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聽到「輕量化」這個名詞的時候,一定覺得輕量化是一個進階版的概念,不過說穿了,輕量化就是去控制裝備的重量,而這樣的事情是每一個人都會做的,只是程度上的差異罷了。
為什麼要輕量化?
再探討這個問題的時候,其實可以逆向思考一下,為什麼不? 如果能滿足同樣的需求,卻能帶輕一點的裝備,何樂而不為?
戶外裝備對於登山健行者來說有很多方面的需求及考量點:
每個人可以依據自己對各方面的要求選擇適合的裝備組合,而輕量化初級的目標就是在能夠達到原本各方面的需求 (甚至更好) 的前提下減輕整體裝備的重量。減輕整體裝備的重量最直接的好處就是減少關節的負擔讓你能更健康更能享受大自然,不過除此之外實行輕量化也還有其他重要的目的:
1. 為了走入戶外
幾乎沒有人能靠一己之力將原本日常生活的所有物品全部帶上山使用,每個人或多或少都須要做取捨,因此可以說輕量化其實人人都在做,只是程度不同罷了。
2. 為了完成路線
尤其是困難路線及極端環境下,背負的重量直接影響路線完成的成功率。
3. 安全考量
登山健行三大意外類型有三失:迷失、失足、失溫 迷失常常是因為山野判斷能力的缺乏;過重的裝備容易引起疲累與重心不穩並降低發生失足時的反應能力造成更大的傷亡風險;不足的裝備則很可能會造成失溫的風險。因此控制裝備的重量與攜帶足夠的裝備並且提升山林知識及山野能力均是戶外登山的重要基本觀念,因此在行程前審慎的評估自己的裝備與重量,是一個重要而且必須的動作。
4. 幫助他人
背負過重的重量使人自顧不暇,除了自身較難應付突發的狀況外,在隊友發生狀況也難以提供協助。
輕量化的迷思
基本的登山輕量化簡單來說就是藉由調整裝備來達到更佳的狀態,但是如果沒有深入的了解及思考,一般人甫聽到輕量化很容易有一些迷思及誤解:
- 輕量化=貴
- 輕量化=弱
- 輕量化=克難
- 輕量化=危險
- 輕量化=新手不宜
事實上輕量化的型態及程度有許多種,沒有絕對的做法跟結果,初衷是為了提昇戶外活動的品質,並非遙不可及或者不切實際的想法,只要控制得宜,輕量化可以不會減少樂趣以及特別花費金錢,同時也可以很安全很舒適,更能減輕登山新手的負擔。
在執行輕量化之前,建議大家可以嘗試建立一些基本的概念:
- 暫且放下原本的傳統觀念
- 提醒自己重量是積少成多
- 深入了解自己的需求
- 事前熟悉欲前往的環境
- 找出最適合自己的登山方式
為了能夠更精確的評估與審視自己所需要的裝備重量,輕量化登山也細分出了幾種重量名詞,方便評估與比較。
基本背包重量 | BPW (Base Pack Weight) | 包內物品-消耗性物品(食物,燃料,水,等) |
背包總重量 | TPW (Total Pack Weight) | 包內物品=BPW+消耗性物品 |
基本總重量 | TBW (Total Base Weight) |
所有物品-消耗性物品= BPW+穿戴物品(衣服,褲子,手錶,帽子等) |
體外重量 | SOW (Skin Out Weight) |
所有物品= BPW+穿戴物品+消耗性物品 |
總重 | TW (Total weight) |
所有物品+體重= BPW+穿戴物品+消耗性物品+體重 |
健行者的演變與輕量化的分級
因應健行者的種類以及從事的活動類型,大致劃分的輕量化程度分級,大家可以閒暇時間可以量量看自己是哪一類型的登山者,又或者想要往那一類型的登山型式邁進!
健行者類型 | 簡述 | BPW | 備註 |
新手 |
•初從事登山活動 |
大於30lbs | |
傳統 | •使用專供登山使用的裝備 | 小於30lbs | |
重型 Heavyweight(HW) |
•登山經驗增加,使用更多裝備 | 大於30lbs | |
輕型 Lightweight(LW) |
•將原有的登山裝備換成輕型的登山裝備 | 小於20lbs | 帶給人輕量化=$$$的印象 |
超輕型 Ultralight(UL) |
•選擇精簡設計的裝備 •深入思考自身需求而調整 |
小於10lbs |
適合除了花錢外另外願意調整 自身觀念嘗試不同方式登山的人 |
超超輕型 Super Ultralight(SUL) |
•選擇超輕極簡設計的裝備 •觀念、技巧、能力升級 |
小於5lbs | 適合願意犧牲一點方便性與舒適性來適應山林環境的人 |
極超輕型 Extreme Ultralight(XUL) |
•使用極精簡裝備 •更進一步提升山林適應能力來減少攜帶的物品 |
小於3lbs |
結合環境適應力與山林生活能力 強的人,會帶給人輕量化=危險或克難的感覺 |
UL/SUL/XUL 裝備示意圖