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市】走上十三層遺址廢煙道,探洞本山六坑,獨特的地景探勘路線

  • 趙浩宏
  • 15,177次點閱

  走在歷史的管線上,這一路串起了日本人與北海岸的從前,
三條廢煙道,接上廢棄的礦坑探祕,
雖然沒有厲害的展望與獨特的地景,
但這趟旅程讓人確實難忘。   

從水湳洞停車場出發,我們一路沿著廢棄的十三層遺址拾階而上,再通過了台金選煤場的巨大城堡之後,我們開始第二段的行程。

[台灣-新北] 金九山城的遺孀。十三層遺址探辛 

從十三層遺址翻牆回到公路以後,直行便可以看到一條深邃緩上的老台車隧道。

依據過去的資料顯示,這條道路可以通往一個隱密於草叢中的坑道,可以供人體驗探洞。  

 

這條隧道相當的深邃潮濕,而原本的輕軌已經拆除。依據資料顯示,這個坑道連接著一個小型採礦場,能夠將採礦場的煤礦原石採集後送到十三層遺址進行處理,再藉由遍布這片山區的廢煙道將有毒氣體直送金瓜石。  

通往本山六坑的產業道路其實有二,第一種方式是從長仁社區走公路銜接舊道,再從斷裂的廢煙道底下穿過,路基曾遭76年的一次強颱沖刷崩落,道路中斷,所以前往本山六坑目前僅能翻過一旁小山丘再接回產業道路,或是像我們一樣從選礦廠上方的兩座輕軌隧道也可以到本山六坑,但中間也是有斷路,不過對於登山社的來說就只是幾個小坑洞。    

離開隧道後會看到比人還要高的芒草,此時要自行開路朝向西北方前進。過一段路以後會再經過一段小隧道穿過廢煙道。

此時直行可以抵達一片空地,又邊有一個破碎的紅磚廠房,這裡是早期日本人搭建的採礦會社的工作站。

這片空地非常的大,雖然如今已經不見當年的建築與榮景,但是依然能讓人感受到當年的市聲鼎沸。  

 

到了空地後向左方前進,在稜線與平台的交接處可以找到礦坑,隱沒在叢生的雜草之中。

我們抵達了今天探洞的第一站,被人遺忘的本山六坑,隸屬於長仁礦體。

本山六坑的坑口為日造紅磚的建築,上方的牌匾有三行字,第一行大字陰刻「本山六坑」,第二行陰刻「長仁四番坑」,第三行模糊的字體似為「昭和九年00改修」。坑口目前用鐵柵欄封鎖,但是螺絲皆已脫離,可以從左側進入礦體。

根據資料顯示,這座坑道當年是利用日軍擄獲的盟軍戰俘搭蓋,除了將他們送到這邊採礦外,更打算要將戰俘們全數坑殺的地方,但事後應該沒有施行,但是依然有很多盟軍戰俘受不了虐待,多數均客死異鄉。

根據歷史記錄,大英國協戰俘從新加坡搭乘戰俘地獄船英格蘭丸號,於昭和17年(1942)11月14日駛抵基隆,其中有523名戰俘被送到金瓜石溫州寮的戰俘營,該址被當地居民稱為「督鼻仔寮」(督鼻仔意指大鼻子的外國人)。

戰俘被命令於本山六坑開礦,稍有不從即遭日軍虐打,除了伙食醫療嚴重不足,生活的品質也非常差,許多戰俘便因此染病或過勞而魂斷異鄉。昭和18年(1943)8月10日另一批大英國協戰俘,由台北戰俘營搭火車抵達金瓜石,也加入開礦的行列。

直到昭和20年(1945)3月,因為日軍二戰戰事危急,日軍幾乎變賣所有上有價值的東西投入軍事,台灣各區礦場也幾乎拆除殆盡,所有採礦活動停止,而戰俘被遷移到新店山上的茶園,搭建工寮,種植農作物。直到日軍投降時,最初的一批523名英軍戰俘只有89人生還,他們嚴重營養不良,個個眼睛凹陷,瘦骨如柴,非常悽慘。

倖存之戰俘後來組成臺灣戰俘營紀念協會(Taiwan P.O.W. Memorial Society),民國86年在倖存之戰俘艾華士(Jack Edwards)的帶領下前往金瓜石尋訪戰俘營舊址,之後更催生銅山里社區公園的金瓜石盟軍戰俘營舊址興建紀念碑,並於1997年11月23日舉辦莊嚴肅穆之追思儀式。

