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夜光計畫 大安森林公園將現螢火蟲

早期農村社會,常常可見到螢火蟲拖曳著星光,忽明忽暗,讓夜空有了不同風味。只是,隨著環境破壞,要在台北城看見這群火金姑,幾乎成了不可能任務。但現在有一群人,選在台北這座水泥叢林復育螢火蟲,要以人工方式,打造一個符合牠們生存的環境;儘管難度高,但只要成功,預計最快今年底,連大安森林公園都能看見這群城市稀客。

要培育螢火蟲不難,難的是如何維持良好環境。因此,為達成這項堪稱是「夜光計畫」的任務,復育計畫共分成三部曲。

北市推動螢火蟲復育計畫三部曲,儘管難度高,但只要成功,預計最快今年底,連大安森林公園都能看見這群城市稀客。圖為成功復育螢火蟲的南港舊莊國小。(公園處提供)

 

首先,從今年1月起,榮星花園在北市府公園處、荒野保護協會的協助下,開始清楚水中淤泥,並將泰國鯰、巴西龜等會將螢火蟲吃掉的外來種移除;同時,為提升湖水含氧量,也陸續著手清除廣泛覆蓋水面的銅錢草。不僅如此,為營造足夠的樹蔭,以利螢火蟲生長,志工也在榮星花園種植適量風箱樹與棋盤腳。

在建構適當環境的同時,北市公園處圓山所主任楊淑惠說,大安森林公園之友基金會志工吳加雄,在今年4月時,分別捕捉26、16隻的公、母螢火蟲,預計藉此在實驗室培育出500多隻螢火蟲,分階段在榮星花園野放。

值得期待的是,由於螢火蟲會在每年的4月至5月上旬,及9月兩個時段增加數量。因此,到了今年9月,由吳加雄在實驗室培育出的螢火蟲,將會先野放其中的300隻,之後透過觀察生存狀況,再逐步檢討、修正目前所打造的環境,是否適合這群嬌客。

第二部曲,則是在木柵公園的萃湖上演。北市公園處與文山社大環境生態學程的師生,陸續號召志工,盡可能的將萃湖底部的淤泥裝袋,藉以建造庇護螢火蟲所需要的土堤,保護水中原生物種。不過,由於盛裝淤泥需使用純棉T恤或咖啡豆麻袋,目前數量仍不足目標的2000件,呼籲民眾踴躍捐衣。

第三部曲則要依照相同方式,並引進北部地區的原生種,在從未出現過螢火蟲的大安森林公園進行復育計畫。台北市公園處青年所主任林賢達說,待改造計畫書審核通過後,就能著手在大安森林公園復育;若一切順利,最快今年就會野放第一批螢火蟲。(中國時報)

資料來源:中時電子報

延伸閱讀:

看完後我覺得...

留言

預設頭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