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是全世界高山密度最高的島嶼之一,超過三千公尺以上的高山就超過了百座,王士豪醫師表示,台灣平均每三名登高山的登山客,就有一人發生高山病,當中嚴重者,是發生約1%的高海拔腦水腫或高海拔肺水腫,嚴重者發病後12小時內即可能死亡。
台灣野外地區緊急救護協會,發動募款,在各界熱心捐助下,募集到100個攜帶型加壓袋(PAC),目前已開始接受各高山山屋、消防隊、民間救難大隊申請。
高山症突發 常會遇到無法下降高度的狀況
發生高山症最好的解決方法就是「下降高度」,但是通常已有嚴重高山症反應的人,根本無法自行行走、意識不清,而直升機很容易受到氣候影響而無法飛行,或是路途遙遠、人力背負耗時,造成患者性命垂危,甚至喪失性命。這時若有攜帶型加壓袋(PAC),在高山現場就可以直接對高山症病患進行急救,幫助高山病患轉危而安。
使用PAC救治的生還者,現身說法
今天在記者會上,實際因高山症發作而接受過PAC治療的季小姐也來到現場。她表示,去年3月在奇萊山呼吸困難、無法行走,因氣候不佳,直升機無法飛行,幸好現場有急救人員,與王士豪醫師遠距配合,給予她注射急救藥物與使用PAC後,才撿回一命。
PAC是一個任意門,克服地形與氣候阻隔
王士豪醫師指出,2014美國疾病管制局旅遊黃皮書指出:「除非是地形或氣候的阻隔,不應該有人因為高山症而死亡!」而在台灣,很多高山都有地形與氣候阻隔的狀況,因此,在各界熱心捐助下,募集到100個PAC,目前已開始接受各高山山屋、消防隊、民間救難大隊申請。
PAC,每個重7公斤,不需電力,若遇到有高山症病患,民眾可以徒手操作,藉由腳踩加壓幫浦,10分鐘讓PAC內的壓力上升兩個PSI(pounds per sqaure inch,壓力單位),在PAC裡的患者,就等於下降了1500公尺,如此高山症可獲得改善,藉此爭取時間,讓病患儘速下山。
現場示範使用PAC
實際使用PAC的民眾表示,在PAC中不會感覺到悶,加壓的過程有點像是在飛機起飛時的感覺,但又比飛機起飛時的狀況好一些。
教育訓練 是PAC設置計畫中最重要的環節
在設置了PAC後,更重要的是要讓民眾及救難人員知道該怎麼正確使用,目前已與國家公園登山學校與消防單位,一起規劃全國訓練課程,民眾也可參加協會所舉辦的「攜帶型加壓袋(PAC)操作者課程」。期望藉由PAC,台灣從此高山症零死亡。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