紀念碑上的紀念文如下:  

「為追念 一千餘名大英國協及同盟國英勇的軍人在南洋被日軍所虜, 於公元一九四二年至一九四五年間轉送來此地銅礦及台灣其它地區服勞役, 受盡日軍殘酷折磨及凌辱, 謹立此碑愛悼戰俘永垂不屈之精神。  我們將永遠不忘  DEDICATED 23 NOVEMBER 1997」 

不過這件事情在進入礦坑時沒有跟同行的夥伴說,因為浪浪也是後來才知道的。但其實每個礦坑都是不太乾淨的,畢竟這絕對是年台灣最高風險的工作,而且成為日本人刻意凌虐戰俘的手段。  

為了這一次的探洞,我研究了許多外國的探洞資訊,包涵洞內氣體(有毒沼氣)的注意,以及坑道兩側的有毒結晶。當然也研究了一下礦坑的結構種類以及注意深達數百公尺的垂直通道。  

除此之外我們進入坑道的夥伴也都會使用繩結與確保系統,不過為了安全後來沒有使用到,因為在進到第二層坑道以後,我們碰到了深達兩尺以上的積水所以作罷。  

雖然只進入大約五十米,不過也夠讓我們感到震撼。原來礦坑的真實感覺是這麼的可怕,如果回溯到當年上面在運礦而下方在爆破開挖的緊張感,絕對更是讓人害怕。  

確實不敢想像過去的人到底是有多麼辛苦才願意當礦工。  

 
 
 
一個小常識 當苔蘚都不願意滋長的潮濕洞穴,就要擔心這裡的有毒物質。
 

離開本山礦坑以後我們回頭到旁邊的廢煙道,準備踏上今天第三階段的行程,我稱他為金瓜石凌空步道。

不得不大推走在廢煙道上的快感。不過千萬要選對條,只有中間那一條可以安然的通往山上,走回金瓜石小鎮,不然另外兩條都會走到一半斷掉。

除此之外千萬不要進入廢煙道內,裡頭可是有著許多有毒物質。  

 
 
 

從山上遠望水濂社區、陰陽海還有大金剛山,真得是很美麗的一條路徑。

廢煙道大約一點五米寬,走起來滿安全的,不過也些地方坡度極大走起來有點喘,畢竟這本來也不是設計給人走的。  

 
 
 

廢煙道其實是民國接手後的產物。

日軍戰敗後台金公司接手採礦的工作,只是接手時的礦產已經被日軍採集殆盡,只好在民國62年時日漸關閉礦場,然後改建十三層遺址為濂洞煉銅廠,除了自採自鍊外,也進口外國的礦砂來自行提煉貴金屬。雖然增加了營收卻汙染了當地社區,開始了北海岸的噩夢。

因為鍊銅產生大量含硫的廢氣,讓居民不斷撻伐,使得台金公司不得已在六坑下方興建一根高60公尺的煙囪來排煙。但是大量的有毒銅煙卻仍瀰漫在金瓜石及水湳洞社區的山谷中無法散去,不僅居民受到空氣污染,煙囪本身亦受毒煙的腐蝕而無法使用。

除此之外,濂洞煉銅廠因為採用反射爐,所以使得空氣汙染嚴重、消秏過多能源,為了解決空污問題,避免煉銅產生的有毒廢氣影響到附近居民的健康,62年一萬噸的精煉廠完成後,台金公司便興建三座的小型洗滌塔,先行用水洗式過濾銅煙脫硫後,並興築第一條長達一千多公尺的排煙道,號稱世界最長的排煙道。

排煙道依山勢往上,緊貼山壁而建,穿過長仁三坑的舊坑道,再通往茶壺山接到廢坑道,往後山山谷排放。也就是今天得金瓜石廢煙道。  

 

廢煙道的路線其實在清楚研究排除危險後真的滿值得一探的。

一路走到無耳茶壺山下,除了可以續行上山外也可以直接踏上公路前往金瓜石小鎮,很適合一家大小。至於金瓜石小鎮的景點對於浪浪來說並不是本篇的重點所以就不多做贅述。不過我們後來也去了太子賓館和一旁的黃金神社,雖然很觀光客,不過確實值得一走。  

 
 
 
 
 
 
 
 
 
 
 

感謝當時一起走的登山社夥伴,這是本人開的第一隊,而且是探勘路線。

原文出處

 

更多文章

看完後我覺得...

相關文章

留言

預設頭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