緣的垂直比例,就可以避免此一問題。
一般的輕便相機多半焦距較短,使用這類較廣角的鏡頭拍攝人物紀念照時,若無特殊用意,攝影者手中的鏡頭最好在自己腰部的高度,不要向上仰起,也不要向下傾斜,拍出來的人物比較不會看起來腿很短。而使用長焦距鏡頭時,蹲姿拍攝也比站姿時更穩定,較不易發生不必要的晃動。
5. 反差太大
經常拍出人物臉部太暗看不清楚嗎?除了曝光失敗,反差太大也是主要原因。只要背景太亮,或逆光拍攝人物,就很有可能拍出類似剪影一般的照片。
或者人物的臉、身體等部位受光不均勻,皆有可能。所以若要拍攝人物紀念照,最好的方式就是避免逆光拍攝,順光拍攝比較不容易失敗。
6. 凝結移動的主體
只要是是移動中的主體,如果快門速度不夠快,也很難拍出清楚的影像。那麼到底要多快呢?通常是高於五百分之一秒以上,甚至高達千分之一秒以上。這樣的快門速度通常需要在光線相當明亮的環境下才有可能,即使是大白天也要使用閃光燈較容易達成。因為閃光燈擊發的瞬間非常短暫,都在數千分之一秒內便熄滅,只要光線出力夠強,很容易瞬間凝結動態的主題。
7. 光斑嚴重
鏡頭再好,也應該避免正對著光源拍攝,尤其是強烈的陽光,通常在一定角度內,都無法避免造成光斑。遮光罩的設計就是為了儘量避免亂射光進入鏡頭中,但也無法完全避免。所以拍攝時,正確使用遮光罩,並盡可能順光拍攝,對於初學者來說較容易掌握影像的品質。
8. 鏡頭起霧
在寒冷的冬季,若室內與室外溫差過大,拿著放在室內的鏡頭突然走出室外,鏡頭的玻璃結構就極有可能瞬間起霧,而且不只有第一片玻璃。同樣的,夏季由冷氣房走出炎熱的室外也一樣會發生鏡頭內部起霧這個現象。
此時多半也只能等待鏡頭當中的霧氣自然散去,如果狀況輕微只有表面鏡片起霧的話,可用噴氣的方式吹散霧氣,避免直接使用布料擦拭,因為鏡片或者拭淨布表面可能有灰塵顆粒。
9. 時機不對
許多自然景觀的出現都有季節性的週期,當然要在最佳時節前往才能觀賞到最理想最漂亮的景觀。
一天當中最理想的光線條件在好天氣時,以日出後和日落前為佳,所以,出門拍照的最佳時段通常不是一般人習慣的作息時間,為了獲得理想的光影條件,半夜出門是稀鬆平常的事。
10. 不知道要帶哪些鏡頭?
會有這個問題,就代表家裡的鏡頭太多啦!當然,不同的拍攝主題有最適用的鏡頭焦段,全部帶出門,代表你可能較不易錯過,或是較容易拍到一些特定畫面,但是重量過重,也意味著機動性不佳,好的作品往往是靠著輕便。
書籍相關資料
書名:台灣經典山野祕境:一生必去的隱藏版景點
作者:邢正康/著, 楊智仁/協力攝影
出版社:四塊玉文創
出版日期:2014年12月29日
系列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